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

时间:2023-02-24 19:40:45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 现教传媒网 2004年3月26日

    “作为教师,写教案不写教案,或写得很潦草的教案乃至抄写教案,孰是孰非?课讲得不好,但教案写得好是否可以得到认可?如果课讲得好,是否就允许教案写得很简单或潦草?”3月12日,《现代教育报》“管理”版刊发两篇文章,对教案提出质疑。其实,尽管一线教师对教案的微词颇多,但他们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而不是教案的本身。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

    教案“罪莫大焉”?

    对教案的指摘,概括下来主要有三点:
    ———“教案无用论”。写教案教师做“无用功”、“出工不出心”,于教学毫无益处,“大约也就是练练字了”。不仅如此还“浪费教师时间、压抑教师个性、阻碍教育创新”。
    ———“教案工具论”。教案是领导检查、评价教师的工具。领导懒惰或无能才会在教案上和教师纠缠不清。写教案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抄抄改改、巧妙应对”。
    ———“形而上教案论”。教案从“物化的书面计划”走向“头脑中清晰的思路”,变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点评和只有本人能领会的符号和提纲挚领”。
    由此可见教案“罪莫大焉”。果真如是耶?我想就以下几点和大家商榷。
    教案与上课存不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个立论成不成立?如果不成立,备课和教案的确没有什么用处,是“无用功”,不写也罢。但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深知备课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教师拒绝备课,乃至不负责或狂妄地说:“我不用备课就能上好课。”
    我认为最简单的备课也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指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指教学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教案的重点在后者即形成教学之预定方案。二者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不能盲目重视内容轻易忽视形式。一个教师,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通晓古今,如果教学中没有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也不会买你的账;即使你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嚼碎吃透教材,如果教学中没有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学生的收获也不会很大。因此我认为,教案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有效的教学首要是教案

    虽然教学过程受师生情绪、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教案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有一定局限,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教案,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案、设计教案、制定教案。课程改革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在教案上下功夫,而不是给教案扣上“无用”的帽子,踢到一边。
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也是在严谨认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难道不做精心准备,不进行周密计划,盲目走进课堂,随心所欲就能培养出“富有灵气、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忽视艺术性,造成僵化的教学管理和教案模式,让教师苦不堪言。今天我们提倡改革创新、彰显个性、弘扬教学的艺术性,但要谨慎,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强调艺术性忽视科学性。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自于娴熟的教学技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于扎实的工作作风。“头脑中清晰的思路”会因课堂复杂的情况而模糊,让教师手忙脚乱;带有预见性和指导性的“书面计划”,却能让教师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点评和只有本人能领会的符号和提纲挚领”留下的印象是零散的、杂乱的,只有汇集在一起,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形成严谨的方案,才能切实起到作用。因此,形而上的教案要慎言、谨行。

    招来“非议”缘于管理

    但是,教案为什么会招来这么多的“非议”呢?我想根源不在教案本身,主要在于教案的管理模式和对教案本质的认识。僵化的教育思想必定带来僵化的教育体制,僵化的教育体制必定形成僵化的教育管理,僵化的教案正是必然产物。于是教案由教师必备变成教师负担。更有甚者,某些领导和管理部门以“教案论英雄”,让教案承载了许多不应该承载的、也承载不了的东西,使教案成为僵化管理的工具,人为地加剧了这种畸形的演变。因此教案当改,不能废。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应试教育的危害而废除考试一样,也不能因僵化管理带来的教案的弊端而废除教案。否则,同样是因噎废食。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忽左忽右的思想,于教学改革不利。
    众多一线教师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教案的管理,而不是教案的本身。教案本身并无过错,但要呼吁科学的教案管理,还教案以本来面目。如何改,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打破固定模式。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沉淀,理应是充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作品,而不是统一模式和过程的“产品”。必须要打破模式观念。同时也要防止“自由化”倾向。不是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学是科学,基本原则和内在规律,是不可违,更不能逆的。因此对这条建议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尊重规律,打破模式。
    第二,废除“抄写”教案。以前我所见到的教案一大部分是教材的翻版,甚至是更加精细的教材———连篇累牍的公式推导,大段大段的原理概念,条分缕析的知识脉络。所有这些内容,有的在教材上写得明明白白,教师只需要“抄书”就可以;有的是教材的编写纲目,教师只需要简单“总结、摘抄”就可以。难怪有些教师觉得写教案是“无效劳动”,因为这些概念、原理、推导过程,教师早就心知肚明,教材上写得清清楚楚,何必再抄写一遍呢?这样的教案于教学毫无益处,不要也罢。
    第三,施行“设计”教案。“抄写”和“设计”都是动词,“抄写”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就是教学内容,“抄写”的结果只是教学内容的再现。而“设计”关注的对象是整体,包括教学全过程,如:对象、情境、条件、手段、方法和内容等等。“抄写”教案和“设计”教案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抄写”教案用手,是“体力劳动”;“设计”教案用脑,是“脑力劳动”。因此,“抄写”教案枯燥、繁琐、做的是“无用功”,教师厌倦。“设计”教案富有挑战和创新,充满个性化,如能实施定能得到教师欢迎。作为教师,也应该认真“设计”教案,避免“抄写”教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设计”教案并不排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不是重点,更不是全部。
    我校在教案改革中,着重有三个方面的突破:
    ———改革教案的主体。要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意图,即“要干什么?”;二是教学内容,即“干什么?”;三是教学活动,即“怎么干?”引导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不断思考,采取什么方式、组织什么活动、使用什么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促使教师制定教案不是抄写教学内容,而是思考教学设计。
    ———改革检查的重点。检查教案时重点不放在书写上,虽然也对书写的规范性提出要求,但不是检查的重点,而把方案的可行性、实效性作为重中之重。
    ———改革检查人员的构成。检查人员不应全是行政领导,而要有“专业人士”,如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检查、评估。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相关文章:

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08-17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08-17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03-04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01-07

地理教案-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08-17

主要地质灾害教案08-17

快乐,来自于梦想03-27

地理教案-主要地形区08-17

主要地形区地理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