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时间:2022-08-05 15:37:54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之学生差异、课堂互动
  
  内容摘要: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效果,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但是介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同一堂课,要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合理处理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了解学生、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便是十分必须的。在课堂活动中,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学生课堂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差异  关键属性    师生互动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期待、参与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解读是呈现多样性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形形色色,教师的教育观、性格、经验也各具特色。现实的课堂学习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的教学是注重实效的,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应该上出活力,上出特色,更应该具有实效,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与一堂课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做到家做充分。
  
  一、课前准备
  
  (一)、理解并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我们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由同一个教师教授,我们都期望学生通过
  
  相同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后,能取得大致相同的学习成果。但实际上却不尽然,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却怎么讲解也很难听懂,这是因为学生本身有着“个别差异”.学生基础不同、程度有别,是造成教学困难,教学实效性不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应被重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行为主义认为:若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机或注意力,他们便会乐于付出更多时间、更加留心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行为主义还认为:若教师以游戏、表扬、奖赏、有趣的活动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尤其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会特别有效。但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对某事物的学习动机良好,但对其他事物却不见得有同样的学习热情。他们认为学习者为了维持喜悦或“畅快感”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及奋斗。但实际上,如:数学早已广泛被人们承认为科学、工艺、商业和跻身各种专业的基础工具。这种目标会导致成人热衷于数学;但对于初步接触数学的幼龄学生,却是遥不可及。因此,在我们的学校中,为什么会有学生越来越厌恶数学,小学、 初中、     高中,随着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日益脱节,数学成绩不理想的越来越多。因此,除非认真考虑了所学的东西是什么及学生对它的经验如何;考虑到如何处理学科知识以及这些学科知识跟学生的关系如何,否则很难保证学生可以有深入认真的理解和学习。
  
  (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形成了对世界的构想和信念。通常这些构想和信
  
  念许多时候与教师将要教授的科学概念相冲突,因此成了学生的学习上的障碍。如: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出示:每行3个苹果,共4行,问,一共多少个苹果?学生能通过数,列加法算式3+3+3+3或4+4+4可以算出苹果的个数,此时老师提出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3×4或   4×3,在迁移练习中,“一个篮子可以装15个苹果,4个篮子可以装几个苹果?”一部分学生会根据新学的知识迁移列出15×4,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学了乘法,在列算式时仍会列成15+4,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原有信念中,遇到数学题,不是用减法就是用加法来解决,对于老师刚教的新知识便冲突了,成了学生学习乘法知识的障碍。
  
  因此,从本质上说,人们常会以不同方式理解同一现象。但严格来说,这些不同的理解方式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数学课的课堂实效,教师应该在课前学会假设,要找出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将会有哪些不同理解,然后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三)、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
  
  学习内容是指教师希望学生能掌握的一种能力,不单是了解一个概念或理
  
  论,还可以是掌握某种技能、态度或价值。学习内容有两种属性:专项属性,是指某种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短期目标);一般属性,即是指恶魔希望通过学习这门学科知识而培养学生建立及发展学生某种特定的能力(长期目标)。如:在学习“分数”时,我们不应该认为学习它是小学课程中理所应当学的东西,而应该问一问自己,分数的知识对学生理解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开学初拿到新的数学书时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否是值得教的课题?这些内容与教育目的有什么关系?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哪些数学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在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之前,都应该具备怎样的已有知识?这些知识跟以后将要学习的课题有什么关系?
  
  如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以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以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前,学生应该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整数的意义,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小数的接触等为先决条件。而学习小数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但一个数不足“1”时,我们都可以怎么表示,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创新,发展创新能力。
  
  因此,当我们在决定了学习内容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它的关键属性,也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预期能力的关键之处。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顺序、用以讲解数学知识的术语、数学知识与建构这些知识的概念的关系,以及在众多的属性中,分辨出哪些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关键属性。(难于让教师辨识到的属性,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教师难以辨识哪些关键属性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教师自己在辨识这些属性时毫无困难,于是往往忽略以致在教学中没有把它凸显出来,结果课堂实效性便明显不强。能够辨识到这些属性的学生便对课题掌握的较好,被老师认为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没有辨识到这些属性的学生,则不能完全掌握当堂课的知识。这些学生并非是能力不足,而是他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以致于在学习上无法进步,被教师认为是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如:0.025里面有( )个0.001 ,明白这道题问的是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的学生会填25,而认为这题问的是千分位上是几的学生填的是5,被判定是错误的。若教师想提高课堂实效,必须要先认清学生的逻辑,以及这些逻辑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对症下药。在这个例子里,关键是让学生认清计数单位所表达的意义,计数单位应该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属性。
  
  变易:当某一事物的一些特征出现变动,而其他特征维持不变,则变动的特征便会被辨识到。为使辨识的过程能够出现,人们必须感到事物正在变动。学习内容的每项关键属性,都有助于了解整体,到彻底的了解一个学习内容,则必须能辨识不同属性是如何互相关联的,各项属性又是如何与整体相关的,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显示出学习内容的恰当结构,让学生清楚掌握“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在变易,什么在维持不变,那么,学生能学得更好,真正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是必须要注意:
  
  我想这圆圈就是我们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所要在备课时思考的问题吧。
  
  所以,提高课堂实效的第一步在于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在备课时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对教学内容确认它的关键属性,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而我们数学体系是呈螺旋状向上的,更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因此,与学生课前交谈、精心设计前测题,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十分必要。
  
  如,以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分类》这一课为例 ,首先这个学习内容在我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认为给三角形分类能兼顾其边和角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分类时只能按边分或是按角分,若让他在分类时同时注意到边和角的特点就很难。学习这个内容前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应该有: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三角形的一般形状;分类的经验。因为学生是自己一手带的,所以,对学生的基础比较了解,所以没有设计前测题,根据原有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是“一个三角形可以同时兼顾边和角的特点”其次,设计教案:①揭示学习内容  ②学生尝试分类 ③交流分类理由 ④小结 ⑤迁移练习 因为注重了课前的准备并找出了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以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关键属性,使这堂课获得了不错的教学实效。
  
  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之后,便进入了提高课堂实效的操作阶段。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方式则成了影响学生上课兴趣,解决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关键要素。在以往的课堂上,一般存在的是单向传播的教学形式,学生受到权威的束缚,在情感、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更不要提有一顶的课堂时效性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将课堂取代以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在课堂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只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互动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生生互动既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群体互动,既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外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同辈群体有利于消除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内疚感和焦虑。但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
  
  在我们的课堂中,师个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师班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师组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其中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在课堂中使用的较多。师生互动,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目的不在于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获得解放,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情感互动,以及对两者产生直接影响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主要引导,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扮演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在课堂交互过程中,教师的言语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无数信息。那些感受到教师对其学业发展潜力具有积极评价和态度的学生,一般会形成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积极态度,对自己的血液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并为此积极努力。数学不同于语文,数学比较注重计算、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一般较少注重言语方式、面部表情等,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改进的地方。同时重视生生互动,数学课上很多题目通过小组内成员的探讨、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并且能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提高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新课程进行到了今天,我们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改进了我们的课堂结构,改善了我们的教学思路,为的都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人性化的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仔细地分析我们教材的前后承接,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出版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西苑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
  
  《教育启示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
  
  《教学模式探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

【试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相关文章: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08-24

张扬阅读个性提高课堂实效08-26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08-21

打造有实效的数学课堂08-18

树立主体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08-17

尝试“情景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05-11

合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实效08-18

浅谈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课堂的实效性08-23

转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实效性08-24

优化英语课堂提高教学实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