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新课改新课程“新”在哪里

新课改新课程“新”在哪里

时间:2023-02-22 02:27:0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改新课程“新”在哪里

新学期即将开学,继去年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北仑区、义乌市成为国家课改实验区后,从本学期起,我省48个县(市、区)将成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实验区内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进行新课程实验。到2004年,全省所有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实验。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新课程按九年一贯制设置,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设置了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课程实行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说,新课程实验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促进每个孩子自由而充分发展的教育思想。据介绍,新课程改革突出体现了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91日新学期开学后,我省将在55%的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中进行课程改革,全面采用新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近日记者来到先期进行教改的我省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睹那里涌现的新气象——

  新闻评说:走进新课改

  3000年前的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今日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一年前,我省的余杭区、北仑区和义乌市作为三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进行了课改试点。在试点之一的余杭区,当我们与经历了一年课改的师生交谈时,以学生为本,探究性学习,多元化评价,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那里学生的眼里,学习不再是一种可怕的负担,而是一种可以表现自我、掌握新知的过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带领学生成长的真正的园丁。一种由课改带来的新理念、新变化正扑面而来。

  教材变了,  从“繁难偏”转向“自由发挥”

  新教材与学生的心灵更贴近。传统教材中存在的“繁、难、偏、旧”的问题,如今有了明显改变。临平实验小学教一年级语文的小姚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篇目大多充满童心和童趣,如 “春雨的色彩”、“四个太阳”;教材也比以前更贴近生活,如“看电视”、“影子”等,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教材少了指令性任务,多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无论从从教具的制作,还是到相关素材的积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

  临平一小的音乐教师邱永年在给一年级小朋友上“云”这堂课时,就先设计一个让学生与云对话的游戏。他先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先看看天上的云,然后让每个人在纸上写一句想对云说的话,并把纸挂在气球上,再一起放飞气球。小学生当时那种欢呼雀跃的场面至今让他难忘。有了这种感性的认识,再学唱关于云的歌曲,在心里更容易引起共鸣。

  新课程更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课本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有一节美术课的主题是“标志设计”。临平一中的美术教师方德云就发动学生先去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再动手自己设计标志。当学生将一件件精心设计的标志作品交来时,她着实被震撼了,没想到学生有如此丰富的创作题材。她把这些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放到学校宣传窗里进行展览,还专门把这些作品刻制成光盘保存。这下,学生们自己动手的兴致更高了,有一个学生还说要专门为父亲创办的企业设计一个标志。一种被激励后迸发出来的创新欲望,激励着学生。

  新课程也让师生在彼此交流中一起成长。新课程更强调综合性,也更具挑战性。临平三中的科学课教师程志奇说,他本人原来的专业是生物,而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要求贯通物理、化学、天文等各科知识。新课程对他来说是无疑充满挑战,但他更把它当作是一次机会。他抓紧这一年时间“充电”,甚至向对天文有特殊兴趣的学生学习。这样一来,给学生的触动就很大。他们会觉得,哎呀,原来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们也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于是,老师变“可爱”了,学生胆子也变大了,开始勇敢地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如果一时回答不出,就说: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这种平等交流,这种师生间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变了

  从“灌输”变为“引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我们来——破案!”余杭市临平一中初一学生朱师怀清晰地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英语课的情景:老师一开口,学生就炸开了锅,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英语老师卜宇这样开始了他“最成功”的一堂课:同学们,英国有一家银行失窃了,警察抓到了小偷,却找不到失窃的100万英镑。现在警察来到了小偷家里,同学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找到100万英镑?大家看看房间里都有什么?“There is a bed in the room! (房间里有一张床)“There is a TV set by the bed!”(床边上有一台电视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在事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上,卜宇用鼠标一一点击同学们说过的物件,最后找出一盘录音带。怎么办?放到录音机里听!录音带里是小偷对他妻子说的一段话,卜宇暗示藏100万英镑的地方就在这段话里。同学们一个个竖起耳朵,不放过每一个英语单词。最后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把每一句话的第一个字母拼成答案:in the wall(在墙里)!同学们顺利地“破了案”。

  “以前拿到教材,我想的是,我该怎么教,怎样把教材参考上讲的知识点教学生学会。现在我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一篇课文,想的是学生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才有兴趣?在这堂教学生掌握‘there be'(有……)句型的课中,以往我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标准句,一句话重复几十次,学生容易厌倦,效果也不好。这堂课我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破案的过程中学会了这个句型。”英语老师卜宇这样解释。

  从教师以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素材或话题,引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气氛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周雁南说,新课程的理念带给教师的变化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新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过去上课以听为主,现在不同了,学生要动、要想、要做、要摸、要数……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上课不再厌倦,而是充满参与的兴奋,他们在每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并由此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变了

  从“唯一的答案”中跳出来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后来,科学家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科学家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已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已经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跳蚤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

?   新课程中,教师们不再给学生“罩玻璃罩”,而是让他们自由跳,看看他们到底能够跳多高。学生们也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

  在临平一中一节叫《生物与非生物》的科学课程中,教师把全班分成两组,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突然一个女同学向对方“发难”:“我认为对方组把山写成非生物不对,山应该是生物,我从课外书上看到,喜马拉雅山在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生长,会生长的岂不是生物?”对方组一位男同学马上反驳:“这不是生长,这是地壳运动造成的,照你这样说,气球也是生物了,气球不是一吹也会大起来吗?”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就此打断学生的讨论,以免学生进入“误区”,而是安静地听着这场突如其来的争论,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在新课程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师利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让学生争论,双方碰撞,各自找论点、找证据,让学生在争论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力。更多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学会了怎样成立课题组,怎样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检索资料,怎样搞社会调查。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观念正在实验区的学生当中逐步树立起来。

  评价方式变了

  从“成绩报告单”到“成长档案”

  临平一小的学生暑假里都收到了这样一张特殊的“成绩单”,上面不但有各科考试的成绩,还有老师、同学、家长送给自己的一句话,如“你快嘴快舌,直言不讳,敢于跟男同学一争高下,不错!”“你活泼大方,爱幻想,喜欢搞稀奇古怪的玩意。希望暑假多练练钢笔字。”

  在此次课改过程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传统的单纯由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正在得到改变,如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学生家长也可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评价方法多样化,平时表现、口试、笔试,能画一幅好画、唱一首好歌,或认真完成一次值日就能得到表扬和奖励。

  余杭育才实验小学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成长档案袋”,主要是收集学生的作品、日常表现记录、作业等等。内容诸如:奖励的小红花,优秀的绘画等“代表作品”,“我的感受”、“好友的看法”、“家长的观点”、“老师的评语”、“课堂评价表”……清晰而又详细地记录了学生成长和进步过程,被同学亲切地称为“个人写真集”。这样一来,以往每学期末学生收到一张只有成绩和千篇一律的教师评语的成绩单变成了一份充满人情味、内容丰富多彩的“个人写真集”,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再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唯一途径,每一个孩子都成了一个生动的个体,都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闪光点的可造之材。

  新闻链接:课程改革了,中考怎么考?

  老师、学生和家长在为新课程改革吹来的清新之风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心头总免不了掠过一丝忧虑:改革了,中考怎么考?会不会出现一场考试就把新课改成果“打回老家”的情况?对此,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作出了解释,中考也将会依据新课程的实施范围、实施时间逐步进行配套改革。

  教育部早在去年1227日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据此,新课改后的中考不但将在试题上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而且有望改变过去“一卷定终生”的制度。

  这位负责人表示,省教育厅近期将组织由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教研室、杭州宁波金华三地及新课改国家级实验区教育部门组成“中考配套改革”课题组,并力争在明年秋季前提出具体方案。

(据《浙江日报》/实习生 刘丽萍 记者 毛传来 张燕)

【新课改新课程“新”在哪里】相关文章:

正视新课程 冲浪新课改08-17

正视新课程 冲浪新课改08-09

新课程“新”在何处?08-17

新课程“新”在何处?08-09

新《守则》新《规范》新在哪里08-17

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在哪里?08-17

怎样理解物理新课程的“新”?04-21

新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08-25

新课程实验中的新思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