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中国财政政策大转折 与货币政策首度携手

中国财政政策大转折 与货币政策首度携手

时间:2023-02-24 20:17:59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5中国财政政策大转折 与货币政策首度携手

昨日(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稳健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既不扩张,也不紧缩,标志着国家在经济政策上迈出重要一步。预算收支在预算收支上“有保有控”,保持基本平衡。

    长期国债:明年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增减程度,也将成为其与积极财政政策显著不同之处。

   “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在明年首度携手,这一“双稳健”之举,将协力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1998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

    背景回顾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导致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大公司纷纷破产。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决策,积极财政政策正式登台。“积极政策”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用财政政策的手段筹集资金,其代表性事项就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筹集资金以后,投入国家重点建设,扩大内需,在这个过程中间,又形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兴建和完成。1998年,我国首次大规模增发了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元。在此后6年多的时间里,成立以来新高。连续三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从中、长期来说,应当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不少机构和学者也一直热烈讨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淡出的话题。2004实施宏观调控:不寻常的2004年面临的问题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在

    目前形成投资扩张冲动的机制还在,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前三季度,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2.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5.4%。投资的摊子铺开后,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

    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相当部分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去。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也开始“补涨”,涨势高过粮价。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也在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小觑。此外,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比较突出,各项改革任务繁重。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粮食播种的面积年年减少、产量连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创下了1994年以来投资增幅的最高记录。一些行业和投资过度扩张,今年一季度钢铁投资增长了107.2%,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与此同时,煤、电、油、运全面告急,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为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这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宏观调控打出“组合拳”

    “这次宏观调控打的是‘组合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如此表示:“中央多次强调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十分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

    10月29日的银行加息,更是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外电纷纷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宏观调控中将更加灵活地运用经济手段,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娴熟。

    人们注意到,这次宏观调控注意从源头上控制,把紧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道闸门”,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从而成为本次宏观调控的一大鲜明特色。中国人民银行相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国家严加土地政策管理,坚决把住土地供给闸门,采取了诸如依法处置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等措施,起到了明显成效。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这也是今年宏观调控坚持遵循的重要原则。对过热和过冷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是为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次宏观调控一方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支持农业、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通胀压力得到缓解

    最令人感觉紧张的通胀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历了今年三个季度高位运行之后逐渐趋稳。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比9月回落0.9个百分点。权威部门预计11月、12月将继续这一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过快的势头进一步回落。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万亿元,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开发等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均有明显回落。

    收入的增加,是经济良好发展的直接反映。今年以来,国家的“钱袋子”和农民的“钱袋子”均大幅膨胀。财政增收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收超过4200亿元。1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133亿元,增长39.7%。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居第三位。

    农业成为今年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一大突出亮点。今年我国一举扭转2000年以来连续4年粮食减产的局面,预期目标实现在望。更为可喜的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农民实现增收。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0元,实际增长11.4%,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2005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货币政策双登场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应相应减少。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正是顺应了这一变化。

    事实上,国家近两年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已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自2003年起,我国当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开始缩减,比2002年缩减100亿元,2004年又缩减300亿元。

    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取决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近两年来,我国社会投资明显增快,尤其从去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持续攀升,国家财力充沛。这一系列变化,给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创造了合适条件。

【中国财政政策大转折 与货币政策首度携手】相关文章: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08-07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 与 货币政策08-13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08-07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08-07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08-07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08-07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08-07

携手08-17

区域发展重大转折——中部崛起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