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四种校长与四种管理类型

四种校长与四种管理类型

时间:2023-02-24 19:30:53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种校长与四种管理类型

----来自个案访谈的调查与思考

 

对来京进修的各省市小学校长的调查发现。不同的教育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并分属不同管理类型,而从不同风格的管理类型则可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笔者从所做的16例个案访谈资料中选择4例作为典型案例,用以概括我国基层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四种管理风格,以及比较常见的四种管理类型。通过个案研究,探讨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权威型校长与权威型管理----权威与权力的结合

访谈对象:T校长(男,38岁,山东)

T校长曾经是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现在兼职当校长,所在学校为九年一贯制。T校长之所以被选作访谈对象,主要是他的权威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我国基层学校具有一定代表性。

T校长对自己管理方式的效果充分肯定,对自己的权威形象也充满自信:“管理要有措施,还要有力度。以前我一出校门,教师们就打架。现在我出去两个月都没事。”T校长显然为权威型管理者。采取权威型管理方式,他将自己的管理方式称作“状态管理”:“目标管理在管理学中是好理论,但用在教育上却会误人子弟,过程管理则导致走形式。我搞的是状态管理,把教育的方方面面分成各个环节,再分成不同的方面,随时抽查一部分教师的一个侧面,有严重问题的要处罚。所以教师们时时刻刻都非常紧张。”显然,T校长是一位令教师生畏的校长,其管理手段有较强的控制力,并主要依赖校长个人权力。

T校长并不是时时处处都独断专行,如在教学评估体系方面,他很注重建立评估小组,“我不看学生的最后成绩,而是进行质量论证。校长要有一个督导评估的班子”。另外,T校长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譬如他对管理干部年轻化的具体措施提出异议,“年轻化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心理,只要心理年轻就是年轻”。T校长的教学思想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我不同意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教师干什么。还是应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

T校长在教学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经验与行动理论,注意从教学实际中总结教学方法。

例l:一次,我听初三数学课,复习二元一次方程。尽管已是复习课。可学生们还不会。我性子急,很生气。实在忍不住,在结束课之前,上台讲了方程的重要性,简单讲了解法,要求五分钟内必须掌握,否则不许出去玩。结果学生们在五分钟之内都达到了要求。通过这件事,我受到很大启发。

例2:学校招聘了18名青年教师,办培训班。请教授讲课。看到他们不认真听,我很着急。于是一人发一张自纸,让他们写出笔记提纲,要有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然后教授打分,结果平均分只有20分。接着再发白纸、看笔记、写提纲,结果是百分之百地达到要求。这就是“强化教学”、“强化记忆”的环节,应当把这个环节引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后的思考

T校长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偶然发现,强化式教学和强化式记忆有着很高的教学效率。他以此为自己的行动理论,并运用到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T校长的权威型管理方式显示,权威的作用对教学效率影响很大,在权威的强压下,学生们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学习要求。联想到我国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的优势,显然是靠外在压力获得的:权威和压力的存在,有利于个体形成较强的接收信息、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以做出逻辑推论,仅就记忆知识和接收知识而论,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不如在有权威严格要求的环境效率高,尽管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主体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形成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但应试教育更需要权威化的教学管理。

应试教育需要的是挖掘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潜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积累或记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强权式的压力能够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排除一切杂念,靠爆发力取得短时记忆的最佳效果。相比较,创新教育需要的是挖掘学生在突破旧规范方面的创造潜能,需要的是学习主体内心的自由、舒展、流畅的联想,显然,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需要不同的促进因素和教学管理方式,培养应试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不同的教育环境。从权威型校长与权威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权威是灌输教学法的必要保证。所引出的思考是,权威型的教学管理虽与创新教育有矛盾,但对于积累知识却是高效率的。

二、研究型校长与研究型管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访谈对象:x校长(男,48岁,江苏)

x校长曾是师专教师,后进教育局任处长。他认为在机关做不了什么实事,而在学校却可搞研究、搞实验,于是八年前开始挂职任某实验小学校长。x校长是典型的学者型、研究型校长,提倡课堂教育的素质化,素质教育的课堂化。其管理特点是,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践验证理论。x校长进行了很多教改实验,特别强调对于改革中的相关内容都要进行调整,必须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地验证、调整,否则教改实验的结果就是虚假的。

x校长对自己的管理业绩很是自豪,“有美国来访者说,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即使在美国也是先进的”。当然,不容否认,他所领导的学校由于是一所名校,有很多优越的客观条件能保证新教育理念得以实施,譬如在太湖一个占地200亩的庄园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学生们可到此种植各种农作物。

x校长对师资很重视,要求教师的学历本科化。他认为教育的本质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小学,只要科研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照样能吸引大学生。青年教师要过三关:①基本功:教材、教法、板书、备课等;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环节把握等;③教材:教材只是一根拐棍,不是唯一的。同时要求50岁以下的教师学习使用计算机。x校长相信中国教育发展的希望在于教师的潜在能量。

x校长的管理风格是既注重利用别人现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注意采用自己实验的实证成果,并体现在很多细节中,譬如通过实验的方法确认学生学习生字后需写几遍即可熟记,先是让学生写二遍、四遍甚至八遍,经过测试后发现,每个字写四遍效果最好,据此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生字后每个字写四遍。

x校长也有很多无奈,如南方诸多学校在学美国。自己设计教学和校本课程,他感到:“尽管南方学校的观念变了,但行动却受到限制,客观条件不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限制了校本设计的实施,以校为本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一线的教师和校长为迎合上级而不得不功利化。”他认为“我国学校的纪律在小的地方太严,对大多数人太严,同时对少数有侵犯他人意向的学生,纪律要求又太松了。总之没有太有效的方法予以管制,我们只有说服教育这一种教育形式”。另外,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法上,他认为“国外搞选修制有较好的条件:班级小、教室多,教师水平高。我们国家条件有限,选修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较难进行”。

x校长的管理比较民主,并体现在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之中。校长随时听课,教师随机轮换,在同一个班当教师最长不超过四年;校长思想的实施是通过教师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委员会分为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有意见可以直接找校长反映。如有学生反映某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耐烦;某老师对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态度不一样等等。校长针对学生的反应,先进行调查,搞清是“一贯如此”还是“偶尔一次”,然后采取不同措施。学生反映大的教师可以被换掉。

调查后的思考

x校长与T校长一样注重将管理理论、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但与T校长独自设计、独自实施教改方案的管理风格不同,x校长注重发动所有教师参与教改的研究和教学实验活动,使学校的教职员工既是教改方案的设计者,也是检验教育理论的实验者。x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已进入良性循环,作为省级名校,学校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较高的社会声誉,吸引了素质较高的教学人才,良好的师资使教学科研活动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层次。显然,像这样优良的综合条件是普通地区、普通学校难以具备的。同样。像x校长这样兼备理论素养和管理才干的管理者也是不可多得的。

x校长是学者型校长、科研型管理者,注重教学实验,只有被教学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才予以肯定。他将自己一整套教育理念实施于教学管理之中,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从发展适宜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来看,x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居于全国先进水平。从研究型校长与研究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学校与这些名校或教改先进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引出的思考是,如何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以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三、行动型校长与行动型管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访谈对象:H校长(男,3l岁,浙江)

H校长是年轻有为的校长,他的特点是不迷信教育理论,有自己一整套行动理论,对于理论界和同行的经验,从不盲目引用,而是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他更重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蔑视理论界的空谈,对教育理论界现状的评价非常低:“我国的理论界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农业的事还得靠农民自己做,工业靠工人。教育靠的是我们一线的教师。理论太脱离实际,根本没有用。”

H校长不是那种只听上级安排的被动型管理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改计划:“我们学校是在提出素质教育以前就搞教改了,那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全面发展,不能强调什么是主科,什么是副科。”“什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要提这么多新口号,以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挺好”。他认为教学质量不仅是升学率,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兴趣、身体、心理。学校每年检查近视率,各班近视率要控制在20%以下,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并要求体育达标100%、优秀率30%。“我最重视体育,有了第一笔钱,先建操场,第二笔钱才用于买电脑”。

尽管重视素质教育,H校长也不能不关心升学率,“虽然我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就近入学,但升学率仍然要考虑,家长的评价、中学的反映,都对小学提出了要求。中学在初一新生中搞全面素质测试,其实就是主科语文、数学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然后公布分数,结果就成了对小学教学质量的一种评定。”

H校长是一个很有权威色彩的校长,“一上任我就宣布,我没时间处理人际矛盾,以前的事情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现在谁先搞不团结就处理谁,而不考虑其中的是与非。每个教师都要有责任感、危机感,每个人都要有发展意识。”同时,H校长也是灵活性很强的校长。“有思想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对于来自上面的新花样,与自己相符的就搞,不相符的就随便应付”。

H校长有很多与现行的做法或流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譬如关于教师的资历与培训。“招聘教师时。主要通过聊天看反应、看思维,并不看学历。但是现在上面要求教师必须是本科,学历就不得不看了。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合格就要,不合格就不要。不应像现在这样先认定所有的教师都不合格,然后不断地进行培训。反对教师应聘制中的年年评,这样没有安全感,教师不可能安心工作。教师的工作需要稳定。有没有创造性对老师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责任和勤奋”。

关于师生关系,H校长认为“老师的权威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有权威确实教学效率较高,但教师不能太凶。在中国,师生平等是不可能的。师道尊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没有必要破除。外国教师与学生平等也不一定就好。当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时,平等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调教,到大学当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对于大孩子需要讲平等,对于小孩子不能太讲平等”。

自信的H校长也有无奈的时候,“教师其实并不想把学生教得那么死,但是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就不得不死。譬如。四年级有个孩子写作文,他早晨很早就爬起来看日出,形容天空是‘墨兰墨兰的’。他用词其实很形象,但这个词在字典里没有,只能说墨绿而不能说墨兰。孩子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新词。老师也觉得这个词很好,但是担心现在鼓励孩子创造新词,将来孩子在高考时要丢分”。

H校长反对学生干部轮流当,认为班干部遴选的最佳方式是竞选,因为有的孩子就是有管理才能,如果从小培养这种能力,长大了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轮流当,有的孩子能力差,管不好,最后就变成老师管了。另外,小孩的培养要为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从小就参加竞选,会形成民主意识,知道什么样的选举程序是合法。

H校长实施的一项很有争议的改革就是教学竞争,如让四个音乐老师同时开课,学生可自由选择。结果有的老师学生多,而有的老师学生少。对此有很多人反对,其观点是,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引导和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来。但H校长认为,小孩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兴趣倾向,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发展这一兴趣。

H校长对我国南北方的基础教育模式做了比较,认为北方的学校更倾向于原苏联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的自由较少,南方的学校更倾向于美国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的自主权多一些;北方的教学多注重知识点、知识结构,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南方的教学方法则并不注重以何种方式教,以及教了什么,而是最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哪些能力。

H校长管理的学校也是一所名校,只是名气不如x校长所在的学校大。同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校长,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他对教育理论界的诸多观念不仅不认同,而且持较为激烈的批判态度。他更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对异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是批判意识有余而容纳度不足。

H校长显然也是一个权威型校长,在管理方式上带有强制性特点,并较多地运用个人的权力和权威。但他与同为权威型的T校长又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着更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相对来说,H校长的管理风格既含有x校长所具备的大胆创新、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特点,也含有T校长独断专行、强力控制的特点。从我国现有的教学环境来看,H校长比T校长的管理更具有现代特征。比X校长的管理更具有可行性。H校长的管理特点是,远离理论界,依靠自己的行动理论,并由此而更具有中国学校管理的本土化特征。通过行动型校长与行动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远离教育理论界的教育实践者是中国基层教育管理者的大多数。所引出的思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结合,创新理念如何从理论落实到实践。

四、经验型校长与经验型管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访谈对象:L校长(女,40岁,辽宁)

L校长是一所普通学校的非常普通的校长,她代表着绝大多数基层学校管理者的形象:关注理论界的动向,也渴望得到理论指点,但并没有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有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但迫于各种客观因素而难于实施整套的教育管理的设想;总是忙于权衡上级的任务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并在权力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小改革。

L校长的管理创意较多地体现在如何巧妙地对付来自上级的不合理要求:“上级经常布置一些走形式的任务,如果应付只能是累学生,不如加以利用搞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活动。譬如,上级为推销一套环保教材,要求各校开环保课。这套教材显然是东拼西抄的,没什么水平,内容也少,结果是占了不少课时却讲不出东西来。于是,我们采取集中上大课的形式。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校领导分担讲课任务,不占老师的精力和课时。”

“当了六年的校长,最烦的是上面总来人查这查那,如查乱收费,必须小心招待,若不热情,对方就会鸡蛋里挑骨头。一旦拿着手电筒去照,总能找出些问题来,于是就罚款,数额大时,就得找人说情,数额小,不值得托人、欠人情,可又不心甘情愿”。L校长认为,现在当校长来自教育方面的权力基本够用,只是来自社会方面的非教育内容的干扰太多。

使L校长感到非常困惑的是,“有关教育观念的讨论,常常是讨论来讨论去,不但什么都没澄清,反而更混乱了。如果本来就不清楚,讨论后就更糊涂了”。她希望进修学习以及相关的讨论能对具体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

对于新的教学管理方法L校长并不急于采用,也不用于本校作实验,而是等待别人实验成功。当然,有时是出于不同的想法,譬如不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是因为她认为;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很重要,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是学习习惯不好,而不是智力水平。

相比较,在学生管理方面,L校长较多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譬如通过大家轮流当值日班长且每天一换的方式来增加每个学生的锻炼机会。值日班长的任务是:管卫生、纪律,送作业、和各科老师沟通。体育课领操,领着同学设计作业,安排同学讲故事等等。又譬如在评优活动中,除了评出10%的三好生,还评出15%以上的各种标兵,包括学习标兵、劳动标兵、助人标兵、爱集体标兵、进步大标兵等等,此外再评出各种特长生,以加大评选的比例。被评上的学生,身上挂着大红彩带,每人照一张像,在学校里展览。

调查后的思考

L校长不像x校长那样有教育研究的理论素养,也不像H校长那样有自成一体的行动理论,同时也不像T校长那样运用权威来实施管理行为;不是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设计者,而是属于比较被动地执行上级指令,将教改措施自上而下地具体实施的执行者。她代表我国多数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水平。但经验型的校长们多具备在夹缝里求生存的特殊本领,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当然,他们往往被太多的学校事务缠身而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这使得学校的发展更依循惯性的作用。通过经验型校长与经验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在上级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工作之间寻找平衡,是中国基层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困惑。所引出的思考是,如何解决教育行政管理的缺陷与学校自主创新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基层教育管理者主要还是以T校长和L校长这样的普通管理者为主。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像x校长、H校长那样的高素质教育管理者,他们不仅注意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强调本土化和地域性,并力图创建适合于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种校长与四种管理类型】相关文章:

管理的四种境界08-13

克服四种现象 养成四种习惯08-16

四种命题08-17

年薪的四种模式08-06

年薪的四种模式08-06

论学校管理艺术中的四种“力”08-13

四种形态调研报告08-15

讲评课的四种技巧08-17

网申简历的四种技巧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