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11:13:45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就学习而言,元认知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的知识,以及学习者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一、系统渗透地理学科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其相关的知识。它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予以客观评价,并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的基础。地理学科的元认知知识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宏观上看,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预见性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科具有区域、综合、联系、批判、空间想象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它们构成了掌握和精通地理学科的科学思想基础。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这些特点,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微观上看,可举一例,高中地理第六章,关于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由于特点都是从数量、分布、利用等方面阐述,措施是根据特点提出来的,因此,这部分知识结构特点是具有内在联系性和可比性。学生认知这一点,学习中就可以画联系图,用比较的方法,找到其内在联系,进而构建知识结构,加以记忆、理解和掌握。第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外,还有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等。所以,要学习好地理,必须形成喜欢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基本技能。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地理图象的阅读步骤、方法,以及用图象说明地理问题的技巧;广泛运用读图启发式教学,加大地理活动课教学力度。第三,地理学科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自己在不同时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在思维、记忆、兴趣、情感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促使学生整理学习过程

大多数后进生都有这样的表现:在课堂上“理解”了,但课后又不知怎么回事,遇到类似的问题却不会做。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他们每个环节弄懂了,但未掌握整个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策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元认知体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的习惯与能力。

近三年来,笔者坚持实验,形成了“创设情境,定向激发——设问启发,领会新知——回顾整理,明确结论——练习反馈,矫正补偿——总结概括,深化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效果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学习过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议论问题,变式练习,学生间互改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的好坏,检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正误。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心理水平

以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为例。第一步,创设情境,定向激发。教师提问:天气预报除了气温、阴晴变化外,还预报什么?你们在看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时,有没有留意气压分布图?你们是否还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风向是如何确定的?第二步,设问启发,领会新知;回顾整理,明确结论。首先,教师一边板画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图,一边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着板图总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而空气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高低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进一步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形成。整体上看,形成了空气环流,即热力环流。这样,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透彻的理解,并在大脑中形成了明晰的图象。接着,向学生明确,下面专门学习空气水平运动——风是怎样形成的,风向是怎样定的。教师画图介绍作用于空气的力的特点后,由学生思考总结哪个力是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再画图分析稳定的风速风向是怎样形成的,地面和高空的风向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理解上面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确定风向。第三步,练习反馈,矫正补偿。学生做作业地图册P12读图题第3题,根据上面的结论在等压线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并说出是什么方向的风。同桌同学互相批改、教师巡视情况后,由个别学生公布自己的答案,师生就其答案共同讨论评价,并由教师就某些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上述练习可以让学生出声地思考,可以让学生讨论或询问老师。第四步,总结概括,深化提高。师生一起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图略),强调一些知识关键点。再进行变式练习,如要求学生画出南半球等压线图上地面风向及其受力情况。

正确选择提问时机,改换提问的角度和形式,对学生深化理解,学会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当学生获得某项学习成功时,教师不应只是简单肯定,而要让他们从自己的活动步骤中寻求反馈,教师可这样提问:“你为什么那样去做?”或者“你能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吗?”,教师的提问使学生不得不进行自我体验,学生会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变得有意识。

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机能辅助我们实施高度交互性教学,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计算机就告诉学生错误所在,并根据错误提供补充的学习程序。很明显,计算机能够有效的给予学生即时反馈,从而强化学生的正确反应,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元认知体验的产生,发展元认知能力。

 三、科学组织学习评价

实施学习评价时,应坚持评价主体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局面,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坚持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仅注重考试和课外作业的讲评,更要注意把学习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及时启发学生评价自我思维过程。如此坚持不懈,即可促进学生养成内省的习惯,对自己学习行为实施自动化调节和控制。 重视阶段性学习总结交流。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都可考虑进行一次学法总结,并在同学中交流讨论。对此,在未经训练之前,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评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时可指导学生定期(每单元一次)填写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可包括:A、是否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B、有无学习计划?C、是否对本单元内容感兴趣?D、能否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E、能否独立克服学习上的困难?F、能否预习、复习和认真听课?G、能否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H、能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I、能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J、对自己学习能力是否有信心?K、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通过填写自检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08-18

科技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08-18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08-23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18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08-18

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08-18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08-17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08-18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08-24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