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11:26: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 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 通 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2、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 的女子,从课文中 可以看出。(5分)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预设:学生质疑

  齐背一遍

  五、小结

  花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更是一位巾帼英雄,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下,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又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过程:

  一、认知阅读

  1、导入:小时侯,我们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我们曾希望圣诞老爷爷能从烟囱里爬进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礼物,也曾盼望过能拥有一条能实现我们所有心愿的金鱼,然而,当我们的祈盼都没有实现时,我们是不是有点失望呢?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雪地贺卡》)

  2、检查预习指名让学生自主给文中的生字、词,正音。

  二、理解阅读

  3、结合课文,指名用简洁的三四句话来复述故事大意(在叙述中要包含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合作讨论①“我”为什么要这样做?②你觉得等不到回音的李小屹会受到“我”的伤害吗?请与如果“我”不给她寄去第一封贺卡的结果作比较。

  三、拓展阅读

  5、课堂活动:请你给你最希望联系的人物(非现实的)也设计一张贺卡。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沈阳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②下班时,路过院里的雪人,我发现一个奇怪的迹象:雪人的颏下似有一张纸片。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

  ③抽出来,果然是贺卡,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的牛仔装,在抹鼻涕。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雪人:你又白又胖,桔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里自己害怕吗?饿了就吃雪吧。咱俩做个好朋友! 祝愿:新年快乐 心想事成! 沈阳岐山三校二年四班 李小屹

  ④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这张却让人心动。我有点嫉妒雪人,能收到李小屹这么诚挚的关爱。

  ⑤我把贺卡放回雪人的襟怀,只露一点小角。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李小屹:真高兴得到你的贺卡,在无数个冬天里面,从来都没人送给我贺卡。你是我的好朋友! 祝愿:获得双百 永远快乐! 岐山中路10号三单元门前 雪人

  ⑥我寄了出去,几天里,我时不时看一眼雪人,李小屹是否会来?认识一下也很好。第三天,我看见雪人肩膀又插上了一张贺卡,忙抽出来读。雪人:我收到你的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咱们不是已经实现神话了吗?但我的同学说这是假的。是假的吗?我爸说这是大人写的。我也觉得你不会写贺卡,大人是谁?十万火急!告诉我!(15个惊叹号)你如果不方便,也可通知我同学,王洋,电话621XX10;张弩电话684XX77。 祝愿: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李小屹

  ⑦我把贺卡放回去,生出别样心情。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

  ⑧就在昨天,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必是李小屹。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

  ⑨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但我更不忍心破坏她的梦。不妨让她惊讶着,甚至长成大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件贺卡的奇遇。

  ⑩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地幸福。

  1.请为这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诚挚:臃肿:

  3.请找出与“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相照应的句子。(1分)

  4.推测李小屹在雪人前站着的心理活动,并用具体语句描述出来。(2分)

  5.作者为什么要以“雪人”的名义给孩子寄贺卡?他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你认为作者对不对?(3分)

  6.怎样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的含义?(2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什么问题与同学讨论?估计同学可能会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写出来(提两个问题)(4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构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歌颂劳动创造;

  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

  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导人

  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动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字词语。

  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多媒体提示: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

  ①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

  ②查工具书;

  ③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畏难情绪。)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4

  《故乡》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语文第五课《故乡》。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二、体裁:小说

  三、背景:

  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

  (浙江绍兴)

  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

  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5、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

  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试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六、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七、作业: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装弶( )2.脚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阴晦( )

  7.愕然( )8.颧骨( )

  《二》描写一段你的故乡的景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2、能说出偏旁的意义,并找出同偏旁的字。

  3、补充句子。

  4、写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5、读熟、背诵成语。

  6、积累谚语。

  7、会做一张贺年卡,并会在上面写一句祝贺的话。

  8、口语交际:春天来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字、词、句。

  2、口语交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有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

  3、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题:

  (第一小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读下面这段描写春天的话。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导朗读,然后指名读。

  3、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第二小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二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找一找文中的字,看有没有相同偏旁,再想一想,为什么带有这个偏旁,同座位可以讨论讨论。

  4、“艹”表示什么?“虫”呢?

  5、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意义?看谁的知识多。

  (第三小题:)

  1、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园有什么了解?

  2、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3、(出示)蜜蜂在

  燕子在

  布谷鸟在

  你会补充完整吗?口头填空。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或特点?

  第二题:

  1、审题后进行指导。

  (1)(出示投影)学生认读,让学生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写撇、捺时要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学生书写,然后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能找出同一偏旁的许多字,并能照句子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熟记谚语。

  3、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年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第三题:

  (第一小题)

  1、读题,审题。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3、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让学生读一读。

  4、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5、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第二小题)

  1、审题,指民学生观察。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呢?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自己读一读。

  (2)生自由读,指名读,并请人说说谚语的意思。然后练习背诵。

  第四题:

  1、审题后,问:谁会做贺年呢?你能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吗?

  2、老师指名学生做,做完后,在贺年卡上写上一句话,带给妈妈一份惊喜。说说你准备了些什么呢?

  3、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

  第五题:

  一、审题,然后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按先上后下,先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样子?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将描述的景物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并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评议。)

  教学后记:学生能背诵读读背背,并做了一张卡片给妈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