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3-02-20 10:39: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运用直观教学,学生愿意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笔者把这一理念根植于语文教学中,把单纯的读课文变成了阅读——想像——表演课文。在课文表演形式上,笔者采用了三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自述性表演“,”朗读性表演“和”创造性表演“. 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表演,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表演    自述    朗读    创造    兴趣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这与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课堂上孩子们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从而在教师枯燥的讲授中逐渐失去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出发点,设计”新“”趣“”实“的训练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经过我这两年的实践,我觉得巧演课本剧,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我把表演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一、自述性表演——平实中见生动
  
  一般来说,说明文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种文章体裁,让小学生学起来还是不如一般记叙文来得轻松有趣,也不及散文性文章有韵味;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性文章却较多。如粤教版六年级的《鹿和狼的故事》,五年级的《鲸》、《蛇与庄稼》《蟋蟀的住宅》,四年级的《新型玻璃》 ……说明文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它们集知识性、科学性一体,现实性强。要想把这样的文章上生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同时还要围绕知识点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还得要下一番功夫。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自述表演形式,把学生化身为主体。
  
  《鲸》一文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另外,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我发现如果按照课文的顺序像以前一样逐一介绍会让学生过于疲惫,学习效果肯定不佳。于是我设计了以《鲸的自述》为题,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去写,去表演。听到表演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趣。也许因为平时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大家很拘紧,语言缺乏吸引力,表演效果很不理想。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马上以《地球之最——蓝鲸》为题即兴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我生动形象的语言,夸张的肢体语言,传神的表情把蓝鲸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演得活灵活现,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大家使劲地为我鼓掌。真应了” 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在我的启发和带动下,同学们学习热情马上被点燃了。他们再次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经过五分钟的准备,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们把课文的句子采用自述的形式,配上动作、表情,于是鲸的庞大、活动、习性、生殖等特点,跃然眼前。经过这样的学习、表演,大家都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文中说明方法,”演者“与”观众“都牢牢地记住了鲸的特点。一节课后,我班竟产生了几个耀眼的”小明星“呢。一次的表演相当于一次的练笔,读写相长,共促发展。
  
  二、朗读性表演——优美中见形象
  
  阅读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策划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审美性和教学行为的生动性和娱乐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再现阅读美文的内容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感受文章内涵美、语言美、意境美的感受过程,是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审美性的表演和学生的体验性的审美表演是实现文本由文字向形象转化的必然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和语言培养和熏陶最有效的方法。
  
  粤教版《可爱的草塘》一课,语言优美,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式的表演去诠释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学习到课文对话部分时,我和一个同学分别扮演”姐夫——我“和”小丽“,我俩富有情趣的对话,让同学们纷纷举手找我搭档。当学习到草塘景色和丰富物产时,我又让孩子们任选自己的最喜欢片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性表演。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简单传神的动作,一篇优美抒情的文章恰如其分地用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出来。
  
  经我翻阅,发现适合进行朗读性表演的还有《第一场雪》《观潮》等课文,通过阅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表演的形式去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同时提升,一举多得。
  
  三、创造性表演——想象中见丰满
  
  课文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求”小演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剧本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而课文并不是剧本,要变成剧本就得先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在大脑里”演“出图像,这才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做到表演与阅读结合,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想象,丰满人物的形象。
  
  如果前面所提到的”自述性表演“和”朗读性表演“是表演的基本功,那么”创造性表演“则要比前面两种形式的难度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揠苗助长》一文,只有短短的100多个字,只有一句对话,但却是最能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章,如何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空白“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让学生当好”编剧“——组织好语言
  
  在教学中,我首先按课文内容分角色。其次,让”哑巴“”开口“说话,让场景通过”说话“活起来。配上对话,加上动作、表情,一对”沉默寡言“的父子马上变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二)让学生当好”演员“——运用好语言
  
  这里主要是从个人演技和整体效果而言。如果一个小组里有一个领悟性高的同学,无疑会让整组的表演效果倍增。因此在分组时老师最好有意识地让每一组当中至少有一个演技较出色的演员,引导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创造,表演出来的效果是让人惊喜的。记得有一组里扮演种田人的同学是这样表演:
  
  种田人:唉,怎么我辛辛苦苦种的禾苗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长高。(在田边叹气,焦急的样子,然后自言自语)方法总比困难多。好,我得动动我的天才脑袋,想个办法帮帮它们才行。(作思索状,拍拍脑袋瓜子,一副灵感突现的样子)嘿嘿……(一边唱歌,一边把禾苗拔起来,班上的其它同学扮演禾苗,一个一个很有默契地站起来)
  
  种田人:啊,干了大半天,我的宝贝禾苗总算长高了一大截,虽然累得筋疲力尽(捶捶背),但想到今年秋天,我的庄稼丰收的样子,力气总算没白费啊。呵呵呵……我真是天才!
  
  多么会想象,多么会运用语言,多么会表演的孩子啊!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兴味盎然,”欢乐的名字是创造。“(希恩)看着每一组的表演都那么令人沉醉,我想现实生活中的名导名星”老张“”徐姐“也不外是这样吧!
  
  在我班,这样精彩的表演,还出现在《鹬蚌相争》《争论的故事》等课文中。创造性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四、以表演为载体——兴趣中求发展
  
  一般来说,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来训练的。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表达外显为”读“和”说“.可我们往往忽视了从”读“到”说“中间的非常重要的隐性过程——”想“.由于现在加入了演,”演“前必要”想“,加大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是一个”读——想——说(演)——写“的过程。表演中能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表演后能渗透练笔,在学生拥有表演的感受后,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神态、语言的写作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一)因兴趣而渴望学习
  
  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语文课标》不仅把”兴趣“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把它确定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
  
  表演活动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让课堂气氛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是学生感官活动的”大餐“.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催化剂,让学生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因兴趣而自主创造
  
  表演让学生阅读延伸到课外。感受到乐趣,所以同学们在课外也喜欢表演,记得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同学们提议在班上进行一次小组课本剧比赛。为了让自己小组取得好成绩,同学们自己阅读有关的书籍,找材料、编剧本、作导演、制道具,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表演出点子,实在想不出办法时就找来老师、家长帮忙出主意。一同学还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找到一篇好文章改编成剧本,我们小组的同学连续几天忙着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我竟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读了十多篇的文章呢,原来读课外书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决定以后坚持读下去。“
  
  (三)因兴趣而树立自信
  
  表演让学生获得自信:一学生如此写道”这次课本剧表演,开始我很烦恼,因为我不怎么会说话,我很担心角色演不好会连累我们的组员。后来同学知道我画画很好,派我去制作道具,我做的道具得到了大家的表扬,我很高兴。“闪耀的演员让人追逐,幕后的小小螺丝钉也让人敬佩。这也是我和同学们在这次表演中一起悟出的”大道理“.
  
  五、结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不仅包含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体现它的人文性;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体现它的工具性。而且人物的精神品质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体会来展现,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难免是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想通过让学生表演达到了体会精神品质的目的的同时,也要回归语文课的本性,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它需要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语文课本应有的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当主角,在表演中培养兴趣。但绝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
  
  [参考文献]:
  
  ①李伟功:《阅读教学中的表演法》  中教网   2005年

【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相关文章:

多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08-17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08-15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08-07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08-17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2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8-17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08-1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08

刍议激发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