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深化职教改革 构建职教新体系

深化职教改革 构建职教新体系

时间:2023-02-27 09:25:3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化职教改革 构建职教新体系

深化职教改革 构建职教新体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职教现状,指出保持职教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中职、高职的深化改革。其中,中职要着眼于整体搞活和体制创新,重点提出了六项改革措施,提倡中职向多元化、实用化的可操作方向发展,同时以社会需要来指导办学,以职教特色来建设教师队伍;高职则要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学基本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完善来提高教学质量,使经过选拔的中职生在理论和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深造。作者在文中提出:构建职教新体系,加强中职与高职的紧密结合,形成职业教育模式的一体化和可分化,以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新体系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教不仅为祖国建设大业输送了不少新鲜血液,而且为扩大就业面等作了不小的贡献。然而,面对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原有的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教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要按照“面向市场,需求拉动;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体制多元,模式多样”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职教新体系,以保持职教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新世纪的战略高度看构建职教新体系的目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会议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职教作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不会被淘汰,而且还将、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职高招生依然生源充足,在今年的职高直升生报名情况可见一斑,作者从负责招生的老师处了解到直升职高报名十分火爆。杭州市职高第二届技能节的成功举办,职高生大展拳脚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另一方面,对于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中等职教所培养的职高生在理论水平上明显不足,这在新形式下的招聘市场已明显显露出来,如果沿着旧有的职教模式的路继续走下去,那么此路将越走越窄,无论生源还是就业都将受到局限。 面对新世纪,职教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呢?作者认为“深化职教改革,构建职教新体系”已迫在眉睫,已有一定基础的中等职教和正在快速发展的高等职教都必须围绕这个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以形成一体化、科学化的职教模式,也只有这样,职教才能与国际接轨,再创辉煌。 二、职教新体系之一(必要组成)——中等职业教育 这部分教育承担两种职能:一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为高职输送合格学员。 1.着眼于整体搞活和体制创新  “落实职教发展的总体思路,关键在于要用新观念来主导我们的工作,要着眼于整体搞活,着眼于体制创新,从观念、思路到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反思,作出战略性调整。”  “新观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变消费性事业为基础性产业,坚持把职业技术教育当作基础性的特殊产业来办;二是变政府包办为“双管”齐下,地方政府在坚持办好一批示范性骨干学校的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办职教(这在国外已屡见不鲜且卓有成效);三是变终结性教育为“双重任务”,中等职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院输送合格的新生;四是变“能力本位”为“以人为本”,改革中职课程设置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五是变“条块分割”为地方统筹,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步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六是变选拔教育为普及性教育,中等职校要向所有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应届和历届初中毕业生开放,以实现“力争到2005年,我市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 2.重点推进以下几项改革 (1)全面深化职教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对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职教的发展。现在,许多金融部门主动上门贷款,而许多学校不敢贷,怕背上“负债”的名声。对此,我们的学校要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学校办成规范化学校。我们可以借鉴“杭州大学城”的做法:由工行提供10亿元贷款为大学城“铺路”。 (2)全面推进中职布局结构调整,打破各类中等职校界限,统一规范校名,更名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定统一的设置和评估标准,并合理保留中专的政策性和待遇。(目前已有不少消息表明:中等教育将只剩普高和职高。)在此基础上,按照等级评定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不同的等级将有不同的待遇,并隔一个周期复审,以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   (3)大力推动集团化、集约化办学,积极倡导、支持组建跨地区和区域内的职教集团,就像浙大一样资源共享、优化结构。“据了解,目前,不少地区职校对加入职教集团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4)积极推进中职自考开考模式的改革,坚持个人自学、社会(含学校)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坚持按区域经济和社会对中级人才实际需求开设专业;坚持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与够用为度;坚持拓宽专业面,实行学分制;坚持发挥国家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虽然自考在今后的主要方向在高等教育上,但通过作者在自考网站的工作了解到中等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还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  (5)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可操作的就业准入控制办法。  (6)积极推进中职教育设施和现代化,所有中职学校都要开设计算机课,重点职校要建立校园网,普及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吸收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3.确定相对合理的职、普结构比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高中段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职高与普高的发展,一直存在着结构比例的问题。从以往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全省高校发展及全省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省教委认为,职、普结构比例大体控制在1:1较为合适。我们如果不抓紧抓好中职的发展,将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当前,有的地方普高盲目发展,有的县(市)甚至把本来的中等职高改为普高,这是不应该的。从经济、社会角度来看,全省经济结构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方式转型,需要大量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安排使用上,也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再则,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因暂时的就业困难或“市场疲软”就放弃中职教育,我们要用超前性、前瞻性的思路,积极发展中职教育,即使在职教发展遇到困难时,也要树立起信心,看好前景。 4.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等职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在是发展职业教育最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在21世纪能否有较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有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当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有效激励机制,强化管理、严格考核、评聘分离、竞争上岗,调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辞退不合格教师,精减富余人员,调动全体教工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稳步、健康、持续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职教新体系之二(重要组成)——高等职业教育 这部分教育主要职能是:接受中职具一定操作水平学员,提高理论基础水平、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就要抓住这个本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质量要求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4)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这是高职的立足点及人才培养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要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切实抓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  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  (1)从专业改革与建设入手,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高职高专院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者觉得应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好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按照技术和服务领域的岗位(群)或对象来设置专业。譬如可根据目前计算机各层次人才的匮乏,在中职与高职适当增加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招生数,在满足了市场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的就业。  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作者认为,应该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必要时也可邀请高校、科研部门参与。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方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应该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现到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考虑高职高专生源特点,体现因材施教。   (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要注意将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教学实习,作者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推进考试的改革,采取多种考核形式,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推广使用,使之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3)认真抓好教材建设工作。当前,教材建设远远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非常匮乏,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因此,加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钟秉林同志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的指示:“结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组织好教材建设的规划、编写和出版工作,以公共课、基础课及主干专业课的教材建设为重点,力争用5年时间,以高教社为主,其他出版社积极参与,出版500本左右高职高专课程教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高专院校也要加强对地方特色教材建设和专业课教材的建设工作。”  (4)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探索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要改革校内实验室教学,尽可能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工艺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努力做到从实验设计、材料选用、测试操作和测试到数据处理和结果,均由学生独立进行。要按专业大类组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同时,要建立—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可与企业联合建设或与企业答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改善实践基地条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更新仪器设备。要认真制订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明确基本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统筹规划,从地方和行业的实际出发,推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教育部将尽快组织制订加强高职高专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文件,指导和推动建设工作。通过若干年努力,创建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基地。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如南京地质学校在营销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营销企划事务所,……教师既从事教学,又从事营销实践,……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工作真正融入市场,实现了以产促教、以教兴产、产教结合的育人模式。”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工作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2.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  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使之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为培养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制定教学工作规程,对各种教学环节提出规范要求,并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工作,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要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   加强教学管理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育人氛围、教学工作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虽然经过几年努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已有明显好转,但也必须看到,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不良学风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制定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使学风建设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正轨。学校领导要支持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有关法规、校纪严格行使教学管理职责。与此同时,开展优秀班级的建设和评比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  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促进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探索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学校内部教学督导和评估体系。教育部也要通过教学工作的评价实现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只有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扎扎实实抓好学校的改革和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3.重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近年来,尽管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迫切需要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高职高专教育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如何形成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并以此指导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教育部在教改项目中也将安排这方面的课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研究。   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各自特点,创造性地做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高等学校非全日制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要探索进行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按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点设置适用于各自办学形式的高职高专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范,并严格贯彻执行。广播电大、函授教育和自考举办的高职高专教育要注意发挥学校、社会现有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保证毕业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促进广播电大、函授教育、自考的相互沟通,加快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建立高职高专现代远程教与学的网络。 四、中、高职紧密结合,开创培养阶梯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新局面 面向21世纪,中职、高职要紧密结合,在放开搞活上多下功夫。加强中职与高职的教育模式的一体化与可分化。一体化即对职教生的衔接教育,使学员经过选拔能连续受到中职、高职的科学的教学,不排除本科段职教设立的可能性。可分化即中职、高职各自独立培养学员,构成必要的人才层次。只有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努力深化改革,努力构建职教新体系,才能保持职教的可持续发展,为祖国提供丰富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作者在此谨向给予本文指导和帮助的浙江科技学院朱龙根老师、杭州中策职业高级中学金国砥老师和董伟基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作文时给予帮助的各位同志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周立平、钟灏主编.邓小平教育思想概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编.获奖学术论文评析.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杭州中策职业高级中学主办.实践,1999.1~2000.4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1999.1~2000.4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社,2000.2.8~2000.6.6 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社,2000.2.8~2000.6.6 钱江晚报.钱江晚报社,2000.2.8~2000.6.6 杭州日报下午.版杭州日报社,2000.2.8~2000.6.6 浙江青年报.浙江青年报社,2000.2.8~2000.6.6

Recruit reform of Job Education (J.E.) and structure fresh construction of  J.E.

[SUMMARY] This treatise discu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ob Education  (J.E.). The crux of keeping the J.E.’s developing is to recruit reform.  The author advances that we should structure fresh construction of  J.E.--Middle J.E.(M.J.E.)and High J.E.(H.J.E.). The obligation of the  M.J.E. is

[1] [2] 下一页


training the middle Technique Talent (T.T.), and that of the  H.J.E. is to accept good middle T.T.s who will be raised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from the M.J.E.. The author also advances to make the M.J.E. and  the H.J.E. as a whole while as alone. Under that situation ,more steps of  T.T.s we get ,more developing our China have.

By Lou Ying

9 June, 2000

     

上一页  [1] [2] 


【深化职教改革 构建职教新体系】相关文章:

职教论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中等教育新跨越08-13

构建新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08-07

职教期刊职教论文06-08

高职教育论文: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改革与创新07-23

职教论文--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08-13

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论文08-17

新入职教师培训心得12-01

中职教育论文:中职教育之我见05-31

[体育论文]构建新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