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信息技术教学与问题学生的转化

信息技术教学与问题学生的转化

时间:2023-02-24 19:43:40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与问题学生的转化

江苏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 孙晓平

信息技术教学与问题学生的转化

  摘要:转化问题学生是当前职业学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积累,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本文是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的一点有关职业学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思想。
  
  关键词:问题学生 信息技术 转化
  
  说起问题学生,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些学习习惯差,生活态度随便,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及行为规范的学生身影。因为招生机制和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问题学生。因此在职业学校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这项课题不是少数教师、班主任或者领导的事,应该说这是我们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很多老师可能认为,我们教的是专业课又不是班主任,该如何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呢?下面是我结合我所教的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点看法,现提出供大家商榷。
  
  一、联系旧知,克服障碍
  
  问题学生一般表现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的接受和建构思想上存在排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和建构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学生原有的认识及适当开展直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树立自信。
  
  我在02级机电一班任教信息技术时,第一节课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计算机”?因为大多数学生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看到过计算机,因此有几位问题学生在做小动作,根本就不理会我的讲解。因此我就问学生,大家手里可以用来做“加、减、乘、除”运算的机器是什么?同学齐声回答“计算器”。我说“机器”两字是并列的,是不是计算机就是计算器呢?同学齐声回答“不是”。我再次引导,“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同学说计算机大,计算器小;有的同学说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器运算速度慢等等。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告诉学生他们所说的是它们特点的不同,并非是本质上的区别。我告诉学生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计算机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计算器只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我使用多媒体投影播放了几张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办公及开展电子商务的图片。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些正是使用了计算机的逻辑运算功能。
  
  我注意到在我讲授的过程中,几个问题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后我分析原因,考虑到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他们熟知的计算器,加上教学演示,克服了同学的认知障碍,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现教学,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据我观察,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好奇心。因此,我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教学的方法。
  
  当我有一次在教学中讲到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带格式的高级替换时,我发现有那几个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又开始了。因此,我用较快速度演示了一遍后,让同学主动上台重复演示,二位同学操作都没成功,这引起了问题学生的注意,这时,我再用较慢的速度演示了一遍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同学们恍然大悟。我则再喊了一位问题学生进行演示,结果令人满意。
  
  所以,当在实践教学中遇到学生不认真时,并非是简单粗暴的制止,作为教师更应该考虑采用相应的方法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上的发现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适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解,得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促进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结果。
  
  三、目标驱动,细化任务
  
  “目标”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目标驱动,细化任务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刚开始教学信息技术时,我发现我讲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因为内容较为复杂,涉及操作多,很多学生都没有兴趣。后来,我自己在课前做了一个精美的文档。在刚开始上课时我首先进行演示,在同学有兴趣地羡赏文档时,我适时问同学有没有兴趣自己也做一个试试,同学齐声答“有”。我告诉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先学会以下几个任务。我通过演示把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指出实现该文档主要是完成图片插入、文字环绕和图片编辑。我针对三方面任务分别进行了演示教学。
  
  在学生练习时,我发现问题学生掌握程度较好,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多数问题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下,主动积极地找了一些其他图片插入文档,并进行图片编辑。还有问题学生问我是否能找到一些更漂亮的图片或将自己的照片也插入到文档中,我告诉他们,我们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或从其他地方复制,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进行扫描输入,可以通过数码相机获得图片等。同学表现出强烈兴趣,最后我要求学生课外做一个个人简历,要求要适当排版,并插入个人照片及风景图片各一张。从上交作业来看,该节内容几个问题学生做得都很出色,高于一般水平。
  
  四、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记得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大概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赞许暗示,学生可以感知,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得此启发,我曾针对03海事一位问题学生试验。该学生家境较好,家中有电脑,玩过很多游戏,自以为对计算机很在行,上课从不好好听讲,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并不高。
  
  一次课间休息,我单独找他出来谈心,他一开始显示出不安,以为我要批评他上课不守纪律。但我根本就没提上课的事,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状况,然后婉转地表达,我认为他的计算机水平将是班级最棒的,我希望他能帮我做点事。他愉快地答应了,我拿了几页纸的备课让他按照原样利用周末帮我打成电子文档。下周他把电子文档给我拷了过来,看得出来他花了很大精力。我在表示感谢之余,指出在排版中的一些问题及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位置,并暗示他可以做得更好,而且让他帮助完成一份新文档的制作,他再次愉快而且高兴地接受了。后来,慢慢地他上课越来越认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上机考试得了满分。
  
  照此分析,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学生感到无法可施时,你也可以针对他的特点,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也就是你对学生的暗示必须是真诚的,你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欺骗他,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五、小组协作,共同提高
  
  “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问题学生可以得到同学帮助及制约,从而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完成任务。
  
  在我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一般由我指定练习任务,采用学得好的同学和学得较差同学配对分组,任务独立完成,以避免好的同学包办,最后成绩以小组任务整体完成质量和时间评价。这样,好的同学可以在帮助问题同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差的同学可以在好的同学帮助下取得进步。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协作精神。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种类的问题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积累,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最终实现对他们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中国电化教育.孙众、余胜泉
  2.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胡正勇

【信息技术教学与问题学生的转化】相关文章:

略谈转化问题学生08-24

用爱的智慧转化问题学生08-15

学困生转化教学计划04-09

学困生转化教学计划01-03

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08-02

问题学生谈话记录08-18

要善待“问题学生”08-17

“问题学生”根源在父母08-17

《锄禾》教学设计——引发·体验·转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