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班主任论文>新课标下班级管理的六大转变

新课标下班级管理的六大转变

时间:2023-02-24 19:39:54 班主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标下班级管理的六大转变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新课程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的工作。

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作出以下六大转变:

一、班干部产生由“班主任指派型”向“竞选型”转变

传统的班级管理或是班主任包办代替,或是几个班干部说了算。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班干部产生"职务光环",久而久之便懈怠了工作,甚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确定班干部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为使班干部在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严于律已,应采用班干部"竞选"机制,即班中所有同学,只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愿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均可参加班干部竞选并发表竞选演说。这样不仅使参加竞选同学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个人的精神风貌锻炼和提高他们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对全班同学也是一次受教育机会,能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班干竞选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竞选的过程,它是全人类所有“领袖”竞选中最“没有肮脏与杂念”的真情流露,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班主任发动全班同学否定唯上、挑战权威、解放个性的催化剂。

二、学生管理模式从“班主任统管的传统封闭型”向“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民主型”转变

班级管理工作若全由班主任操办,不仅使班主任“整日操劳”,而且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和逆反心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完善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地位,学生成为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抛弃班主任统管班级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开放、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值日班长(或称值日班主任)"即在班级中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中,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值日班长(或称值日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以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由于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因此,即使班主任不在,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而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班会召开方式由“班主任满灌型”向“招标型”转变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那么班主任满灌班会的包办就必须坚决打破。应实行班会招标:相信学生,将班会交给学生自己承办!有利于将班级目标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也许在起始阶段办得有些糟,但他们一定有兴趣去不停地探讨;也许某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但班级是几十个学生的集体,他们一定会在讨论甚至争辩中去不断地修正。这样原来的“批评会”就变成了“辩论会”,“班主任的一言堂”就变成了“班集体的宣言书”。让学生成为班会舞台的主演,让班会成为学生自主教育的阵地。

四、领导活动方式从“放任型”向“约束型”转变

与企业领导相似,班级管理中领导活动方式也有“放任型”和“约束型”两种类型。“放任型”领导方式是与“粗放型”管理模式相联系的。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班主任往往会依赖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其随意性较大,学生缺乏自觉性的约束力,因而放任自流。

“约束型”领导方式,是同“集约型”管理模式相联的,有较大的自觉性和规范性。班级管理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班纪,具体执行中,又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委,能通过有效的责任追究、奖惩,强化学生的自觉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从“放任型”向“约束型”的转变要求班主任建立三套体系:1建立目标体系。先根据学校工作任务制定年终总目标,再设立分目标,实行个人目标责任制。2建立个人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并记入班级档案。3建立奖惩体系。对遵纪守规、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而对违犯者予以惩处。强化班级管理的约束机制,加强学生纪律教育,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实现班级管理由“放任型”向“约束型”转变。

五、评价体系由“教师独断型”向“学生自评型”转变

自我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学生评价能力总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已”,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生见识的局限性及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都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后进生”转化由“教师批评为主型”向“关爱型、鼓励型”转变

常常因为心理、生理、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而纪律差、学习成绩差。这是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其成绩差老师就经常批评,然而批评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后进生是很在乎老师们对他们的态度的,老师给他们一份关爱和鼓励,他们则会从内心感激老师,并把这种感激化为一种动力,促使自己遵规守纪,认真学习。作为教师不对这些学生求全责备,而是多加关怀,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经常在班级中开展"找一找别人的优点"的活动。使后进生也能从别人的赞扬声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是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从而朝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新课标下班级管理的六大转变】相关文章: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转变08-24

新课标英语教学中的结合与转变08-17

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08-17

转变观念 创新管理08-05

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08-13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8-2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8-12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08-17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