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3-02-24 20:56:05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技工教育改革的最基本单位和最终环节,其目标指向必须是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

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 技工教育  课堂教学  理念  原则

  我国技工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改革之势已然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仰或尝试,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技工学校的课堂,却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无半分起色——除为数不多的教师在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改革尝试之外,大多数教师在等待、观望,大部分课堂依然是“死水一潭”。

  一、探析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技工教育工作者都有基本的共识: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亟需改革。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一)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管理学中的“短板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不可否认,的确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又有几种教育方法进行了切实的推广呢?我觉得,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二)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者始终关注着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不重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未能及时得到推广,并因此打消了很多有为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而与之不相同适应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统编教材,教师和学生不能逾越管理者所制定的规范,超越于某种理论的实践创新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这显然违背了管理学中的“发展原理”。

  (三)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亦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两个重要的因素,两方面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技工教育尤其重要。

  二、衡量技工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尺度

  技工教育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技工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性”为首要原则 。

  我们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然而,对技工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却不能忽略是它的价值属性。僻如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我们教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适应新型企业需要的真正的技术人才,所以对技工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新的认识。

  (一)技工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二)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三)技工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技工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言之,技工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在教学中最易忽略的、同时也是技工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东西。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要想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技工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状,必须从深处、从高处、从实处等多处入手,从管理、从教学两方面结合,从教育、从学生双方面努力,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进展。

  (一)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曾经有位知名的职教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令人痛心的现状。

  就目前技工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相继成立,但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数因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技工教育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技工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以上三者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要真正沉下心来,毫不动摇地接受一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改造。

  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

  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维度

  从各级各类的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关系。“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维度。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熟练地操作劳动工具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我们要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全新的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法,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当前的实情却是: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

  深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我们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可以最终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的教学思路要力求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图    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对每一个子能力再行结构化,并细化到每一门课的每堂课,用特殊的记号在结构图中标出这堂课的位置(明确课堂的根本目标)。

  2、点    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教师的操作点和学生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

  3、量    课堂上不仅要保证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证较大比例的多边活动量,从学生的脑、手、口、眼、耳多个部位强化刺激,以形成有意义的弧反射。

  4、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

  5、序    教育心理学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悬念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方式。多样化的传播序列可以避免课堂形式的单调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效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应对课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认识,每堂课的课后都应有相应的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实现技工教育改革的最关键、最艰难的部分和终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

【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08-17

浅议VFP在技工院校排课系统中的应用08-16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数学阅读08-19

浅议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08-20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的实用能力08-17

浅议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践行08-23

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08-17

浅议高等法学专业教学改革08-18

浅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时髦”现象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