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考试分析

时间:2007-3-29栏目:语文论文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题分析

    题1,考读音和字形,平均分0.55。A项错在“径”(胫),C项错在“弈”(奕),D项错在“诞(yán)”(xián),选答率31.21%,大概因字旁读错了。

    题2,考错别字,平均分0.42,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A项错在“妄”(枉),B项错在“磬”(罄),C项错在“涌”(拥)。A、B两项的选答率都高于答对率。

    题3,考词语使用,平均分1.96。A项“必须”应为“必需”,B项“违犯”应为“违反”,D项“出生”应为“出身”。

    题4,考成语使用,平均分1.85。这四个成语都有“创新”之意,以“不落窠臼”为最易识别。“窠臼”是老套子,苏取法颜,不能说颜是“窠臼”,“闲笔”也不可能是“窠臼”,因此也可以排除A、C、B项。

    题5,考否定句式辨识,平均分1.58。“我何尝愿意做?”是肯定用反问说出来表达否定,“我何尝不愿意做?”是否定用反问说出来表达肯定,两者意思不相同,C是正确选项。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中,有些一重否定和两重否定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A、B、D项三组否定句式正是这样。

    题6,考病句辨识,平均分1.00。B项错在“我的”与“拙见”重复,“后备力量”与“青黄不接”不配搭。C项错在“劝阻……戒烟”,“劝阻”是劝人不做,把意思表达反了。D项错在“觊觎”,这个词贬义,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题7,考标点符号,平均分0.96。B项错在“我呀”后的“!”(,)。C项错在“我解释说”后的“:”(,)。D项句号的位置应在引号后(”。)。

    题20,考修改歧义句,平均分0.44,是全卷得分率第二低的一道题。原题有歧义,可理解为“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有毕业生欢迎别人聘用,也可理解为“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想聘用别校的毕业生,启事的用意是前者。答错者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不懂考什么,如答成“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启事”;有的不懂“预聘”一词是什么,如答成“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本校毕业生”。

    题21,考仿造句子,平均分3.43,是全卷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此题要类举事例又要仿造句式:事例要求有具体的人物、人物的努力、人物的业绩;句式要求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用一个感叹(疑问)句。看似难实不难。司马迁及《史记》、马克思及《资本论》这些例子信手可得。答错者多是所举不符合“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的要求,如答成“某某同学”(考上大学)等等。

            三、文学常识及鉴赏题分析

    题8,是文化知识题,考传统礼貌称谓使用,平均分1.68,是全卷得分率第二高的一道题。“令”是称对方亲人的敬辞,“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媛”是尊称对方的女儿;A、B两项都是称己方,都错了。“家”是称自己亲人的谦辞、“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所以C项也错了,因为C项是称对方的父亲。

    题9,考基本篇目的作家作品,平均分1.85。答错最多的是A项,错在“巴尔扎克”(莫泊桑)。B项错在“诸葛亮”,D项错在“鲁提辖”。

    题10,考诗歌鉴赏,平均分1.32。第三、四句不是从“描写”转入,也没有“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节”,因此C项的分析不确切。

    题19,考基本篇目诗词默写,平均分0.94。第一小题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初中第三册,因时久遗忘了,得分率才37%。不少人把“胜”字答成“似”,把“蓝”答成“蓝”、“兰”。第二小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高中第六册,得分率56%。许多人把“惊”答成“金”、“浪”、“波”。

            四、文言文阅读题分析

    题11,考字的解释,平均分1.30。“暂时”与“片刻”,“辜负”与“违背”,意思相近,放进文中解释,C项确切一些。答错得多的是D项,“实负初心”是裴晋公的话,他说自己“辜负”(对不住)原来的想法,这解释就不通。

    题12,考词语解释,平均分0.93。“受知”,受他人之知遇;知,知遇。“受知裴公”,是被裴公赏识、受到优遇。A项错解释为“被……了解”,A项是正确选项。

    题13,考词语解释,平均分1.11。“白衣”古时常指未仕者。“白衣时”,联系下文“约他日显达”,也该是指“未任官职时”,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题14,考代词所指,平均分0.54,这是文言文阅读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两个单“某”字同出现在一段说话内,应该称同一个人,且一般都称己,不然会引起指代混乱。从上下文看,只有某(a)初时与裴公相约,才有后来某(b)埋怨裴公不以辅佐相许,再有裴公议论某公(c)云云;如果这三者不同指一人,上下文脉就不通了。

    题15,考句意理解,平均分1.33。87%的考生答对了“有异于初”,可见难点在“不以辅佐相许”。“辅佐”,是“辅弼”、“辅相”。文段第一句就是“裴晋公为相”,还有什么不肯答应去辅佐(助)某人的问题呢?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题16,考句意理解,平均分1.09。答题的关键是懂不懂“赭衣”的意思。赭,是红褐色,用赭(石)染衣为古代囚服。穿上赭衣的罪人,怎么会“人们就不敢冒犯他”?因此B、D两项是不对的。C项表述混乱,穿上赭衣“人们”就不敢触犯法令,岂不是人人成了罪人?所以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

上一页  [1] [2] [3] 

下页更精彩:1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