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11-12 00:27:59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Internet网络和通讯技术等资源,创建具有地方化,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积极扮演新的角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1

  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却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中学生的知识、个性和社会性都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1、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巧设悬念,引发兴趣。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历史事件总是互相联系并且大多是因果相联的。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发学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面分解”的欲望。历史教师在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上巧设悬念,学生会不自觉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会学习热情高涨,积极进行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2、教学中适当穿插简短的历史故事,强化学习兴趣。历史事件背后总有一些野史传说和故事,这正是初中生最最感兴趣的.。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穿插一至二个轶闻趣事,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学习历史如同看故事的感受,这种心理能驱使学生主动寻找历史书籍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应提高。

  3、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攻破学习中的难点,难点一旦攻破,学生会非常兴奋,教师要及时帮学生把兴奋上升为成功体验,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成功的体验将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2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数学新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新课程的实施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巨大冲击。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实施的强大阻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着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获得现代化社会普通成员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更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求真、求实,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数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科学的定位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教育理论如下:

  1.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科学本位理念;

  2.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3.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成新的评价体系。

  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解放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五大解放”:

  1.解放学生的眼睛,学生才能观察世界、观察社会,探究新领域,研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2.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才能摆脱迷信、成见、曲解,破除唯书、唯师、唯上,才能独立思考,异想天开,构造新意;

  3.解放学生的双手,学生才能手、脑并用从事科学实验,从事发明创造:

  4.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才能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5.解放学生的空间,学生才能摆脱课业的沉重负担,摆脱种种考试束缚,才能学一点自己想学的东西,思考一些自己乐于思考的问题,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同时新课程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解放,教师由“主角”转化为“配角”,减轻了生怕内容讲授不完的沉重压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不会因为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自己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而窘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二、数学课程内容的创新

  长期以来,为了克服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数学课程内容注重追求科学性、系统性和系列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病,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鉴于此,这次数学新课程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的联系.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对课程内容予以不断调整和更新发展,打破以往课程内容过于封闭的弊端。由此数学新课程改变了“难”、“窄”、“旧”的现状,建立了“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新课程肩负着转变“应试教育”的根基和建构“素质教育”大厦的双重使命,删除业已陈旧的失去学习价值的知识,如: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的计算,以及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应降低如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计数器的使用、实践与综合等封闭式知识的教学要求,提高开放式能力的培养标准,强调主动建构,反对机械重复,重过程,轻结论,重应用,轻理论,重探索,轻模仿……打破原有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拓宽数学学习的知识面,不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而强调要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数学新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个性和活力。以学生主体生机勃勃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和最后归宿,从而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浓郁的人本意识。

  三、学生学习观的创新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新课程做了许多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思考和研究能力。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充满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如教材中的读一读、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的设计。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的机会大为增加。如教材为学生推荐“Z+Z智能教育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这些探索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3.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听课、记笔记、作练习、思考问题、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的“时空”太小。学生基本上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占有充分的“时空”,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同时与邻近学生“互通有无,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一过程增加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合作意识,并通过教师与“地缘”较远的学生互通信息,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取舍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完美的个性品质。

  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此教学的特点如下:

  1.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即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认真模仿、接受再训练。

  2.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权力.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3.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

  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

  而新的教学观是:

  1.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由教师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通过与学生一道体验、研究、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和掌握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参与信息交流,把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展示、总结,形成结论,并指导学生应用,提供研究的方法和课题,给出具体要求。

  另外,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兴趣都来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遵从这一心理规律,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不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有很多。有时以数学故事导人新课,有时以悬念导人新课,例如在讲{100万有多大》这节课时,笔者首先捏出问题:你知道100万粒米有多重?走100万步路有多远?100万元人民币叠在一起有多高?这些问题的引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注重交往,要求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学到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初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五、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课程评价观的创新是整个数学新课程最富有建设性进展的方面之一。就评价的目的而言。从以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转向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课程评价的具体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化。就评价的纬度而言.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方法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兼顾.考试试题中减少纯理论和纯知识型的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就评价的主体而言,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者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新课程评价重心的变化,更突出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金卡指出:“我们建立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一语点破了只关注学科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目前中小学生的厌学也验证了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志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课程要求不仅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关注学生喜怒哀乐、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充分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经过一学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目前的教学现状与《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时时对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课改宗旨。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3

  走进新课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总是想,教师就是应该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将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在接触新课改以及在教研员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明白了,我做的是过去式的教师,而不是现代的新型教师,于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中我有了新的感悟。

  在课程改革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前我以为教师离不开讲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教师应该是离不开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中间。例如我在讲《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我就坐到了学生们的中间,当音乐响起时,我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边听边唱还边做动作,戴起头饰和他们一起踩着荷叶回家,学生们十分高兴,因为在他们中间的不是教师,而是他们的伙伴,一堂课即轻松又自然而且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还有一次在将《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在欣赏《赛马》一曲时我想让学生们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能表现的活跃一些,可无论我用多么美、多么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此时,我有些着急了,走到了他们的中间自己跟着音乐表演起来,没想到我这一举一动竟然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也都站了起来和我一起跳,一起赛马,一起模仿拉二胡,整个课堂好不热闹。课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原来教师的一个动作要胜过千句话语。我想一个快乐的课堂就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轻松,快乐。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08-17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08-17

新课程条件下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教师中心稿)08-17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08-02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转变08-05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08-17

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08-2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08-17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8-2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