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综合教育毕业论文:留守儿童

综合教育毕业论文:留守儿童

时间:2022-08-17 11:42:0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教育毕业论文:留守儿童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道德、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综合教育毕业论文: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1.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当前,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他们外出打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

  留守儿童的出现,其实是社会发展时期的一个过渡性问题。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生存,这就使得很多家庭不得不舍弃孩子外出务工,从而出现留守儿童。[1]其次,由于地域经济水平的差别较大,高收入诱使农民背井离乡。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而以追求经济为目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

  1.2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模式

  在农村中占主流的教养方式还存在着很大的盲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要求。他们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往往都只在乎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在对孩子进行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追求物质生活全方位的满足,但却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无论是从体力甚至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而那些在亲友照管下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更多是给予孩子学业成绩,起居生活和物质之类的浅层关怀,很难做到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所需要的深层关心。无人照管的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除在金钱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外,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关注往往是鞭长莫及。

  2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

  2.1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2.1.1心理健康方面

  儿童时期是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但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因为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关爱,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而留守儿童几乎都是由单亲或者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抚养,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只可以勉强保证儿童的平时生活,而没有精力、能力以及时间在学习上给予儿童有效的帮助、建议。而在教育方法上,监护人一般只会采用物质奖励或者是体罚方式,而对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和思想行为情况缺乏必须的了解,没有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1.2情感方面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爱以及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爱与归属的需要”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翼下之风”。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个体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其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这种感觉的建立,保证了儿童成人后与人顺利交往。相反,早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很容易会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内向、自卑、孤僻、悲观、孤独、无助的性格。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所无法替代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可能引起或诱发儿童不良的人格因素,内在表现主要为情绪消极,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冲动任性,心烦气躁;自卑拘谨,抑郁忧虑、焦虑紧张、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情况。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多项调查表明,50%的留守儿童遇到烦心事会闷在心里,直接造成了他们任性、自私、心理抑郁,回避正常交流途径性格内向孤僻等。此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无形中使留守儿童走向了自私任性、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2]

  2.1.3社会交往方面

  心理学证明:小鸡在出生的4天内由于“印刻效应”会将第一个出现在视野内的活动物体当作母亲,不愿离开,孩子也会对幼年时经常照料自己的人产生特殊的依恋。如果孩子由祖辈抚养,父母就错过了与孩子建立深层依恋的关键期。

  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短,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了解,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往往根据的是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参照其他亲朋好友的孩子,经常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往往让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对自己的父母越来越陌生,亲子关系日益淡薄。长大后的孩子即使回到父母身边,也无法再建立起这种依恋关系。[4]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亲子关系,孩子会觉得孤独,显得压抑、怯懦或者表现得特别逆反,不愿服从父母的管教。孩子与父母的不良关系也会影响今后孩子的人际交往。他会以此为根据,处理他将来遇到的人和事。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与周围人相处时也难免磕磕绊绊。

  2.2道德方面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扭曲,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甚至攀比谁的零花钱多,谁更富有。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儿童社会化程度不高。改善家中经济状况是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原因,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感情上缺位,为了弥补孩子,父母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隔辈监护人对孩子也更多地是生活上照顾,疏于对孩子习惯养成的引导,导致留守儿童之间奢侈享乐之风盛行。而且,农村的留守儿童亲子互动频率低下,亲子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关爱,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重视和满足,导致留守儿童性格发展出现异常。他们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表现冷漠,只知接爱,不知施爱,道德情感淡漠。

  2.3教育方面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子女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还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看到没上过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书读不读也没什么区别”,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3]这种观念影响孩子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情绪;有的代理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对学生不能提供学习帮助;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就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学习成绩滑坡。

  2.4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安全问题了,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又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思想上的不成熟,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农村儿童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数据显示,被拐卖儿x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8%明确表示“顾不过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实际上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因为年幼无知,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危险性,以至于酿成大祸。轻者,皮肉之苦;重者,伤残,甚至失去生命。近年来各大报纸经常报道留守儿童溺水、伤亡等事故。而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监护,留守儿童成了一个十分显眼的弱势群体,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致使留守儿童成了被威胁、被抢劫、被殴打、被勒索、被拐卖的主要目标。[5]

  3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教育策略

  3.1监护人教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条件的父母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照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子女的情感思想,及时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规范孩子言行,向子女传授人生经验,使孩子体验到亲情归属和父母关爱的幸福。改变因为愧疚而实施物质补偿的做法,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抚慰与思想上的引导。

  其次,家庭中的长辈应有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多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能够随时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温暖。监护人不但要注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还要关注孩子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要力戒打骂等简单粗野和娇纵放任的教育方式,尽量采用说服教育、谈心沟通、体贴谅解、鼓励表扬等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恰当的教育方式。[6]

  3.2学校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座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而且留守儿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其次,学校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学校还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与留守儿童、家长多沟通,实行学校、家庭共同教育。教师应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给予正面引导和关爱。使家庭起到教育监护的主要作用,监护人要积极配合学校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3政府措施与社会协作

  政府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孩了有机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的照顾和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7]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资助和留守家庭的扶持。对因经济贫困上学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资助,确保他们有上学的机会。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在每个村镇建立志愿者或社会工作服务站,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以引导其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强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64-67.

  [2]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25-29.

  [3]黄丽.打工族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J].广西教育,2001.(12):15-17.

  [4]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25-26.

  [5]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报,2006.(3):3-4.

  [6]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2-3.

  [7]王晓腾.没妈的孩子也是宝[N].贵州商报,2007.10:26.


【综合教育毕业论文:留守儿童】相关文章: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08-19

留守儿童教育叙事08-18

留守儿童的期盼08-21

留守儿童作文11-24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总结06-0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04-2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简报02-18

关爱留守儿童作文08-24

留守儿童家访报告08-25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