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

时间:2022-08-07 21:25:0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德育教学作为人才 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使德育教学能紧紧围绕着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 四有”目标,造就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这几年 来的德育教学经验,以及与大学生的普遍接触与深入了解,发现要使德育教学走入新的境界,一个很重要的思 路就是在当今的德育教学中,全面系统地引入成才教育,以成才教育为主线,建构整个德育教学体系。
    一、以“做人”与“做事”关系为出发点建立德才观
    当今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大学生们最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实际上这就是成才问题。这是他们最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因此,德育教学就应以此为出发点,紧紧地 抓住这个热点来调动大学生们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这里的关键是选好切入点。以成才教育为出发点的目的 是要在大学生中建立正确的德才观,使大学生们明白“德”与“才”在成才中的关系。因此,只有以自然贴切 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热点的话题切入,才能使大学生们心服口服,接受教化。我想,这个话题可以是关于“做人 ”与“做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当今的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是既要会“做事 ”又要会“做人”的人?“做人”与“做事”究竟是怎样一个关系?它们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今天的用人单位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个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德”与“才”对成才的不可或 缺的重要意义,明确“德”与“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人才”这个统一体中, 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人才的。树立“德无才不立,才无德不展”的观念。懂得一个人即使他 拥有超凡的才能,但如果德行不善,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其“德”就会限制着他的“才”的 发展,甚至会改变他的整个前程。在说清道理的基础上再联系社会上的实例,深入探讨,启发同学们进行深层 次的思考。
    在明确德与才的关系后,我们自然就会进一步要解决怎样“做人”即怎样成就德性的问题。怎样的“人” 才成其为“人”?社会上衡量“人”的普遍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具体化起来就是如 何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在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最现实最困惑同学们的问题又是亲情、友情 与爱情问题。在教学中,同学们常常要问到:如何对待父母的要求?如何与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大学期间可不 可以谈恋爱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三情”展开讨论。关于“做人”的标准问题是当今比较混乱的问 题,商品经济的冲击已使此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在此问题的教学上,切不可采取一刀切,“填鸭子 ”式的教育,而应引入历史与辩证的观点与手法。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介 绍儒家的观点及其发展历史使同学们对儒家的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以当今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与新儒 家在西方被关注的事实介绍,使同学们对儒家思想的横向发展也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辩证地理解中华 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明白正确的对待方法应是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抛弃的统一。具体来说,在父母情 关系的处理上,要学会辨析社会主义的孝道与封建孝道的区别与联系;在友情关系上,要学会辨析传统的“仁 ”、“信”、“义”、“礼”、“诚”等规范的合理之处;在爱情问题上,要学会辨析志向与儿女私情的关系 ,体会现代的两心相守、忠诚与忠贞与封建的从一而终、嫁鸡随鸡等观念的区别。同时介绍一些当代西方道德 准则中积极的东西。如自由,平等与博爱等等,进一步使同学们明白这些人际准则并非只属于西方,它实际上 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就这 些人际准则本身来说,也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的自由与平等是不存在的。这样,从对做人与做事关系 问题的探讨出发——德才辨证关系的建立——儒家“德”的标准的扬弃——中西道德标准的比较,使同学们从 现实出发,顺序渐进,逐步认识到有德之人的重要性,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的德教并非空穴来风。
    在对“做人”的是非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应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把握怎样努力达到这个标准,这就 是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问题。在此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中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如程朱的“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等等,这其中,尤要注意帮助同学们解决如何对待道德实践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问题。
    二、在建立德育教学新体系中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成才教育中,注意贯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内在心灵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在 德育教学中,吸收当代公共关系学、公关礼仪学及当代口才学、心理学等成果,使同学们在坚持正确的品德修 养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表现形式,以保证人际沟通的顺畅与完美。
    “德”是“天地之道,于心所得”,是一个人的内心对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的把握。传统道德修养论往往十 分重视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但忽视对修养过程中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如在对传统的“诚”道的把握时, 我们往往理解为“待人以诚”就是绝对地讲真话,把诚实无欺与表现“诚”的方法混同起来。而当代心理学关 于心性激发,潜能开发的学说则从科学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人际交往表现形式的重要性。仅有向“善”的决心与 信心还是不够的,更要有达至“善”的方法与手段。当代公共关系学向我们揭示了形象塑造中可信度与美誉度 的重要性。公关礼仪学、口才学等则直接为我们揭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途径。所以,在成才教育中,适时 适度地引导同学们探讨一些公关问题,树立公关意识,讲授一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公关礼仪规范,对大学 生们把自己培养成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的人才显然是很有益处的。而为了提高同学们口才的实际能力,适当 地穿插演讲课、辩论课也将会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以人才的发展方向探讨成才教育的终极点
    在德育教学中,应引导同学们探讨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个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与素质 又是什么,并为同学们现实解决其走向社会后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即职业选择问题、组织匹配问题和社会适应问 题。在对这三个热点问题探讨中,使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思想修养课学习的现实性 。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重,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感觉到未来社会的压力。大学四年中,他们就开始注 意自己的努力方向,尽可能使之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但对社会上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却往往比较迷惑。通常我 们会告诉他们,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通才型的人才。但是,按照一种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的新见解,这种复 合型、通才型的人才是“会说+能写+巧干+善交+博学+多能+敏变+应需+克己+应展+自强+助人+求 实+奋进+继承创新”的复合体。在这一长串的名词中,究竟它的核心能力、核心知识与核心素质又是什么? 并且,事实上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我们应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自己的发 展方向,许多人可能只能是一个偏才、专才。这实际上就是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这也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 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教授研究,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往往是职业发展的模 糊期。此阶段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还不十分清晰,往往需要在一次次各种作业环境的磨练中,在一次次的 实际情境的自我测试,自我诊断与他人反馈中,在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与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 遇中慢慢地清晰起来。而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即个人的自省的才干与能力、自省的动机与需要、自 省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施恩教授提出的风靡全球的“职业锚”的概念。显然,早日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学 会准确地抛锚,对大学生们在走向社会后早日适应社会获得成功是十分有益的。当学生们通过对职业锚技术职 能型,管理职能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与自主独立型等五种类型的学习与介绍,以及对大学生们步入社会后 经常碰到的问题如现有人事结构的适应问题,对创新抵制的应付问题,主动寻找工作问题,如何进步,如何查 找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等问题的学习后,大学生们对未来面临的问题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即将踏入的社 会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害怕恐惧。而思想修养课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所最为关注的问题,使他们更加深切 地感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克服思想道德修养 课的空泛性弊端。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上已初步地尝试了这一点。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相关文章: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08-17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德育管理体系08-17

论德育“多维”视角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08-14

教学原则新体系的构建08-17

构建新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08-07

构建网络德育体系 培养e时代少年08-17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08-17

班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08-17

论高校廉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08-26

构建合理的高中作文教学评价体系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