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时间:2022-05-20 10:04:49 经济学理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精选7篇)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锐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部分。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1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二)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作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提供了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依据。

  (三)绿色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从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四)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1986年,素以“陶瓷王国”著称的我国,在美国陶瓷市场的占有份额仅及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致使我国输美产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产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六)绿色补贴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

  (一)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1995年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东盟、台湾省、韩国等,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438.6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5倍,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9.5%,成为我国第一大类的支柱性商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增加了难度。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三)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绿色保护除对我国出口有深远影响外,还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产生影响。由于发达国家推行贸易壁垒,其本国环境标准已日趋严格,在这些国家已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更为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受到影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在化工、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此外,我国也是进口方面环境保护的受害者。近年来,国外一些废旧的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的进口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我国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乱上项目,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外贸行业还存在环保意识淡漠、行政管理簿弱、外贸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缺陷、政策不完善、环保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危及对外经济贸易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

  1.盲目开发一些出口产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通过土法炼焦、炼锌、小电镀、小造纸等,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三资企业的控制不严导致环保工作失控。一些国家和地区乘机把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特别是港澳台一些企业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限制和禁止的物质的生产转移到大陆,1991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生产泡沫塑料的企业达29家,投资额为2032万美元,生产灭火剂、清洗剂、制冷剂等的企业有46家,投资金额达2500万美元,这给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增加了难度。据我国外经贸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陶瓷产品含铅量。

  2.皮革中五氧苯酚残留量。

  3.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的物质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制品的限制,发胶将于1999年停产、禁用,这将冲击我国5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

  4.环境标志的广泛使用冲击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5.我国一些食品的出口因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标准的差异或空白还为某些企图保护本国市场,对我国实施贸易歧视的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在国际环保公约,环境标准等法规上做文章,使得各级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做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负面情况的报导,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山东省冻鸡肉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失去国际市场,造成经济损失。这些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环保已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

  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国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因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在征收污染物超标排污费与治理成本倒挂,实际上是用经济手段诱导排污单位购卖排污权,而不是促使其治理。因此,今后应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对经贸活动中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加强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绿色产品成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三)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

  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层出不穷,我国应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尽早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更要积极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将使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该标准的采纳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

  环境标准显示的是人类知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巨大进步。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应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们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取国际绿色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出口。

  (五)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一个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新兴行业——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同时,它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估计,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我国应适应这一绿色潮流,改造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标签规范,顺应绿色消费的需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在这一新的国际贸易领域打开市场。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力量,抵制贸易壁垒

  虽然乌拉圭回合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规定一些基本条款,但其中也包含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一些条款和国际组织的协议,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歧视政策,以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七)财政金融部门要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做法是:

  1.把环保因素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条件,审慎对待每一笔借款,拒绝有污染的产品和项目的信贷支持;

  2.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耗、少污染的产品和产业的出品;

  3.运用外汇储蓄引进急需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4.试办中国的“绿色银行”。

  (八)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不然令其关闭处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2

  一、引言

  回顾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的发展史,从最早的重商主义、古典贸易保护政策、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政策,到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直至当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每个历史时期各国政府采用的贸易政策都是为达到提高本国福利水平或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GATT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最终谢幕,作为传统贸易限制措施的关税壁垒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GATT“东京回合”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40%下降到6%左右,非关税贸易壁垒悄然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结束和W TO的成立,促使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转而寻求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因而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日趋增多,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也从关税措施向非关税措施再到更隐蔽、更难应付的“隐性贸易保护,,措施发展。

  二、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和外贸依存度的长期居高不下,使得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但主要是具有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因而日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和牵制,引起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局部矛盾,并使得贸易对象国家对我国出口采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壁垒。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比率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衡量一国比较优势不仅要看某种产品出口量的多少,也要考虑该种产品的进口量的多少,以及与其他国家该种产品出口量的比较。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战略调整的结果,以外商投资为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资本要素,利用其技术优势术优势和我国廉价劳动资源优势,加工制成品后,将之出口到国外。而事实上,这部分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是很高。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

  对于不同国家近年来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美国和欧盟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分析其原因是我国和美国、欧盟在世界产业格局上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我国出口较多的产业集中在农产品和制造业方面,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美国和欧盟来说正是他们所需的。而日本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的走势,一方面日本也需要大量农产品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的进口,而另一方面,日本对sPs技术标准限制极为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阻碍。而巴西和印度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巴西和日本为应对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而逐渐加强其国内TBT和sPs技术标准的建立,另一方面,也由于其产品结构和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的竞争关系,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对其国内的输出。

  四、结论

  在大量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体系,分别从国家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面临的主要贸易对象国在2003-2009年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的特征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结论是:

  第一,我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原因分析。我国近年来出口现状表现为我国出口量迅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出口产品结构制成品比例增长快速,出口对象国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而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产品结构的提升、主要出口对象国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发地和发达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引起了我国面临大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二,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的测度表明,从国家看,美国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程度,日本和巴西对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逐年上升,欧盟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有所下降;比较发达国家对我国、印度和巴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发达国家对巴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而对印度则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壁垒水平。分行业来看,主要贸易国家对我国农业和食品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程度最高,其次是医药化工和塑料,而对冶金、服装和车辆等行业则处于相对较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

  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计量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有明显的负向作用,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影响程度最小的是欧盟。在分产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对我国出口量的影响计量的结果表明,食品产业和农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程度负向作用最大。

  第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价关税率与实际平均关税比较显示,美国对我国平均实施相当于10-15倍关税的技术行贸易壁垒措施,而日本对我国平均实施相当于2-5倍关税的技术行贸易壁垒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3

  论文摘要: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许多绿色壁垒措施,这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门槛”,而且这个“门槛”在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绿色壁垒,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壁垒的分析,从消费者、企业、行会和政府四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OEKO—STANDARD 100ISO14000绿色审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直接非关税壁垒的作用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绿色壁垒将凭借其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成为发达国家实施保护贸易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壁垒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作为WTO成员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中如何应对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论。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壁垒,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有些研究认为,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评定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而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指出: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进口商品设置的准入限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单方面贸易限制,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其实际是把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尽管关于绿色壁垒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不难发现,这些认识大同小异。它们都强调了隐含于绿色壁垒背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在狭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对海外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在广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视为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为理由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对海外产品进口的限制。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1、正面影响。

  (1)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绿色壁垒效应的凸现和扩大将无形的迫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强制措施,探索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出口结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对外贸易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专利与标准的融合。绿色壁垒的实施,促进了世界各国重视与环境相关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普遍提高。从实质上说,环境贸易壁垒就是绿色高科技壁垒,技术壁垒的后面是专利,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谁拥有新的技术、新的专利和新的标准,谁就拥有新的、更大的贸易领地。

  (3)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政府出台强制执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而且法律执行很不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环境标准过低。联合国与农业组织至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这些都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

  2、负面影响。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因为我国贸易方向很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这三个地区。例如2005年中国对外出口,美国占了21。4%,日本11。0%,欧盟18。9%,香港16。3%,香港大多是转口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2)影响我国外向型出口产业的发展。绿色壁垒不断影响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医药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

  (3)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由于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2002年,仅2亿美元的冻肉鸡出口受国外绿色壁垒限制就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由于受限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4)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5)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以及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针对绿色壁垒,中国的对策。

  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资源压力大、环境压力大的两难境地,所以消费者、企业、行会、政府要相互协作,使其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中国可以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推动政府和行会督促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使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同时将国外不符合我国要求的产品拒之门外。

  1、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增强对绿色商品的需求。当前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宽广,从绿色汽车、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生态时装到有机食品,其开放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这会直接刺激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

  2、从企业来说,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扩大出口市场,实施绿色营销。由于绿色产业涉及范围广,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面向国际市场,确立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只有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ISO14000环境保护双绿色认证、HACCP认证、ECO—TEX STANDARD100等等认证,才能取得国际市场准入证;改变出口商品对某些发达国家的依存度,例如纺织品可以向中东发展;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发展中国家唯有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推行绿色营销战略,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大大方方“走出去”,实现顺利出口。

  3、行会要起到协调、预警、服务的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不得不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向我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对我国大量廉价产品的进入,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必将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进入设置障碍,同时,我国也将按照承诺进一步向国外开放市场,国外产品可能以技术和管理优势趁机挤占我国市场,我国一些行业、企业和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专门搜集信息,建立网站,改变目前出口企业“信息孤岛”的局面。国外有操作规范、作用强大的行业协会,但目前我们的行业协会力量很弱,企业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建立行业协会,为企业搜集和研究信息,为企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4、从政府来说,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加快推行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体系绿色认证,同时按环保的标准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实行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和全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机构应充分发挥部门的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双绿色认证”,例如在食品出口方面,要进行HACCP体系认证等等;通过开展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清洁生产工艺,遵守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利用能源和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这将有利于帮助国民树立绿色经济意识与绿色经济预期,迫使企业转向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4

  摘要: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排放物日益严重,能源的大量使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从而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强调以降低污染排放物、保障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的系统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关键词:绿色物流 绿色运输 绿色储备 绿色包装

  1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物流与经济发展、消费生活和环境四者之间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关系,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最受重视,而作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物流,在此期间自然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连的,而消费生活与环境共生更多的是被人们所遗忘,进入21世纪,除了从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发展的角度推进物流的深化外,还必须站在与环境共生的立场来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此期间,物流、经济发展、消费生活、环境四者之间密切相连,相互共生。

  2绿色物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绿色物流的“绿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表示健康、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依据国际惯例“,红色“表示违规和禁止,”绿色“表示通行。绿色物流的概念从提出至今才十几年,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但其共同点都是强调了绿色物流包含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具有生态和环保的属性,因此,可以认为物流活动过程中,所有能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手段、措施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范畴。

  2.1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绿色物流的目标

  绿色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绿色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2物流活动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害、节约资源和能源,能重复再利用,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制造、使用和回收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绿色储备是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手段:绿色储备指布局的合理性,保管、操作得当。仓库布局的合理性决定着能源的消耗量,布局的不合理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的重复,仓储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路程,增加消耗,增加污染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

  绿色运输是保护环境的关键:绿色运输是指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输在物流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车运频率越高,能源消耗越大,对环境污染越大。

  2.3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3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

  绿色物流的发展必须联合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界力量来进行,从理论层面讲,适应环保要求的绿色物流体系应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采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环境协调发展,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

  3.1提倡绿色消费

  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积极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管理,倡导绿色消费,给企业制造舆论压力,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要求政府规范绿色物流管理。

  3.2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企业在考虑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时,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3.3强调物流企业构建

  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流程绿色物流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要把环保渗透到企业的整体职能及其他职能中,且作为管理的职责之一。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订发货计划的均衡化、配送路线的最优化,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以提高往返载货率,减少错误配送和退货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合理采用不同运输方式,尽量选择铁路、海运等“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

  (2)提倡绿色包装、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绿色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生产部门应尽量采用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一方面改消费品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3.4转变观念,树立全民参与意识,实施绿色物流战略

  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企业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经营体系,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3.5加强环保立法,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

  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化对物流体制的管理,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6发展多式联运

  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体输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以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依托已有的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提高运输能力。

  总之,绿色物流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循环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理念,使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并使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的健康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5

  摘要:随着人类环境意识增强,人类 社会 逐步进入绿色 时代 。绿色物流也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就是对绿色物流概念和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物流;环境;环境法规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活动与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相辅相成。在我国 现代 化进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可持续型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 影响 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 应用 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 研究 ,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于是社会就呼唤一种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物流体系——“绿色物流”。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目前 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义。但是在国际上,绿色物流已作为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绿色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由A.M.布鲁尔、K.J.巴顿和D.A.亨舍尔合著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手册》一书中,认为由“绿色(Green)”和“物流(Logistics)”组合在一起的“绿色物流(greenlogistics)”一词,代表着与环境相协调的高效运输配送系统。

  二、绿色物流的`实施措施

  2、推行绿色物流经营。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

  (1)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等。

  (2)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 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Recycle)。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

  4、制定绿色物流法规。绿色物流是当今 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社会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 企业 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等等。因此,他们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 交通 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最新国际环境标志也已经颁布执行。尽管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 分析 研究 ,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6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经济全球化和绿色环保浪潮的产物。本文在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成因及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分析,探讨了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商品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产品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受到普遍关注。同时,随着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对外出口贸易持续走强,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低迷不振,不断扩大了贸易逆差,市场矛盾愈演愈烈,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环保手段被各同用来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加以广泛应用,并通过在贸易规则约目标中纳入环保措施而得以持续增强。于是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开始蔓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贸易大国,许多产品已经或即将受到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影响,因此,如何很好地应对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分析,探讨了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策略。

  一、绿色壁垒的内涵及主要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它是指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验榆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措施的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从而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关税也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名义上,对一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商品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以额外征收进口关税,从而使限制进口的目的达到。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名义上,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从而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

  进口国产生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怀疑,从而采取措施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或制裁。

  4、绿色检验检疫制度

  绿色检验检疫制度是指以保护人类健康及动植物免遭污染及损害的名义,对进口商品的品质,各国海关、商检机构依据相应标准进行检测和鉴定,以达到对外国超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所实行的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是我国商品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必须在商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上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利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进口国设置绿色壁垒,必然使我国出口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得以推动,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商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有利于我国技术和制度创新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升级;三是绿色壁垒的实施,来看,由政府出台并强制执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会得以进一步的强化,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壁垒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限制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种种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绿色壁垒的设置标准越来越高,从而使我国部分商品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达标而出口受阻,大批产品丧失了原有的出口份额,这种形势一方面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为满足绿色壁垒,我国需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鉴定和包

  装费用或被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从而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加剧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重我国环境整治负担

  国外投资商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以及缺乏对环境因素评估的因素,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我国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加重我国节能减排治污的环境整治难度和经济负担。

  3、破坏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我国出口经营效益

  据外经贸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环境标准:陶瓷产品含铅量、皮革中五氧苯酚残留量、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物质的产品以及发胶等,使我国大宗商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市场约束”,破坏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一是我国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海产品“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二是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在越来越高的绿色标准面前,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中的工业产品收到了更多的限制;三是包装材料,包装技术难以适应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建立存储返还制度。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4、引发多边贸易摩擦,影响我国贸易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策略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但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差甚远。因此,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积极应对、主动介入。在WTO谈判中维护自身的利益。

  1、跟踪国外环境壁垒动态,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面对繁多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绿色壁垒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我们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分析工作,加强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技术和标准的了解,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便于为企业服务,以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绿色壁垒。同时,对有关绿色壁垒的经典案例进行认真、深入研究,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充分运用非歧视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以及谈判机制,主动申请调解,尽量把涉及我国的绿色壁垒纠纷案压制在磋商阶段解决,使我们的损失最小化。

  2、重视环保法规完善,提高出口商品环保检验技术

  我国应加快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一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推进清洁生产。二是引进检测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作用,降低自然资源浪费,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三是加强在经贸活动中对国际环境和资源公约、环保标准、法规的宣传,对贸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依法惩处,并发挥广大消费者和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四是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绿色产业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围际竞争行列。从而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3、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我国企业与政府应形成共识,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一是将生态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协作,并增加科技投入,在生产实践中以生态技术为中心改造传统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布局和产品结构。并兼顾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将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起来,重点发展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及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促进产品结构和产品性能的优化,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三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减少环境压力。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成品比重较大,出口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针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出口产品要,降低初级成品的生产比重,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使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水平得以提高,使市场开拓能力得以增强,打开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

  4、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资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

  中国应充分利用绿色壁垒合理的一面,建立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体系,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严防国外不符合环境标产品、废旧物资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并对新设立的三资企业要严格把关,禁止兴建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以避免新的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同时,建议针对入境的严重污染或污染难以治理的原材料产品以及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工艺生产设备征收进口产品环境附加税,将重污染的产品、设备拒于国门之外。

  5、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广泛树立环保意识

  日渐高涨的公众环保热情和环保要求是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起符合严格环境标准的产业体系,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国需要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一是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是推广“绿色营销”。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绿色营销观念,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产品消费过程中都要全面提高技术含量,应充分体现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制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7

  摘 要:作为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己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探讨了应合理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措施体系。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可持续发展 环境成本内部化 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与此同时,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措施应运而生,它以实施的隐蔽性和制定的合理性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

  作为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发展必然会涉及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已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一方面努力促进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坚决抵制各种不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同时合理地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措施体系。

  一、实施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面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只能主动适应: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协调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二是树立环境竞争力意识,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三是国家应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四是企业应把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我们应密切注意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动向,搜集各国环境限制法规和环境标准,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同时,充分利用WTO规定的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通报与咨询制度获得有关信息。成功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并利用相关的信息,而这又有赖于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导致我们屡遇绿色贸易壁垒。我国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经济的环境友好水平。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国际标准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各国的认同,是处理国际纠纷的重要基础。“目前,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达 80%甚至90%以上,而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 国际 IS0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通过国际认证的企业和产品,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别国市场的“钥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五、改革环保管理体制,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深化环境保护和针对贸易与环境新问题的重要措施。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采用经济激励手段为主的多样化的环保调节手段,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从而免受绿色贸易壁垒之限。在进出口贸易中,逐步建立禁止进口、征收环境税、补贴和反补贴等选择性激励机制,克服国内外企业“搭便车”行为。

  六、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绿色技术标准、包装标签、动植物的卫生检疫、环保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复杂苛刻,我们可以实施贸易对象国的转移,以此避开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应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之上,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准入的限制。此外,我国出口企业还可以力争在海外直接设厂,把投资的重点定位在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和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实现直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七、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对于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WTO/TBT或SPS等协议依据,建立绿色贸易壁垒调查机制,借助法律、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专家力量进行调查取证,必要时申请商务部对进口成员方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立案调查。 同时,要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向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提出交涉或申诉,遏制“环保例外权”被滥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者动辄实施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八、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力争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与环境新规则

  我国应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使国际环境规则的制定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应积极参与WTO关于环境方面的贸易规则的修改制定工作以及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绿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的长远利益之所在,为促进我国外贸的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顺应绿色趋势,积极适应正当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要求,加强环保意识,紧跟国际标准,建立绿色措施保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持续顺利地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相关文章:

影响的作文10-17

影响的作文06-05

爱我国土作文05-08

环境的影响作文12-24

影响心情的句子01-24

影响优秀作文02-28

关于影响的作文02-08

影响优秀作文02-14

目标对人生的影响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