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证券论文>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2-20 10:21:25 证券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上海和深圳两市不仅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进行股份改造和最早发行、上市股票的城市,同时还是我国最早进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城市。作为资产重组起步最早、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收效最好的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和提升上市公司的重组质量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的深圳,在上市公司的全面和深入重组中应从上海借鉴什么经验呢?深圳和上海两市在资产重组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

  一、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历史背景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特别是轻工业更是遥遥领先。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涌现出宝山钢铁公司、上海石化公司等等大型的国有重点企业。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限制,上海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以及发行股票的企业都是一些小型企业,甚至是街道企业。如原延中实业,现方正科技(600601)1985年1月只发行了10万股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募集资金500万元,经过7年的发展后到1992年12月31日总股本也只有2000万股,199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1388万元,税后利润309万元,其他在1993年1月前上市的27只股票的行业情况、经营情况、规模情况等也与延中实业大同小异。由于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赢利质量和行业状况不佳,从而为未来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埋下了伏笔。上海许多大型企业和优势企业在当时并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这些企业的优质资产完全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形式吸纳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的壳资源,从而决定了1997年后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能够迈出很大的步伐。深圳上市公司的历史背景和上海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在深圳进行股份制试点的1985年,深圳建市的时间不到10年,不仅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就是外资企业规模也不大,因此,深圳当初发行股票的一些企业都是一些小型企业,如原深安达,现北大高科(000004)1989年12月只发行了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的股票,募集资金500万元,到1991年底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只有1.34亿元,净资产只有5089万元,总股本只有2437万股。1991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只有4974万元,净利润只有868万元。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后,目前深圳市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实力和10余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深圳目前已经具备对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能力和实力。

  二、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础比较

  从深圳和上海两市的综合实力看,上海进行资产重组的基础要远远强于深圳。尽管深圳的经济成长速度和人均指标要高于上海,但综合实力和上海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决定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能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首先上海的综合经济实力要大大强于深圳。1995年上海的GDP为2462亿元,财政收入为219亿元,而深圳的GDP只有795亿元,财政收入只有88亿元;其次从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资源看,1995年上海的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3742家,资本金为450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为11%,而深圳的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371家,资本金为42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为6%;再次从企业的规模看,1999年上海工业100强企业销售收入最少的也有7.6亿元,而最大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 309亿元,排名第二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 286亿元,而1999年深圳工业企业100强中排名第一的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只有200亿元,排名第二的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只有90亿元。因此,上海资产重组的基础要大大强于深圳。 

  三、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措施比较

  上海本地公司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起始于1997年,其重组的措施主要包括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和收购兼并等三种形式,其中股权转让中的行政无偿划拨是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和深圳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措施的主要区别,而且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主要借助上海本地原有的存量企业和存量资产。分析1997年以来上海本地33家发生股权转让的公司,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司是通过行政划拨完成的。如1997年上海市政府将上海仪电集团持有的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的股权行政划拨给上海广电集团,将上海轻工集团持有的上菱电器的股权划拨给上海电气集团等等。通过股权的行政划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由优势企业来经营上市公司还能提高经营能力。我们在分析深圳本地公司的资产重组个案时却很难看到政府的踪迹,而且深圳本地公司的资产重组主要还是依靠市场力量,
依托外地资本。1997年以来深圳本地上市公司中有13家发生了控制权转移,其中9家公司为外地资本收购, 深圳本地企业收购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比较成功的为深圳一致药业集团对原深益力(000028)的收购和深圳市沙河实业公司对深华源(000014)的收购,而国有股股权的行政划拨在深圳市还没有一起个案发生。

  四、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力度比较

  综观1997年以来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历程,我们发现于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不仅范围超过深圳,步伐快于深圳,而且力度强于深圳。截止2001年底,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从有3/4的公司完成了资产重组,2000年重组的金额超过了600亿元,其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33家,占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总数的28.94%,而且完成股权转让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资产置换,包括不良资产和不良债务的剥离以及优质资产的置入等等,从而保证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不是报表重组和虚假重组,而是实质性重组和深度重组,这种外延式重组和内涵式重组有机结合的模式是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和大动作重组的同时,我们明显感觉到深圳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不仅步伐过小,而且力度不够。截止2001年底,深
圳本地上市公司进行以股权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外延式重组公司只有13家公司,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总数的19.40%,进行大规模资产置换比较成功的公司只有一致药业(000028)、盐田港(000088)和深华源(000014)等几家公司。 

  五、深沪两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比较

  由于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力度强于深圳,范围超过深圳,步伐快于深圳,因此资产重组的绩效也大大好于深圳。从每股收益看,2001年中期,深圳本地67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096元,上海本地114家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为0.1179元;从净资产收益率看,2001年中期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856%,而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83%;再从上市公司的亏损面看,2001年中期深圳本地亏损上市公司为11家,亏损面为16.42%,而上海本地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只有3家亏损,亏损面为2.63% 。从ST和PT公司的情况看,目前深圳的67家A股公司中有8家ST公司

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和1家PT公司,占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总数的13.43%,而上海本地公司中只有5家ST公司和4家PT公司,占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总数的7.89%,而且这4家PT公司2001年均完成重组扭亏为盈,因此2002年恢复交易的可能性很大,还有1家ST公司将摘帽。从重组的个案看,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后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的上市公司很多,而深圳本地公司则和上海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金丰投资(600606)的前身为ST嘉丰,1998年完成重组后后每年的经营业绩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1998年的每股收益由1997年的0.03元提升到0.24元,2001年每股收益达到0.459元。再如上海医药(600849)的前身为四药股份,1998年完成重组后经营业绩大幅提升2000年的每股收益达到了0.81元。而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组绩效却未能有效反映出来,部分重组公司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被新介入的大股东掏空,如亿安科技(000008),介入的新股东亿安集团为了二级市场的炒做需要,通过非法手段任意拔高公司的经营业绩,1999年不仅实现了所谓的扭亏,而且还做出了每股0.25元的业绩,但2001年中期该公司出现重大亏损,每股亏损达到0.225元,原中科创业(000048)现ST康达尔的问题更加严重,就是被深圳市北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收购的原深安达(000004),现北大高科经营业绩也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2001年的每股收益只有0.13元。

  六、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再融资比较

  1998年开始实施的增发新股是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体制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政策手段。上市公司在完成重组并取得一定的绩效后便可向监管部门提出增发新股再融资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就能重新取得再融资的权利。由于上海本地公司资产重组的力度较大,绩效较好,因此通过增发新股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家数和募集资金大大超过深圳。从1998年到2002年3月,上海有16家公司完成了增发,募集资金达到143亿元,这16家公司都是资产重组类公司,而深圳本地公司只有6家公司完成了增发增发,其中只有4家公司为资产重组类公司,募集资金只有58亿元。

  七、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政策取向比较

  可以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上海市政府的全面介入和积极支持,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和政策主导型重组。为了统一协调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资产重组办公室,全面负责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为了保证资产重组的质量,还专门成立了由12名来自管理部门、上市公司和控股集团、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投资咨询机构的专家组成的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专家咨询小组;为了加快上市公司的重组进程,199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上市公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减轻控股股东负担,推进资产置换,股权收购等项内容。而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政府介入和支持的力度不大,基本上属于一种市场导向型重组,尽管深圳市政府也成立了重组办公室,但该办公室的权威性和资源调度力不大,基本上属于一种协调性机构,而且政府也没有出台一些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纲领性文件。

  八、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发展趋势比较

  1997-2001年的5年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远远跑在了深圳的前面,而且上市公司的外延式重组基本也告于段落,笔者分析下一步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点会放在上市公司的产业升级和强化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主要是继续进行资产置换工作,而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在2002年将进行全面的外延式和内涵式相结合的资产重组,而且深圳市政府将改变过去那种无为而治的传统手段,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可以预见,2002年的中国股票市场将以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为主线,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全面和深化重组将成为2002年我国股票市场的亮点。

  1、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不佳和许多上市公司融资功能的丧失,增加了深圳市政府加大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力度的紧迫感。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深圳上市公司近几年整体的经营业绩之所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最关键的因素除部分上市公司的历史包袱太重,产业结构落后外,另外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内部重组的力度太小,深圳市政府对上市公司外部重组的支持和整合力度不够。有关政策信息表明,2002年深圳市政府将加大深圳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力度。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漆云生向深圳市政协呈交提案,提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业绩差强人意,深圳市政府应加强力量,加快步伐,运用崭新的资产重组模式,战略性地重组深圳市属上市公司。深圳市国资办在其2002年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要抓好市属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3月28日召开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力度。近期深圳市政府通过的《深圳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深圳市将对能源、交通运输、供排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其他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参股,实现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对港口、机场、电力、轨道交通、公路、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新建基础设施项目实行投资开放政策。

  2、200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深圳市场停发了新股,而且创业板也迟迟难以开通,不仅对深圳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造成了深圳资金和人才一定程度的流失。为了重新树立深圳金融中心的形象,培育深圳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深圳市政府必须借助资产重组这只如椽大笔做好上市公司业绩提升这篇大文章,重新找回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经济、金融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大面积的重组成功,不仅给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增加了深圳市政府加大本地上市公司资产力度的压力和动力。

  4、深圳具备十分雄厚的重组资源和重组实力,从而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全面和深化重组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本基础和人力资本基础。深圳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作为大陆连接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桥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全面深化重组奠定了雄厚的重组基础。(1)、深圳的国民经济总量自特区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成长,就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1年,深圳经济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1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GDP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2001年深圳累计加工贸易出口约310.8亿美元, 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因此,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深圳国民经济的成长是十分不相称的。(2)经济质量看,深圳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程度也得到了全面升级。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2001年,在工业生产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增长。“三资”工业企业增长速度有较 大提高。据统计,2001年

1月至11月份,全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062.2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3.3%,同比增长20%。工业百强依然是深圳工 业经济的主力军。据统计,2001年1月至11月份,深圳86家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工业 总产值2053.3亿元,增长22.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2.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工业对深圳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如此良好的经营背景下和环境下,深圳本地部分不良上市公司的如果能进行实质性重组,经营业绩就有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如原深益力(000028)被深圳一致药业集团重组后,2001年中期不仅实现了扭亏,而且每股收益达到了0.18元;(3)、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产业运做集团和资本运做集团,如深圳华为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通讯企业之一。另据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司长夏斌的调查,目前深圳具有私募基金雏形的的各类投资公司有640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公司(含100万元)占52.2%,注册资本在100万~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公司占35.2%,注册资本在1000万~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公司占9.2%,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占3.4%,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深圳有10家之多。通过收购、通过作为主发起人等方式,深圳本地一些实力机构取得了绝对控股权或相对控股权的上市公司共计16家(这里还不包括一些在深圳注册,但没有冠以深圳字样的公司,如三九集团控股的三九生化以及近期已经完成过户手续的胶带股份等)。此外,深圳的人才优势和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也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全面和深化重组提供的有利条件,深圳市政府只要在重组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就可以转化为燎原之势。因此,2002年深圳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和深化重组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全面和深化重组也将成为2002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又一重头戏。 

作者:国信证券 吴锋 来源:鑫网

【深沪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相关文章:

深沪证交所强化上市公司监管 对信息披露实行评级08-05

积极推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08-05

怎样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08-05

上海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经济发展联动作用研究08-05

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的探讨08-05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08-07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08-07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08-07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