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8 18:30:4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练习用钢笔描红。

  2、 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 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 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5、 熟读成语。

  6、 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7、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8、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 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 练习。

  (1) 描红要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 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4、 师生评议学生作品。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一读,注意比较加点字的声调。

  (2) 分别指名读,并说一说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3) 说说第一横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横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 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齐读。

  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自由读,说说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3) 再读对子,思考含义。

  (4)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5) 连读全文,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6) 再齐读全文。

  3、 学生自由互相出对子,并应对。

  4、 教师出对,学生应对。

  (四)教学第四项。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尝试给第一句加标点。

  (2) 交流答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加标点。

  (3) 师小结:顿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的意思是词与词之间可以前后交换位置。

  (4) 让生再举出一些并列词语的例子。

  3、 练习。

  (1) 完成第二题。

  (2) 交流答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 复习课文《学与问》,说说为什么要问?怎样问?

  2、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3、 自由读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4、 交流诗句意思。

  5、 再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二、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开展家庭所在社区的环保调查,并就大气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一些记录。

  (二) 开展交流。

  1、 小组讨论:本社区的环保情况(大气、水源、噪声……)

  2、 集体交流。

  3、 对于家乡的确良环保工作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三、教学第八题:学写毛笔字(略)。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课中的活动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方面有许多,以下是其中之一。选取活动角度方面。所谓选取角度,是说在一节课中要以某种活动或某种学习活动的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教师要突出这主要活动的设计,并通过它来带动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活动。《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其主要的.活动角度为读写结合。

  教师引导:

  1.帮助掌握第一种语言现象。

  (1)引导理解句意。出示:我看见过( )的大海,欣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 )。

  让学生思考这句话进的是什么意思。

  (2)指导领悟表达方式。“大海、西湖、漓江水” 这三者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同样表达方式的句子还有吗?你怎么知道的?

  (3)引导借鉴方法。提示:我( )过________,( )过________,却从没( )过________。

  (4)辅助学习方法。(理解语言意思——领悟表达方式——运用方式表达)

  2.帮助学习第二种语言现象。

  (文中有关漓江水“静、清、绿”的内容)

  提示范围:星星(多亮、美);葡萄(多绿、甜);菊花色彩(白、黄、绿)。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后书面练习:

  (1)( )的大海 ( )的西湖

  (2)这句话的意思是漓江的水既不同于_______,也不同于________。

  (3)圈画连接词(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未见过。)

  (4)相互讨论,积极思维。

  (5)根据自己原有认知水平,进行仿写或创造性描写。

  (6)交流信息,互为、补充与矫正。

  (7)同桌讨论,归纳方法,思维过程外显。

  2.按出的学习方法,由组长组织合作学习,自读自悟、质疑、讨论、。

  推荐代表按“语言意思——表达方式——仿写练习”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其余组进行,然后补充、矫正内容。

  这样的读写结合,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训练到位。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

  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

  5、熟记12个成语。

  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

  ⑴指导学生读句子。

  ⑵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

  ⑶教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

  3、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

  ⑵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3、练习。

  ⑴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

  ⑵男女生对读。

  ⑶教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句1,指名读句。

  ⑵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⑶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⑷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较)

  ⑸教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合适,并和原句比较)

  3、练习。

  ⑴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

  ⑵交流。

  4、补充练习。

  ⑴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 ),弄个明白( )。

  ⑵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 ),玉兰树依然郁葱( ),充满生机。

  四、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

  3、反馈。

  ⑴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⑶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

  4、补充练习。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⑴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

  ⑵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

  ⑶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

  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

  3、教师讲解。

  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好。

  曲意逢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4、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习。

  ⑵同座位练习背诵。

  ⑶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⑴谈话揭示话题。

  ⑵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指导。

  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

  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

  ⑶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喜欢相同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

  ⑷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⑸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相互启发回忆)

  ⑹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

  ⑺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⑻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3、练习。

  ⑴学生列写提纲。

  ⑵四人小组练说。

  ⑶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练习五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练习2》教案01-10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四教案例文01-03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11-14

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02-06

小学五年级语文《围魏救赵》教案08-0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5-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26

小学五年级语文《院子》教案05-29

小学五年级语文《激光》教案05-26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