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4-03-18 06:58:5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写算式: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棋子,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3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五、课堂作业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5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6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在我上完《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感。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进修,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让门生在着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熟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岁特征,经由过程直不雅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商量等形式,使门生积极主动介入进修,经由过程自己的努力发明问题,办理问题,来构建新的常识体系,给门生以成绩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讲堂中培养了门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半是让门生在着手中熟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着手摆三角形,在门生着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把分的几种环境进行对照。门生经由过程察看对照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匀称分后有两种不合的结果,一种是没有残剩,一种是有残剩。门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残剩”,到形成结论得出观点,凸起了“残剩”的观点,培养了门生初步的察看、操作和对照能力。为下面进一步进修余数打下了优越的根基。

  在熟识余数后再让门生着手操作,着手圈一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历程中的门生总结出了试商的规律。整节课门生着手、动嘴、动脑,真正介入了活动的全历程,借助着手操作活动让门生形成数学观点。在自立、相助、评论争论中的门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虑,使门生在活动的历程中得到了“余数”观点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观点打下了根基。

  然则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历程时,比较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够。因为在某些环节顶用的光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是以,此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怂恿我在往后的备课甚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卖力、客气的立场,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事情,使自己驾驭课本,驾驭讲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7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因此,本设计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活动情境,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撑,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水果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邮递员叔叔今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送来了一张照片,它是从我们的联谊班寄来的。你们看,联谊班的同学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这些同学在用小棒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并汇报结果。

  (4)质疑:看到我们摆的图形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我发现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生2:我发现剩余的小棒根数都不相同。

  2.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那么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创设邮递员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形,进而发现问题。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个草莓来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预设

  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预设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预设

  生: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4)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5)教师明确: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教师板书算式)

  (6)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8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称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49页主题图,学生准备20张相同的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喜欢体育课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在体育课上学习数学知识。

  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有打篮球的、跳绳的,有花盆、有树、有小旗……”

  师:“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

  (3)体会除法竖式的含义。

  A.用圆片代替花盆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三、小组交流,释疑解难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盆,结果怎么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B.现在又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4.交流、评价。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甲队、乙队相互出题,交换解答,然后组长评价。老师可以

  当好裁判,进行点拨、评价。

  五、训练提升,小结巩固

  师:同学们再把主题图中的其他内容编成应用题,列式计算。 A组,打篮球;B组,跳绳;C组,插小旗;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六、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练习十二1、2、4题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5÷5=3(组)

  这道除法应用题比较简单,属于表内除法,学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浅入深,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案例二】现有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这个问题就比上一题复杂的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最多可以摆几组?”是什么意思。对于学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计算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考虑,也就是说商数一定要商最大值,让每个同学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教具、学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动手摆圆片,认识余数,得出结论。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从中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强调了“余数要比除数小”,也就是要反复试商。应用了“合作激励”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一些应该有的教学活动没有进行。如:数小棒的游戏、有趣的验评题等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探究“合作激励”教学模式,灵活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 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 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起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 ,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0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手指”的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出数到的某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听明白了吗?想不想试一试?

  你们是否觉得老师的反应特快?想知道它的奥妙吗?学了这节课的内容,你就知道秘诀了。

  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老师在黑板上摆一个正方形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4根小棒。

  2、用老师给你的.小棒摆正方形,每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看看你手里的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在座位上摆。

  3、学生汇报摆的结果。

  师: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1:一共有12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

  生2:一共有14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2根。

  生3: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师:为什么有些同学没剩余的,有些同学有剩余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把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5、看图师:有几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3÷4=3……16

  师:这道题我们学过用除法竖式计算,谁上来把这道算式列成除法竖式?指一名学生到黑板列竖式7、有余数的情况你也能列成除法算式呢?(看黑板的图形说;有几根小棒,每几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几个?还剩几根?)怎样列式呢?学生说,老师板书。余数和商之间为什么点6个点?你会读这条算式吗?指名读算式,师范读,全班读。

  5、看自己摆的图形,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对同桌说说你的除法算式。指名说算式。(黑板)

  三、学习用竖式表示除法算式

  1、师:刚才你们看着自己摆放的情况,列出了除法算式,如果不看小棒,让你计算它的结果,你能用竖式算出来吗?

  2、请同学们把13÷4=3……1列成除法竖式。(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列,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3、理解除法竖式中个部分的含义。师提问:为什么在13下面写12?生:3×4=12师:1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3-12=1师:为什么要用13减12?生: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剩下的式子你也能用竖式表示吗?

  学生列出14÷4=3……215÷4=3……3的竖式。

  5、小结师:学到这,你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做书本51页的练习。(你是怎样想的?3×4最接近什么?)

  四、探讨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老师同样也用小棒摆了图形,(出示五边形),老师在摆的时候,和你们刚才摆的情况一样,出现了刚好摆完和有剩余的,请你猜猜,有余数的情况之下,余数是几呢?

  生1:余数是3。

  生2:余数是1。

  生3:余数是2。

  ……师:为什么不能是5或超过5呢?

  2、师:老师把自己摆五边形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请看(投影出示),你们猜对了吗?从哪看出他们猜对呢?(余数)3、假如我再用不同的数量摆五边形,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学生讲,老师显示情况)余数也是多少?哪余数为什么不会出现5或比5大呢?

  4、出现喜洋洋把除数和余数都变成蓝色和红色。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几个学生说)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老师板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学生在书上填。

  五、做练习

  1、做小老师判断。(书上做一做)

  2、53页练习第一第二题。

  3、考考你。

  ★÷8=◇……□(余数是多少?)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七、游戏师:

  回顾“猜手指”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奥妙呢?(5是除数,用报的数作被除数,关键看余数是几)老师报数,学生找手指。

  师: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本领带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做这个游戏,还可以把你的本领交给其他不会的小朋友,好吗?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

  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

  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

  生3:2+2+2=6,3个2相加是6。

  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

  生1:摆了3盘。

  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

  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

  生1:不可以。

  生2:可以。

  生3:……

  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

  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

  生1:3盘,1个。

  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

  (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

  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2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p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小组活动。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学生小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3 )人,还剩( 1 )枝。

  师读这句话,在写这道除法算式时,被除数是多少,(填10÷)除数是几?(填3=)商是几?(填3)这个3表示什么?(填“人”)还剩几枝?

  还剩1枝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在3人后面点6个小圆点(边说边点),再写上1枝(边说边写),这个1就表示还剩1枝,根据它的意思,你想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 - 有余数的除法08-16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08-22

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08-16

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08-16

有余数除法08-16

有余数的除法05-31

数学教案-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08-16

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08-1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8-2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