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同规格不同模式:高中毕业会考的改革走向

时间:2007-8-18栏目:素质教育论文

未来的教育中,如何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最大成功,是建立评估和考核制度应该首先关注的问题。(5)基础教育的一些新的重点。当前,世界各国因发展阶段不同正在以不同的步伐迈向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已从理想变为现实。从终身教育的全过程来说,基础教育又被当前国际教育界称为“初始教育”即终身学习的起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教育学习关键。这种教育应该覆盖儿童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应该保证所有青少年养成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学会学习。”(注:UNESCO[1998]:Education  for  the  21  Century:Issues  and  prospects,转引自《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第66页。)综观国际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应重视以下问题: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应同时并重、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在每个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中发挥作用;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不平衡,长期以来使用统编教材日渐显现弊端,要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教学中的灵活性适应人的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在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方式的过程中,高中会考中要逐步设置多种模式以适应各地不同教育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有效性。会考还应向社会开放,使一些接受特殊形式同等水平学习的人,也可得到相应的评价和学历认可。
  (三)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发展趋势。包括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高考内容改革、高考形式和录取方式的改革,等等。2001年,全国将有18个省(市、区)进入高考科目级3+X的改革,"3"指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大部分省份选择"X"为小综合[即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这种改革,意义在于突出了基础知识的权重,引进了综合概念;辅之以高考内容的改革,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加强了能力考查;这种改革还将涉及一年两考,上海、北京、安徽、内蒙等省、市、区已试行增设春季招生;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分设本、专科考试;教育部已明确指出下一步高考科目改革提倡“3+(大综合+1)”的模式,以扩大学校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进行录取方式改革(网上远程录取),录取中全面实行学校负责与招办监督相结合的体制,这在体制与手段上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
  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也有不同的组织与计分方式,但科目设置是一致的,"3"依然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大综合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内容的综合;另外的"1"是指考生根据选报学校专业在前述6个科目中选一门考试。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高考科目已经或将要覆盖高中所有课程,会考还有继续实行的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其一,高考的选拔功能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时,更显得重要,能够选拔出来不同发展潜质的人去不同学校培养要增强其考试的区分度;而高中会考只是确定高中水平的到达度。高考是重视较好掌握基础知识后的能力的显示;会考则是更多地引导和检验多种学习需求的高中生,是否从不同的高中课程结构中达到毕业水平,包括参加高考和不参加高考的,还包括考上的学生与高考落选的学生。其二,当大综合趋势来临时,将会使一些中学在应试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更加彷徨,会出现多种不规范的应试教育方式,更需要高中会考将高中教学导向教育方针指明的道路和国家颁布的大纲的正确轨道,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其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将来很可能出现本、专科教育分开考试,或高考演变为只录取本科生,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起点,高职(专科)也可以凭会考成绩登记入学(实行证书制度),高等学校进行一定加试(面试)即可。
    四、同规格不同模式会考改革思路
  现在我们可以对本文倡导的新的意义上的高中毕业会考的性质、功能和目的进行必要的界定:高中毕业会考是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的高中课程毕业水平的检测制度,是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要求的重要手段。高中会考给高校招生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新生,但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具有不同性质。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管理,为每个学生终身教育提供较高质量,并为未来获得多种发展可能的起始教育,给中学的教育、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高中毕业会考方案的主要思路是:
  (一)在21世纪的中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保证普通高中达到基本的教学质量要求,逐步健全评价体系,实现其培养目标;又要支持普通高中在完成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办出特色;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和一定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自身的个性特长。突出基础,减少科目,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的萌发。会考当它面向社会开放时,也是普通高中课程的同等学力认定考试。
  (二)会考以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中专、中师、中职等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和社会青年中同等学力者亦可以参加会考。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一般在学籍所在学校参加会考,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其他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与社会上同等学历人员的报考由县(市、区)会考管理机构统一安排。
  (三)会考科目设置分近期和远期两种情况:
  近期: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单科设置的考试,其中外语语种要依教学状况适时增加;理化生综合考试内容,史地政综合或者理化、政史综合和生物地理综合题,主要是对各种基本知识、能力的检测,但涉及各科的难度应低于原来的分科设考,原则上不设置跨学科的综合题,总题量也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对有艺术特长的高中生的史地政综合题,单独命题,可增减一些内容,如增加一些审美内容,减少一些历史方面的内容;理化生综合课则降低难度。以体育专业见长的学校,理化生综合侧重生物、力学等方面,史地政各科适当降低难度。体育考试要加强,但考试方式要改革,允许考生选择一个项目考试,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如三级或接近三级运动水平)即可。球类项目由县(区)会考组织或学校实施,逐步规范。考查课程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劳技、信息技术,艺术类任选其中4项,合格即可。社会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比如做义务工的记录。考试科目为A、B、C、D四个等第。考查科目为合格与不合格。
  远期:增设高中常识考试,涵盖所有必修、选修课程,题量较大,难度较低(减略),同规格不同模式,学生自选。进一步加强体育测试和考查科目的管理,班主任老师对考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结构和潜力要有比较详细的评价。信息技术成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也可开考,学生自愿参加,如人口、环境、法律、生态等选修课的开考。考试评分实行结构分。反馈给学生时实行合格制和优秀高中毕业生制。对某一科为全省前列的适当加权,对高中毕业是否合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