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化学论文>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

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

时间:2023-02-21 19:22:55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化学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对化学教育的认识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下面,分八个方面探讨化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一、教材观的转变
我们现在的化学教学内容是比较陈旧的,由于教材的落后给教材造成的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学生尽管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毕业后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一般每隔5年,就要有一次较大的变动;有的国家两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材应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层次,因此内容繁杂,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只利于教师教,不利于学生学。现代教学理论则重视教材内容的基本性,主张学习化学的基本结构。新的教材观应是:

①教材现代化。把20世纪以来化学学科中的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中来,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②教材理论化。在教材中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提高理论水平。

③教材结构化。在教材中反映出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

④教材的多样化。除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⑤教材的趣味化。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增加化学史和化学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材内容包括五个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及方法层次。从教材的结构上,应突破重点,以重点带全面。比如对重点知识,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及化学史,讲清来源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教师观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作为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能教好课,而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一方面,教师应进修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化学教育学、化学学习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这样,教师不是在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象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各种技能,教师不仅要具备化学知识,还应该有社会知识与实用技术知识,不仅能讲授,还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师除了应注意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外部行为之外,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个性及心理品质,应该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能力等诸方面提高自己,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总之,要让学生具有的品质,教师应首先具有,21世纪的教师要走在21世纪学生的前头。

三、人才观的转变
一般地说,人才分三个层次: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具有突出智慧,丰富学识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级人才,是人才的第一层次;能够熟练掌握和通晓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专业人才,是人才的第二个层次;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广大公民和普通劳动者,是人才的第三个层次。社会对于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都是需要的,缺一不可。比如在厂矿,既要有工程师,也要有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在大学和研究所,既要有教授、研究员,也要有资料员和实验员,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建筑公司只有绘图员没有施工工人,医院只有开药方的医生没有抓药的护士,工作如何开展!但当今许多人认为,只有高分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在高分、大学、人才之间画等号,因而在中学阶段一切围绕分数转,只抓智育,不抓德育、体育、美育、在智育中,只抓知识,不抓能力;在知识中,只抓高考要考的知识,不抓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一切,都是片面人才观的反映。

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多层次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音乐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发明家。我们的学校要把培养多种人才作为我们的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控制语言和数学两种智能,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却认为,人具有六种智能,由大脑的六个区域来控制,前两种是众所周知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后四种则分别为音乐智能、体育智能、空间想象智能和感知自己或他人情感的智能。这六种智能各有自己的信息储存库,这一点可由某些健忘症患者的症状来证明。他们有时丧失了某种记忆力,而另一种智能却异常发达,这同时也证明了这六个区域中的某一区域若缩小,即某种智能衰退。其他区域则相应扩大,占据原属于另一智能的区域。另一智能则有可能发展。这就为我们培养各种人才做了生物方面的最好注释,也就是说,学生在这六种智能中的任一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只以文化课的分数高低来衡量是不是人才,而应努力发现学生的特珠才能,为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条件。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一般都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而认为那些常问“为什么”的学生是“刺头”,其实,这些“刺头”的创造力都很强。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因为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而被教师赶出了教室。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发现,学生没按教师的思路做实验,教师大发雷霆;学生对某个问题刨根问底时,教师不耐烦地敷衍学生。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海内尔特说:“今天的学校忽视了促进创造力,而且常常跟创造力做对”。海内尔特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不正确的人才观的指导下,在我们的训斥下,有多少创造思维的火花被熄灭,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是转变人才观的时候了。

四、认识观的转变
近年来,“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是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因而,科学、技术、社会这些本属不同范畴和不同性质的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已愈来愈成为紧密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而化学在“STS”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化学学科发展的结果。因而中学阶段的化学教育应该完成三个任务:①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化学知识;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③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连一项指标都达不到。因为他们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而是让学生大量地背诵,靠死记硬背记下公式,会套公式算题即可,而新的教学观念认为:背诵一些定理定律不是学习,能背诵,记住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理解,而不理解的东西是学不会的。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把中学生当作“缩小了的成年人”,不注意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一切教学活动都按教师的思路进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具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完美结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错误让学生析,是非曲直让学生辨,方法优劣让学生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知识的转变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其实,知识不过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目的,我们还应该注意非知识性素质的培养。

①强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意培养能力和技能,不但要培养化学方面的能力,还要通过学习化学养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态度,如终生学习观点和自学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选择、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②强调渗透和综合,现代科学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一方面门类越分越细,另一方面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广泛渗透,产生了许多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所以不但要强化化学知识,还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但要重视书本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使学生的知识“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

③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制作、创造的机会,把化学变成活生生的实物,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化学。

六、过程观的转变
化学教学中狭义的过程一般是指化学实验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演变过程或某一被研究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我们知道,知识与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的两大要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成能力,只有活的知识才具有能力价值,化学过程和终端结论相比,前者属于活的知识,后者属于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倘若忽视化学过程的分析研究,而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结论,实属本末倒置,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做好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通过研究过程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广义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众所周知,在一般的认识过程中,所涉及的是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称为是认识论中的“二体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认识的主体(学生)和认识的对象(客体)之外,还有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是个三体问题。处理好教学过程,也就是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由于人们对这三者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矛盾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思想,结论及方法。

比如,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注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这种教法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知识“嚼烂”喂给学生,而新的教学观点则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定的条件,则靠教师来提供,进行指导和引导,这种方法称为“指导发现法”,也就是说,学生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背景、场所、器材,由教师启发指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问答、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发现、实验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这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都是颇有益处的。

七、课堂观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基本上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曾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所以,我们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该由单一转向多向,即同学?教师,同学?同学,同学?社会,应由课堂转向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

以前我们过分地强调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情绪受到压抑,现代心理学证明,紧张的情绪是妨碍学习,抑制智力的。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精心设计游戏、实验、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现在流行的诸如“愉快教育法”、“幽默教学法”、“快乐学习”等均属这种类型。

在每节课的45分钟内,目前基本上都是教师用于讲课,而在美国,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不“承包”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变“讲师”为“导师”,学生不再以听、抄、记为主,而是以练、思为主,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考、质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象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观。

八、评价观的转变
许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受“考试”、“补课”的折磨,其目的只有一个:上大学,而怎样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素养的公民,却往往被忽视,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评价的错误导向所致。

教育的评价功能有多种,但主要表现为甄造功能和发展功能两种,人们历来对评价的甄造功能比较重视,通过它来体现教育的人才分配作用,而对评价的发展功能研究得不够,人们希望通过甄别选拔考试,对学习者按智力水平层层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堆砌“象牙宝塔”,因此,学习者的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由于评价的甄别功能被不恰当地提高,造成了我国中学教育围绕考试评价运作的情景,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满堂灌,作业满天飞,为追求高分而牺牲学生的兴趣,生活追求,价值目标和情感生活,用题海把学生训练成解题和应试的机器,所以,把升学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由此可知,考试评价作为左右教育的指挥棒,其对教育的制约和干扰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教育的评价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应从重视评价的甄选功能转变到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上来,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注意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调节教与学的进程,让评价促使学生萌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我们教学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但不论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和系统性评价,都应遵循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的“评价作为一种反廓—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必须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在评价的方式上,适当地将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的“自控”,小组同学相互评价的“互控”及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价反馈矫正网络的“调控”三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三维主体评价反馈矫正网络,促进教学中主客体适时的相互转换,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相关文章:

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08-07

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08-07

转变观念去远航(银行|转变观念)08-13

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08-17

谁来转变校长的观念08-17

谁来转变校长的观念08-13

从ERP到SCM的观念转变08-05

学习案例转变观念08-17

转变观念 创新管理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