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4 19:32:50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有人看过一部英文的记录片----《世界各国的教育》,当人们问起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有两幅画面,他至今记忆犹新:

一幅画面是美国学校的课堂:学生们在教室里是围成一圈,各种坐姿都有,甚至有几个学生居然是坐在地上,而不是椅子上。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底下七嘴八舌地随便发言,没看见有举手的。

一幅画面是中国学校的课堂,只见所有孩子都是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唰”的一声都举起手来。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即弯曲小臂成直角。

对比一下这两幅画面,再仔细审视中国传统课堂教育管理体制,或许我们能够诊断出中国传统的课堂教育管理的一些弊端,然后对症下药。

在中国,学校的纪律历来是最严格的。各校都有一套自己的关于纪律的严格规定。并没有人硬性作统一规定,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全国统一的,譬如上课时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恩准之后方可说话。如果你没有举手就说出自己的见解的话,即使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你也可能会得到一声断喝:“你举手了吗?”很可能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在这一声断喝中熄灭。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这种上课一定要先举手才能发言的教学管理现象,可能还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目的有关。一些教师力求维持一种看似良好的课堂纪律,恐怕还是为了便于自己将大量的知识“按质按量”地灌到学生的脑袋里去。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求学生听话,不允许或很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要求大家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遵守校纪校规,按同一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统一的思维方式、见解、知识层次和能力。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和布置下,很少有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这种管理的后果是学生个性的棱角逐渐被磨平,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弱。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的管理。应当看到,经过大力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不可否认,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停留在浅层的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理性的思考。他们所关注的还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分数会不会提高。假如明天要考试了,我这篇课文一定得上完,不然一旦考到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我没法向学生交代。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上课不允许学生“插嘴”,保持严格的纪律也就不足为怪了。不少教师似乎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凡是我讲过的内容,考试时学生如果答不出来,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学生:“这不都是我上课讲过的吗,你为什么不会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有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上面。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擅自行使这样一些权利:他们可以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时数,或挪用一些所谓的“副科”的科目时数;他们可以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他们可以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加以推广。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管理者通常会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也就是说,管理者通常会注重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和最终广大教师的执行情况,而并不注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具体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就拿教学管理来说吧,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备课、辅导、课堂教学等,还包括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等。然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只在具体的个别环节上下工夫,管理并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之中。而创新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贯彻创新教育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学管理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或许就会出现如《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所说的那种现象:

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学校把手段当目的来抓,硬性规定教案必须写多少页,并且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来定等级,评优劣。至于备课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学研究上下工夫,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却无人过问,由此造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而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常被忽略。此种做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让学生代抄往年的教案,多数教案机械重复、照搬从前。

这种管理方式在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也是极大的压制。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管理教师“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

其二,忽视“学”的过程的管理。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进步,教学的效果也只能是体现在学生的是否充分发展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因此,教学管理不仅要加强“教”的管理,还应当加强“学”的管理,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遗憾的是,眼下,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行政手段,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管理,即忽视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管理者往往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师,这种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做法,导致部分教师不择手段,追求高分数。这种做法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创新哪里还谈得上呢?

----传统教育管理是一种注重“物”而忽视“人”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减少混乱,提高效益,把事情做好,为管理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现代教育管理观念,其创新的要点就是变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管理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过去强调学校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变为更加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的软性管理:但是,在日常管理中,有时事实正好相反,一旦某些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好以后,管理者就会要求事情服从管理规章制度,要求管理对象服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者为了减少麻烦,常常把超出常规的需求拒之门外。就像上面的中国的那幅画面一样,教师依然是“一言堂”。这种死板的课堂管理,实际上在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同时,也对这种死板的教学形式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配以制度上的保证。这种管理的最初目的本来也是想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管理对象是人这种特殊性,反而走上了相反的道路。这样一来,本来是“为了人”的管理倒变成了“人为了”的管理。管理者只想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易于管理学生,却没有想到这种行为规范的实施,对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最终创新能力的形成,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一句话,在这其中,最受伤害的就是人的创新能力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相关文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教学08-1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教学08-12

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性文化08-13

教育管理 -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08-17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08-17

我们需要的未来08-21

我们需要尊重08-17

我们需要微笑08-17

教育管理 - 让合作成为“自我需要”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