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区域化:全球化的阻力

时间:2007-3-23栏目:西方经济学

月8日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五国外长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成立,但东盟的真正发展和壮大却是在80年代后,文莱、越南、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东盟,1999年10月柬埔寨加入,至此,“东盟十国”的架构才真正形成。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调和团结。处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经济大国的激烈市场竞争旋涡的中心,东盟各国已经明显感到只有联合和团结,才能维护本地区的利益。
    二、区域化协调与壁垒效应
  广义上讲,区域化的协调机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区域内部的协调,其二是与区域外的协调。由于区域化的重点在于内部合作,因此各区域性组织非常强调内部协调机制的运作,保证以“统一的声音”对外部说话;与区域外的协调,主要是通过共同的语言及步调一致的措施与区域外的国家或组织进行谈判、对话和交流。较之于单一的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对话,这种谈判与对话的强度和对抗性都明显提高了。
  从现行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运作情形分析,区域内部的合作协调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组建共同壁垒
  各区域性组织为了达到全面协调,均在非常正式的环境下签订正式的全面合作协议,并且按照法律所要求的程序,由各国议会对政府所签订的协议进行审批,从而保证这些合作协议得到各国法律的确认,并以此约束各国政府严格按照协议所确定的权利和责任行事。
  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1993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逐步取消三国之间流通的9000多项商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2)对外设置障碍,以防止亚洲和欧洲地区的产品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3)墨西哥向美国和加拿大开放市场,允许美国和加拿大的汽车、电脑和电讯工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服务业到墨西哥投资、设厂和营业。(4)比其他双边或多边协定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5)三国将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健康与安全标准。协定还规定,必须有62.5%的零部件是在北美地区生产组装的汽车才能享受减免税待遇;纺织品必须在北美地区完成纺纱、织布和裁制等三个程序才能减免关税;电脑产品必须使用北美地区生产的主机板才能享受减免税待遇,等等。
    (二)组建多个谈判协调小组:提高对话能力
  各区域性组织为了保证区域内各国和地区能够在多方面进行有效合作,通常成立多种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这些常设组织机构分别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层面来对区域合作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与决策。
  以东盟为例,目前东盟内部的主要组织机构有东盟首脑会议、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常务委员会和东盟秘书处等内部协调组织,这些组织机构主要讨论确定东盟的基本方针、协调东盟各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等等。除上述专门用于内部协调的机构以外,为了加强与外界的对话,东盟还设立了专门的与外界对话机构,主要有:东盟地区论坛;"10+3"会晤机制;东盟—欧盟部长级会议。与其他区域性组织一样,东盟设立的内部协调机构,其功能在于强化区域内的协作与协调;所组建的对外协调机构则主要承担东盟整体与外界交流、对话和谈判的重要职责。
    (三)建立内部警告机制:保证内部稳定
  内部警告机制是对组织内部各国或地区,因在经济或政治方面未能按照区域性组织的统一要求履行协议所规定的义务时,向违规国家或地区提出警告。
  1997年10月2日欧盟15国外长在阿姆斯特丹签署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公约》规定,首批加入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如果财政赤字超过其GDP的3%,将遭受处罚。在实践中,这些措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近年来欧洲中央银行曾向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德国发出警告,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GDP的1%。欧盟内部警告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为成员国规定了严格的惩罚性政策,有利于增强欧元的信誉,维护了欧元的稳定。可见,实行这种警告机制,有利于各成员国尽可能履行加入区域性组织时所承诺的协议,纠正各成员国可能出现的错误,巩固区域性组织的稳定性。
    (四)建立内部挽救机制:提升区域化影响
  内部挽救机制是为了保证区域性组织内部各国经济正常运行,对处在危机之中的国家进行扶持和挽救,避免危机和衰退扩大化,有效阻止个别国家或地区的衰退对区域性组织整体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内部挽救机制的良性运作,可以增强区域性组织的稳定性,提升区域性组织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时,正是由于克林顿政府从美国340亿美元的外汇稳定基金中提出200亿美元援助墨西哥政府,以挽救即将崩溃的比索,危机才得到有效控制。区域性组织的稳定和内部协调取决于区域内各国能否遵守有关全面合作的协议,也决定于协调机制的良性运作。当区域性组织的利益与本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各国政府是否首先考虑到区域性组织的利益,取决于该国从区域性合作中得到的利益高低,因而内部警告机制和挽救机制在许多关键时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区域性组织的内部协调,其根本目的仍然在于保证区域性组织的内部利益,巩固区域性组织的稳定,增强区域性组织对外谈判和对抗的强度。
    三、区域化对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区域政治一体化和80年代开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正在对当前和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全球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区域化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近年来,区域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在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获得初步成功,美国甚至已经提出要在2005年将其扩张到整个南北美洲;在欧洲,欧盟以不可阻挡之势取代了欧共体,欧元的全面启用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在亚太地区,亚太经济论坛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东南亚,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非洲,2001年7月非洲统一组织53个成员国在利比亚港口城市苏尔特签署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正式启动非洲统一组织向非洲联盟的一年过渡期,并于2002年7月9日宣布实施非洲复兴计划。
  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APEC、东盟和非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格局,各国对区域内经济依赖的加强和各区域对外合作谈判能力的提升,无疑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剧烈的竞争局面。区域合作的增强,还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近年来南北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就是明显例证。从长远看,支离破碎的全球经济格局将意味着全球性经济福利的减少,并可能导致政治冲突(斯蒂格利茨,2002)。
    (二)区域化创立了新的贸易壁垒
  区域一体化的目的在于

实现区域内的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区域经济内部成员国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活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区域化的历史进程。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据墨西哥经济部于2002年5月发布的消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8年来,美加墨三国三边贸易翻了一番多,贸易总额达6220多亿美元。从2003年起,三国之间的贸易将取消大部分关税,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将有更大规模的突破(人民网,2002b)。
  就在世界贸易组织为消除全球贸易壁垒进行积极努力的同时,区域化则以区域合作为名为贸易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区域化在强化内部利益的同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防范政策和措施,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建立贸易壁垒,阻止他国产品进口。日益排他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满足区域内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伤害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