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

时间:2023-02-20 09:55:44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

  【内容提要】为跟上全球化的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关注大学生的国际意识问题。国际意识是一种宏观的意识,一种开放的心态与意识,一种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国际意识的意义,自觉加强对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摘  要  题】高校思政
【关  键  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意识
    一、国际意识的基本内涵
  (一)宽广的宏观意识。这就是说,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对当代中国、当代世界问题的阐述、理解、思考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宏观的意识,这是国际意识的最重要内涵之一。宏观意识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局观的问题,时代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必须要有一个大局的观念。古人很早就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客观地说,我们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也不善于从现实的大局与历史的长远看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一个用宽广眼光观察历史、现实、未来的大局的问题。
  从纵向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进行纵向前后相联系的深远眼光,把历史上发生的问题,与现实出现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用理性的思维线索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可否认,当代的许多大学生是缺乏前后联系的深远眼光的,不善于从历史中去分析问题的根源,好像所有问题都是因为现实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所导致的,从而忽略了现在的某些社会弊病,如腐败、“FLG”邪教、社会黑势力等,实际都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遗贸物。由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从身边的人物、身边的事件中追溯到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这种现实与历史前后联系的深远眼光,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横向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世界全局眼光,总揽古今,总揽世界全局,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养成将国家、民族的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既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更是一个彼此密不可分、联为一体的世界,世界之中有民族和国家,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民族、国家的思维习惯里不能没有从世界的全局对本民族、国家进行全方位思考的意识。历史的发展证明,有些民族、国家之所以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是因为这些民族、国家从上层的决策者到下层的实践者,都没有世界的全局发展眼光,坐井观天。我们现在之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世界全局眼光,是因为我们已经从封闭中走了出来,而且我们还要在更开放、更为整体的世界环境中求得我们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繁荣。近来年,我国领导人对全国人民的视野问题的培养与教育高度重视,如对培养全国人民纵横视野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历史科学,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就非常重视,一再强调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
  (二)开放的心态与意识。这里所说的开放的心态与意识,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与意识:今天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程度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具有极其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应该具备一种开放的心灵或心态(open  mind),也就是必须具备作为智力支撑的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首先指大学生们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敏锐的反应力。而这种新鲜感和敏锐的反应力得以保持的重要前提,是国际关系平等意识的建立。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文明与制度没有平等的理解、认同、尊重、宽容,而是以一种俯视的目光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存在,其发展的前景只能是夜郎自大式的封闭。
  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还指我们的大学生对别的文明、制度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新世纪,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勇于开拓、善于开放、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国家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的基本前提是善于向别的民族、别的国家学习。当今的时代,既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又是知识互通的时代,只有善于从别的民族、国家中学习,才会使我们这个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此外,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还指我们的大学生要学会从更广阔的视野里去理解自己的历史发展、自己所处的位置,看待和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一个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可能成“大器”。我们要塑造的,我们要培养的,就是懂得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趋势中去奋斗、去拼搏的大学生。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应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主要精神要素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国际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狭隘观念和偏见,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加深以平等、公正、和平和自由为基础的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间相互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遵守国际基本准则的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缺乏规范意识。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旧者已亡,新者未立”,因此,社会出现了一些“规范”的“真空”地带,或存在衡量事物的“双轨制”标准,这造成人们或不知所从,或言行不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越来越开放,中国也越来越加速融入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开放、创新、融合等现代社会意识,如WTO制订的多边协议和规则不仅要求我国在经济层面融入世界,更要求我们在体制和机制层面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来办事,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思想文化,都有一个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国际意识与规则意识将在全社会成为共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和规范意识的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而这没有长期的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是不可能实现的。应当说,这也是国际意识的基本要求。
  人类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无秩序到基本有秩序的过程。在以国家、民族为基本单元的地球村里,规则与秩序是发展的前提之一,我们老祖宗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世界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使我们的大学生树立起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
    二、培养国际意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主题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收到实效,很大程度上看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能否跟上时代。跟上时代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随着世界越来越向中国开放,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跟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用世界眼光来把握时代潮流,激励大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需要跟上世界科技革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

命迅猛发展的形势,引导大学生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跟上全球化时代问题的提出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新理念,注入新内容,远用新手段。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情教育、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塑造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涵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对此,过去多集中于爱国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理想教育等方面,今天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立足现实需要、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确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笔者认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应该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在称谓上有时称为“世界意识”,有时称为“全球意识”,但其内涵应当是一致的,都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而构造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意识。目前,世界的高等教育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很多的发展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际和提高国际意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将国际意识提到优先的地位,这是因为其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国际的力量。日本地小人口多,自然资源匮乏,离开了国际社会,它是很难发展的,所以它特别强调对新一代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
  美国也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国际意识,它虽然没有类似中国那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这不等于说美国的大学不对它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美国的历史课程在美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特别的作用,一般美国的大学生都必修美国历史、世界文明史等课程。过去,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强调美国文明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强调美国发展的特殊性,以激励大学生对美国的自豪感。民族意识增强了,但国际意识却淡化了。随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世界各国对美国挑战能力的增强,美国越来越认识到,缺乏国际意识的大学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现在美国很重视对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认同,籍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如1996年新颁发的《历史课程国家标准》就很强调要通过世界历史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意识的培养是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教育主题,对这样的一个主题,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所作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国际意识问题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国际意识的教育问题,对我们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看。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国际意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主题的提出,对调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修改我们的培养目标,变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深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我们的国情,有我们的制度特点,有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存在着一个与世界的教育思想接轨的问题。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根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理想与道德的合格公民,可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得不思索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问题。培养世界公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理念与新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导向培养国家合格公民还是导向培养世界公民,既反映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矛盾的一面,也反映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促进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将两者对立起来,民族性与国际性是相关联的,民族性越强就越具有国际意义,反之,不走向世界的封闭性并不利于民族性的进一步强化。
  我们之所以要为培养世界公民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因为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越来越面临许多需要全球联合方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如果要在地球上有所作为,就不能不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上有所作为。全球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诸如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整体性(危机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复杂性(全球问题的各方面紧密相联,并互相渗透,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在不涉及其他问题的情况下得到解决)、深刻性(任何一般性措施已解决不了全球问题)、严重性(全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等特征,鉴于此,联合国通过各种宣言、报告、公约,一再敦促和呼吁世界各国为缓解全球问题而努力,并由此应运而生了关注地球生存的全球教育思想意识。全球教育思想意识的核心是呼唤人们关心全球问题,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并从全人类的利益和命运出发,为缓解和解决全球问题而奋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就定为“学会关心”,就是面对全球问题的严重化,呼吁世界各国要重视全球教育,教育人们要跳出只关心个人的小圈子,要关心全球命运,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树立关心全球的责任感和伦理观,强调全球合作精神,希望全球所有人的共同携手,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而努力。把对我们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顺理成章地扩展到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意识,应当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世纪的新要求。
  其次,国际意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主题的提出,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些层面的实效性是较差的,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太切合广大学生的实际。理论上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际出发,在目标、内容、方式、途径上符合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际意识问题的提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它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不循旧,不保守;他们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做事讲效率,有竞争意识;他们注重平等,讲求参与,有法律意识;他们热心社会活动,有公益意识,有较强的公民责任感。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心理特点,打上了全球化时代的深刻烙印。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和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进取的精神来面对开放的世界,这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界而言,如果我们不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还是做纵向的自我比较,或是用基于过去时态的“忆苦思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难想像会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从宏观层面上看,国际意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主题的提出对加快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步伐,延续我们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中国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认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从而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这一认识过程能否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是否理性与正确。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向中国开放的双向互动关系,但过去这种关系的运动很不顺畅,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之所以来得慢,北京大学的罗荣渠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缺乏对世界形势的认识”。缺乏国际意识,缺乏对世界正确的定位的结果,导致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路很坎坷。
  同样,世界向中国开放之路也不顺畅。缺乏国际意识的中国封建王朝,不懂也不遵守国际规则,清朝统治者即便发生鸦片战争这样的大变局,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世界已从“一统之世”发展到“列国并立”。由于闭眼不看世界大势,仍然在维护封闭的体制残局,因而阻碍了世界与中国的交往。清王朝在和外国人的交往中屡屡发生所谓的礼仪纠纷,清王朝在对外交往中可以赔款,可以割地,就是不能放弃要对方下跪、磕头,从清朝对觐见之礼的顽固维护中,我们既可见清朝体制的顽固,又可见清朝落后于国际社会,缺乏国际意识的程度。
  在今天开放的世界体系中,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开放”是形容当前世界的特征最恰当的词语,它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反映,也是时代进步的主题。今天,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联系在一起。因此,培养新一代具有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这应当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世纪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N].光明日报,1999-09-06.
  [2] 江泽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在哈佛大学的演讲[J].光明日报,1997-11-02.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J].光明日报,1999-09-29.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 陈雄章.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7]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相关文章: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问题08-17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08-1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08-0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08-05

重申方法——论传统伦理反思的问题意识08-0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08-05

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8-0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体价值取向08-05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意义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