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中职论文|新课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绘画语言能力培养

中职论文|新课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绘画语言能力培养

时间:2023-02-24 20:30:45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论文|新课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绘画语言能力培养

在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设计等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艺术造型的规律法则,提高学生美术基本造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工艺美术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是电脑美术设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它都具有其他学习科目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随便画几张画,或者照搬普通中学美术课程的做法,只是要求“真实”地描绘出外界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通过艺术语言,促使学生将观察转变为视觉图形和图像,同时将自己的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感受融入到作品中,使绘画作品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感受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溢于言表”,成为与他人相互交流沟通的有力工具。我国著名的伟大诗人艾青,早年学画,后来虽然没有从事美术事业,却使他的诗歌表现出绘画美的特质,他的诗歌是他执着追求意象的丰美和谐,追求时间与空间艺术的有机结合的丰硕成果,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无限美妙景象。这就说明中职学校美术课程必须精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内涵促进学生艺术语言的萌生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绘画语言能力,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一、提高艺术洞察力,培养知觉语言
艺术知觉是艺术创造的关键,因为它将“可见的”转换为“不可见的”,同时又把“不可见的”转换为“可见的”,实现了两个世界的“双重转换”。梅洛-庞蒂认为画家是用画笔进行创造的人,他总是对世界增添一些新的意义和新的形象。艺术家透过现实对象所揭示的事物,恰到好处地将一些“不可见之物”转化为“可见之物”。艺术家永远处于抒情和感觉的再造中,没有艺术家,人类将无法脱离原初意识的生命摇篮,而对不可见之物无从把握。
敏锐的观察是所有画家共同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学生要学习绘画,同样要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开始。但是同样一件事物,在普通人的眼中和画家的眼中很可能存在着十分悬殊的差异。比如一座小桥,建筑学家看到的是桥的力学设计和建筑工艺,普通市民看到的是桥的外观和通行能力,而画家则可能赋予桥美的特质。因为画家对事物的观察建筑在艺术直觉上。艺术家通过艺术直觉洞察事物,因而他们的观察不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知觉艺术语言的发展,而提高学生的知觉艺术语言,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艺术洞察力入手。
1.体验艺术形式是表达“顿悟”的桥梁
直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能力和方式。画家的直觉特点就在于他对绘画语言的直觉,直接地把握画面、把握世界,表达自己对绘画对象的感受和“顿悟”式的理解。
艺术直觉是借助艺术符号对人类情感的直接判断,是对外界事物和人类情感的洞察。画家需要通过直觉来形成对艺术形式的各种认识,察觉外界事物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形成他特有的构图、特有的造型和细节的描绘,用他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向其他人和社会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识。他的直觉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艺术表现形式。
所以,我们在职校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敏锐地观察绘画对象,更要引导他们学会用强有力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绘画对象的感受和认识,形成初步的绘画语言能力。比如在石膏几何体的造型教学中,就应当引导学生明白,简单的线条,却可以成为感觉的载体、观念的工具,通过线条可以造就出无数千变万化、姿势各异的形象,可以使平面变为立体,二维空间变为三维空间。
2.体验艺术韵味和情趣是艺术语言的精髓
钱钟书先生说:“韵乃取音乐为喻”,“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示,“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彻,然而神必托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亦不离。“韵”存在于事物状貌之中,事物个性特征是生成事物独特韵味的基础,故天地有情、万物有韵,韵味与情趣是画家追求所在。不同的画种风格,技法各异,它们的韵味也是姹紫嫣红,变化无穷。各种画所表现出来的韵味和情趣,恰恰是画家心声的写照。一件独到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也必然有其独到的艺术韵味。
绘画和美术设计对艺术韵味和情趣的追求和展现,是绘画艺术语言的特征,也是绘画艺术语言的精髓所在,它使绘画作品在刻画物象外在具体特征的同时,获得对人和自然神韵更为丰富的表现力,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职教美术课程的教学应该促使学生深刻体验绘画艺术的这种魅力,受到各种艺术韵味和情趣的熏陶,并由此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我们需要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能够对各种绘画艺术及其丰富的成果进行深入的欣赏,认真体味、深思,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变成学生头脑中的艺术意象,将作品的韵味和情趣转变成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情操。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从临摹到独立创造,通过动手和实践,更加深刻地体验艺术韵味和情趣,体验如何通过自己的画笔表达、传递艺术的韵味和情趣。这样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3.揣摩内在意境,不断提高艺术悟性
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和知觉去体察世界,揭示世界事物中深层的、内在的意境,并通过其创作的艺术品使别人也能够理解事物的这种意境。这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贡献。现代绘画之父、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主张按照作家的思想和精神重新认识外界事物,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依照这种认识重新组构外界事物。许多艺术作品便是这样向世人揭示出世界事物的内在意境。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能否看出、读懂绘画作品中的这些意境,反映出学生艺术悟性的高低。
美术课程的一部分责任就在于培养、促进学生的这种悟性。这是学生能否掌握艺术语言,并用这种语言与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条件。电脑美术设计作品能否吸引顾客,与作品是否含有优美的内在意境,并能否正确表达这样的内在意境密切相关。
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著名艺术家的论述、一些艺术作品上附的字词诗话、作品创作背景等等都是帮助学生洞察作品内在意境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表面美的基础上,逐步洞察其揭示的内在意境,同时在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洞察绘画对象的内在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笔去体现这些内在的意境。
二、激发艺术想象力,培养个性语言
绘画并不仅仅是不折不扣地“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使所画的事物与原型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千篇一律,都是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相反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艺术语言,不论是构图的设计、构思的体现,笔法的斟酌、色彩的运用,都以体现个性语言为追求目标。而画家的个性语言首先来自于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和程度。艺术想象力超越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超越正常的逻辑时空,以艺术的感悟为精髓,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情感逻辑,从而形成独特的意象。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才有鲜明的个性艺术语言,而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才能演练和升华为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所体现的艺术家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传达了他们的性格气质、天赋才能、艺术素养、生活经验,表达了他们在哲学、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观念,更突出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这就是艺术个性语言的精华。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艺术体验、构思到艺术传达和表现,从作品内容到表现形式,各个层面都鲜明地洋溢着画家的个性语言。即使是最写实的具象画家,他笔下的画面形象也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重复照搬。画家借助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把握认识外在的形象,体会外在形象的精神内涵。在他们创造的作品中,艺术形象已演绎成画家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了画家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是画家形象思维的结晶。以线条构思、线条造型为例,运用不同样式的线条再造的画面形象是画家艺术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画家相互区别的标志,比如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充满了线的张扬,画面中粗野而有力的线条成为表达情感的有力语言;在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德•库宁那里,画面主题则主要由霹雳横扫的线条来体现;贾克梅蒂画面人物颤动的细长线构成了他画面中神奇的元素。
    同样,在职教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也要紧紧抓住学生艺术想象力做文章,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个性艺术语言,奠定设计创造能力的基础。
1.多练多思,发展艺术联想能力
联想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成功的绘画作品必然流露出画家惊奇的联想,和基于联想的魅力创意。职教美术教学不仅要学生画,更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并将联想渗透于自己的画作中。学生绘画中的联想首先是依据形象思维的联想。他们根据具体形象,想象自己经历过的其他形象,并将其联系到一起去,从而产生初步的或肤浅的艺术联想。学生绘画中的联想进一步发展,便可能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将多种元素组合起来而形成更高级的艺术联想。丰富的艺术联想能力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
学生联想能力的发展是否顺利,是否富有成果,是否能够转变为绘画想象力,与美术课程和老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所以新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绘画契机促使学生们运用接近、类似、对比、因果等不同形式进行联想,努力使自己的习作富有创意。通过多练多思,学生艺术联想能力就一定会迅速得到发展。如在创造一个与圆有关的造型时,可以与球、太阳、地球、火星、肥皂泡、球型建筑、海浪等等联想到一起,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绘画构思。而对于职教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甚至可以要求他们将人类或动物中与球形有关的行为、意识或习惯都与画作联系起来,进行意的联想,如踢球动作、氢气球飘扬、小孩子吹出的肥皂泡四下飞扬等都可以与画作相联系。由此使学生的绘画艺术思维的创造力得到较大发挥。
2.凭借实际形象,构建幻想意境
学生画画,常常会不顾一切地追求写实,企图用自己的画作再现外界事物。这样的画便没有什么艺术韵味,失去了绘画作品固有的特质。一味追求写实,也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的。教师应该引导或激发学生凭借实际形象,通过变换无穷的幻想,创造出自己心灵的意境。齐白石先生曾说过,“一幅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美术设计作品能否把握好齐白石先生说的这个度,是这个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志。所以职教的美术教学也应该促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深刻体验。如学生在色彩运用方面,由于没有成人那样的经验,所以显得大胆和随意,而就是在这些大胆和随意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奇特效果或感受,出现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学生从中获得的特有体验也是循规蹈矩式的训练所不可能得到的。这样的例子提示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大胆、随意、精神压力较轻这些特点,引导他们在尝试和锻炼中进行色彩的幻想,进行尝试,创造出色彩的幻想意境。只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引导学生进行幻想和尝试,学生的绘画语言便一定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这也许就是职教新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3.抓紧作品欣赏环节,提供艺术想象的素材
学生与画家的不同之处,除了经验与技能的差异外,他们相关的美术知识的缺少,艺术想象素材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差别。中职学生在这方面更为突出。要想激发学生艺术想象,发展学生的个性艺术语言,美术课程和美术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掘和积累艺术想象的素材。中国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亦有神”,在绘画创作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学生要构建变幻莫测的独特意境,也需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并进而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因此艺术作品的欣赏便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环节,教学中要大量向学生展示精心选择的艺术作品。在作品欣赏环节,教师要注意带领他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的欣赏品味,理解作品各个层面上的特色与价值;或者针对同一艺术课题,引导学生查找欣赏不同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不同作品,查找不同画家用不同画种、不同绘画风格创作的不同作品。这样学生的得益一定比走马看花式地随便看看大得多。比如仔细欣赏过大量漫画题材的作品的人,就能够用粗黑强烈的线条刻画反面对象丑恶狰狞的嘴脸,而这样的脸是建筑在他头脑中的幻想意境基础上的。这种幻想又是建筑在他平时欣赏研究的大量前人作品基础之上的。
所以作品欣赏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发展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外,还应该注意另一个目标,那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想象的素材。
三、鼓励艺术表现,培养创造语言
美术中的各种艺术形式,绘画中的各个画种,其间最突出的区别应该在于他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艺术语言。创造性语言的水平和质量是绘画作品和美术设计作品价值的最高表现。
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能力是画家向外界表达、传递创造性艺术语言的根本手段。因此通过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语言应该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最高目标。美术新课程也处处体现了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语言目标的追求。怎样实现这个目标也是美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
1.挖掘“求异素材”,体验绘画语言的多样性
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人类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历史上无数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创造性艺术语言的积累。所以要培养中学生美术的创造性语言,首先就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多样性,为他们自己运用绘画语言时进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了解人类艺术遗产宝库的方法很多,浏览式的欣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绘画语言的了解,但对于创造,作用就不太明显。对于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创造可以说是他们今后作品的“生命线”。怎样针对中职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绘画语言的创造性呢?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师生共同挖掘“求异素材”。这就是说,要针对相同的课题、相同的绘画对象,寻找不同的、甚至差异悬殊的作品和技法,使学头脑中积累起有关这个课题或这个对象的千变万化的素材。如以画羊为主要实践活动的动物绘画教学,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课本的例图进行临摹,学生就只是学会了画技,学到了“皮毛”,而不可能对绘画语言有太多的感受,更谈不上创造。因此教师可以调动各种信息资源,带领学生一道寻找实物羊的照片、录像,单只羊绘画的步骤例图、不同羊形态和姿态的例图或实物照片,引导学生先画单只羊,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的不同姿态的羊,形成羊群的画,最后再在周围添加草木山水,形成一幅优美的以羊为中心的风景画图。其中羊群和背景都没有固定的范图和模式,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头脑中积累的相关的素材进行创作,使得学生的画作表现出多姿多彩,趣味盎然。学生的创造便会蕴涵其中。同样在标志设计、图案设计等课程中,如果也这么做,学生设计出的标志和图案就能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2.一画多想,品味绘画语言的创造性
体会前人和画家是怎样表现出绘画语言的创造性的,是学生发展自己的绘画语言创造性的样板和范例。在作品欣赏课、学生独立设计前的作品示范等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审视、体会、议论示范作品的深层内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品位画家的语言创造性,做到一画多想。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手段,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多想;要善于发现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并且要有巧妙的多样的办法促使这些学生开口发言,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分享他的想法。这样一画多想的教学策略就不再是空想,而会发挥出有效的功能。例如图案设计的造型语言常常集雕塑艺术语言、绘画艺术语言、书法艺术语言、装饰艺术语言、民间艺术语言于一体。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常常不能想得非常全面。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作品时,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启发学生从不同艺术语言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一画多想,仔细品味一个图案在哪些地方运用了雕塑艺术语言,哪些地方运用了书法艺术语言,哪些地方又融会了民间艺术语言,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地体会这件作品的创造性。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形成更多的想法,发现更多的创造性。这样学生在进行自己的作品设计时便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创造性便能逐步萌生和提高。
3.一题多画,实践创造的艺术语言
一题多画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独特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沿着一个题目,运用不同的画风、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构思、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组合,多方面表现他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和感受。例如上面所举的图案设计的例子,教师可以以校园标志为题,要求学生在设计多幅图案,融会不同的艺术语言。学生必然要进行深入的揣摩、构思、构图、描绘,将他积累的素材、欣赏前人作品产生的各种感受与自己个人的经验、经历、感受、情意等等进行多重组合,从而进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心理体验、艺术语言能力发展,同仅临摹课本上一个图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创造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设计出“一题多画”这样的实践机会,完全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的艺术语言能力。对于中职电脑美术设计的学生来讲,是提高他们专业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从一题多画中可以更深刻地领会绘画艺术语言的创造性,也可以更有效地亲自实践、锻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创造性。

中职论文|新课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绘画语言能力培养

【中职论文|新课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绘画语言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08-18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08-05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08-23

[美术论文]如何培养儿童绘画能力08-17

浅析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08-19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创新能力培养08-05

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08-04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08-23

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