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创设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

创设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

时间:2023-02-22 02:30:4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设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积极的数学教学应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策略入手,运用活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参与的外在活动(主动实践活动)与内在活动(自主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多种活动。鼓励敏锐观察、大胆探索、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设观察活动,诱发问题意识。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构成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的观察活动中,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各种矛盾,引导抽象思维,诱发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创设了故事形式的观察活动。我先用课件演示小猴子骑方轮、扁圆轮车的故事,学生看着这直观、生动、有趣的故事,发笑议论“颠簸”、“不舒服”,我及时问学生怎样去帮助小猴子。再继续演示小猴子骑圆轮车的情景,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产生了“为什么骑圆轮车才平稳?”“圆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并从中明确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产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倾向。然后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伴随下,逐步演示小猴子修车轮、制作玩具车的车轮等故事,使学生顺利认识了圆的特征,并解决了相关问题。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如:故事活动、游戏活动、参观活动、生活再现活动、实物操作演示活动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实物、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并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提高活动的概括化水平,加大探讨力度。观察活动的材料必须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和能够理解的社会实例或数学材料。从而唤起学生注意,让学生产生兴趣,保持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敏锐细微的观察力,产生自主探究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诱发问题意识,以培养创新精神。

二、创设探索活动,满足发现欲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显然,这里的“再创造”是指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探索活动中,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发现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创设了实际操作形式的探索活动。首先,我用钉子板出示了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三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每组中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学具进行操作: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并提出:“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操作中,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学具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时,我又提出:“你能根据转化过程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由此顺利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创设探索活动的形式有:实际演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模拟探究活动、问题研究活动等。关键是教师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探索,敢于对各种传统的、现成的结论持分析、批判态度,为展现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机会。从而激起学生的发现欲望,满足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活动中要能让学生自主“发现”,再伴随着深入探究而实现对数学知识再现或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超越,这就是创新。

三、创设交流活动,促进思维优化。

现代活动教学论主张,学生的个体活动与不同规模的群体活动相配合、补充,通过参与交流,可以促进个体间优势互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提供系统的材料,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创设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评价,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创设了合作讨论活动和分析评价活动。首先,出示两组口算题:加减整十、整百数的和一般的两、三位数加减法,让学生独立练习后讨论“你认为哪一组题好算,为什么?”,得出“加减整十、整百的数比较好算”的简便算法实质。其次,出示例题:276+98,让学生同桌合作练习后,汇报各自不同的方法并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我并不急于做“裁判”,而是将“+”变成了“-”,引导学生再用不同方法计算。最后让学生评价各种方法而得出:把“98”看作“100”简便,并讨论“你能发现这类加减法的简算规律吗?”从而给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形成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思维优势互补。

交流活动的形式有合作讨论活动、实践练习活动、分析评价活动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提供自主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富于想象、大胆设想、善于交流。使师与生、生与生在多边交流中暴露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互相交往、合作和帮助,进而实现知识互补、方法借鉴,使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观察活动、自主互动的探索活动和充分广泛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数学”,以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方式获得数学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发展能力,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超越,使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汉中市西乡县东关小学      邮编 723500 

【创设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08-17

“开放”数学课堂 培养创新精神08-08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08-0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8-08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8-16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精神08-03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08-17

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8-17

深化课堂改革,培养创新精神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