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教 育 的 软 肋

教 育 的 软 肋

时间:2022-08-13 06:20:10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 育 的 软 肋

 

教   育   的   软   肋

-----“量化”教育与不当批评对学生终身的影响

(215200)江苏吴江松陵一中 沈建中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之所以被称为是先进的,有生命力的教育,就在于它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作用,把“人”当人看,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地位提到主体的地位,也就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所谓尊重,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在素质教育中,就是不仅尊重优秀生,而且特别注意保护“困难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主、自信、自强,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所谓关心,就是要无微不至的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教育”沐浴下,健康成长,促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谓理解,就是老师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置换角色,将心比心,给他做人以真正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所谓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好,都能成才,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这是尊重、关心、理解的集中表现,也是素质教育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因此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把学生当人看,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他们,学生的人格才能不断完善。下面笔者就当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影响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           学校的“量化”教育

   在有些学校里,学习成绩的好坏通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各门功课的总评成绩最直观的差别与对比莫过于“排名”,“排名”的实质就是要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主观目的是促进“困难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然而客观上却是创造出了更多的“困难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不同,成绩不好不代表一无是处,“困难生”标签不能乱贴!许多老师在开学初便在名为“排行榜”上张贴了全班同学的入学成绩名次表 ,以后每次考试都与之相比,前进一名记作“+1”,后退一名记作“-1”,进步几个名次的学生给他一个“学习进步奖”,以此类推,时间一长,名次就自然而然排好了,还美其名曰“激励赏识教育法”。然而在终端评价的时候,老师会把退步名次较多的学生家长召集开会。当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考试层出不穷,排名就不计其数。因此许多学生在向笔者诉苦时,说在老师公布考试总分的那天,几乎全班同学都在骂他们的班主任,原因是说他们的学生一提起分数就胆战心惊,说班上一半的学生厌学,有一些学生竟变得有点神经质了。

可见,学生在学校里能否感到快乐,关键取决于学习是否轻松且成绩是否优异,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有困难,成绩总是考不好,从那时起,他们的学校生活就开始痛苦了。假如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困难,或者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聪明,他们通常会失去自尊并且对学校的态度冷淡,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学校、老师、父母和同学们长期的评价中,自己也把自己排在了“困难生”的位置上,在长期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良评价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度过每一天,严重者甚至认为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去,这会给孩子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些被排在“困难生”位置上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和勇气,自卑性强,心理脆弱并有障碍,导致有的学校会发生学生自杀的悲剧。

有人做过实验:把一个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挑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动物。但在跳蚤的头上罩一个玻璃罩,这一次跳蚤往上跳时却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很快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于是实验者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已无法再跳了。当玻璃罩被拿开后,再拍桌子,跳蚤不会跳了,变成“爬蚤”了。跳蚤之所以变成了“爬蚤”,并非跳蚤已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因为一次次受挫学乖了,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跳蚤就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由此可见,把“跳蚤”变成“爬蚤”的原因是没有一种能够让跳蚤自由发展其潜能的环境,而压抑了“跳蚤”的天赋。作为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教育中的一次次“排名”对名次靠后的学生来讲如同那个限制跳蚤跳跃的玻璃罩子,最终优生也会变成“困难生”。

然而据北京教科院学习研究障碍研究中心对200名中小学教师做过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7%的教师认为困难生的形成与自己教得不好有关,而97.3%的教师却把困难生的形成原因应归结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因素,这份调查表明,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困难生”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反思。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教师、家长、升学与就业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负担会沉重到何种程度。所以,正是因为“排名次”才全面否定了名次靠后的学生,也就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困难生”不是天生就有的,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困难生”是教出来的。因此,“排名”是学校教育对部分学生的全面否定。

二、           教师的不当批评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说过:“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那只能说是教学的失败。”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其间,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这如星辰般的问号,并激起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冲动。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疑问,只有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只有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刚刚开始。因此,成绩并不是表现智力的完全可靠的或有效的标志,因为课堂内外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爱迪生没有读过正规的学校,却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天赋,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个“世界第一”,有的学习突出,有的创造力惊人,有的口才一流,即使最调皮捣蛋的那个学生,也许恰恰是心地最善良的孩子,教师的责任应是用那充满慈爱和宽容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世界第一”,并帮助学生去实现。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由管理者、解释者和评判者转变为欣赏者、协作者和服务者。只有老师摒弃了传统教育机械、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超越论”,才能培养学生勇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

然而在中学里下面的情形屡见不鲜,有一位老师特会批评人,有一次这位老师正在上课,后排同学问前排同学几点钟了,前排同学回头说:“没带表,别问了。”结果正好被老师看见了,结果下课后老师将他带到办公室,开始一系列的教育: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并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讲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等等。可以想象这位学生在老师的这番批评后可能会无地自容,甚至会一蹶不振,无疑那教师缺乏的是应有的宽容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优秀的人格。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灵魂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施教者是人,受教者也是人,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人,不存在谁是主宰者,谁是服从者,这个问题道理上大家似乎都懂,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一些施教者常常忘记自己的施教对象,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头脑的人,忘记了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是活生生的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人。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具备一颗包容和体贴的心,尤其是在对待后进学生时一定要循循善诱,不要随意批评,但并不意味放纵,而是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困难生”未必真差,“困难生”之差恐怕主要是学习成绩差,这其中原因也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认为他们脑子笨,或者学习不用功,也可能学习方法有问题,或者是老师一味地批评、指责使其情绪受到影响,压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未必方方面面都差,肯定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像有些“困难生”能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就应该得到表扬和鼓励,这种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因为平时他们听到的太少了,表扬和鼓励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使他们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就有可能在学习上赶上来,成为素质高的学生。

由此可见,学校的“量化”教育与不当批评对学生的终身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 育 的 软 肋】相关文章:

入 学 教 育08-15

教 书 还 是 育 人?08-17

说“教”道“育”08-17

请将“育”放在“教”的前面08-17

体 育 课 教 案08-16

让 教 育 成 为 享 受08-17

教之与道,育之与心08-21

体育教案-体 育 课 教 案08-16

教 育 实 习 心 得_[实习报告]08-15

浅 谈 数 学 素 质 教 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