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07 21:07:2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吴建红  吴玉梅

摘要:
本文就构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阐述。分别从建构背景、理论依据、模式特征、操作特征、教学根本性的转变,这五个要素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   整合


一、 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思想课教学方法,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 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可见,人们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十分重视,也向思品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品德课该怎样改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学校各种教学的主课堂,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把面对面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我们将尝试建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而成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模式主要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理论和“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 强调学习环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在现代网络下,学生接触到大量信息,面对各色各样的信息资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选择盲目性,而教师此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围绕所要培养的品德选择正确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下,我们建构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特征
1、信息资源大量化。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大量的相关的网络信息,使学生全面地接触与学习有关的内容。
2、学习的感悟性。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材料,他们不再一味地静听老师的说教,而是通过自身的听、视、评、悟,来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感悟所含道理,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
3、课堂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下建构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大量的文字资料,学生实际无法亲见的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明确观点、证明观点、深化和总结观点。
4、人机互动化。  信息技术为学生“师——机——生互动”,“生——机——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通过网上实践纠正对观点的片面认识或错误理解,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下面以小学思品教材第四册第八课《粒粒粮食要爱惜》为例来阐述观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媒体,努力创设与主题有关的情境,如看投影、录像片、动画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入新授课。如本课,运用边看动画边欣赏古诗《锄禾》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要明白的道理:粮食来之不易。
(二) 感知图文,初步明理
小学思品课本中,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音频化、视频化,刺激学生的感觉、听觉、知觉等感觉器官,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接收。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出与内容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最后根椐教学目标进行归纳,使学生初步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如本课,根椐学生的讨论,把课文的教学要点综合在一起得出三点:①、粮食是个宝。②、粮食来之不易。③、我们要珍惜粮食。
(三) 信息收集,深化明理
      明确道理仅靠课本中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与内容有关的信息,(即浏览本课资源库的课件、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收集软件以外的有关资料,这时,教师可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本课学生收集信息后,分小组讨论、交流:①、粮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②、粮食是怎么来的?③、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通过互相补充修正,进一步深化道理。
(四) 人机交流,联实际,辨是非
经过收集信息学习之后,学生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完成老师预先设计的网上 小测试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辨析讨论,明白是非。本课在软件中设计了“辨一辨”、“说一说”等栏目,让学生在实际判断、辨论中,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 和认识,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五) 总结延伸,以实践促习惯
这一环节先通过学生自述“懂得了什么”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让学生设计一份总结(一份表格、一句话、一段话),写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实际,以实际生活来导行,促使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如本课,组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受到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的教育,并把感受写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让导行在无形中完成。
五、“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模式使教学发生了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的思品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感知发现——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是发现者、实践者、体验者。
     2、教师角色的转变。网络教学使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改变教师灌输道理,学生只是听而无法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增强道德认识,把学生获得的认识引导到行为实践上。
     3、教学过程的转变。网络教学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体现出了传统教学所很少具有的平等性、协作性。

参考文献:
   陆宏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上课件的开发   电化教育研究
  周勤    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
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的生物学教学模式与整合08-17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08-17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探讨08-07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08-17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师资要求08-07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两种模式08-07

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08-17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08-23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08-25

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