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学校工作永恒主题

学校工作永恒主题

时间:2022-08-17 11:50:4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永恒主题

   编者按:   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青年教师成才,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之一。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快青年教师成才是校长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很多校长在“拿走”彼此交流到的培养教师经验在本学校实施的时候,却发现别人的经验在自己的学校“枯萎”了。究其原因:经验借鉴不能走形式主义,当具体的成长环境发生变化后,校长也应该像精心的园丁那样,为园里的花朵准备更适应本土成长的“土壤”。本期登发的两篇文章都有关教师培养,但是有着不同的培养角度和方式,希望能给校长们以借鉴。     教师素质在多元动态发展中提高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58%,是承担教育教学重担的主力军。然而,有些教师只把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足。有些则因专业知识面窄,能力单一,面对信息化社会茫然无措、满足不了科学的综合化趋势对教学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蚌埠市第三中学努力探索在示范高中加快青年教师成才的途径和方法。要求在价值观上,青年教师要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在教育思想上,要从“灌输型”转为“指导型”;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要从“维持型”转为“创造型”,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在工作才能上,要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而且也是学习者;不只是施教者,而且也是研究者。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符合整体性原则,不能独立地只抓其中某一方面,要从整体入手,考虑到各部分的相互制约,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传、帮、带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设台阶   在培养青年教师成才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工作中,给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同一岗位上,互相学习,比能力比实绩,并以实绩取人,对工作有显著成绩的破格提升,让其担任领导工作,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使他们有成就感。   从1990年起,蚌埠市三中就开展了“导师制”和“指导班主任”的活动,对青年教师加大了培养力度。1998年,教代会又通过了“导师制活动章程”,使培养青年教师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章程规定,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都要配备一至两名思想过硬、业务出众的中高级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和指导班主任,进行传、帮、带。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努力使他们一年适应工作,三年渐见专长,五年成为骨干。   传、帮、带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台阶,为其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机遇。坚持开展“教坛新星”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课评比、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与职称评聘、晋级提拔挂钩,有效地强化了青年教师的争先创优意识,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迅速成长成熟。   改革课程让教师与学生快乐交往   要使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知识、能力、信念、道德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不可少的四要素。而要完成这个重任就要靠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完成。因此,青年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学校领导也要改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改革。   蚌埠市三中以改革课程为突破口,压缩了必修课时,增加了选修课和活动课时,开设了包含常规性、学科性、兴趣性、训练性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所均在下午对学生开放,减轻了学生负担,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与学生快乐交往的空间,把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彻底地融入了教师的自觉愿望和行动中。   优化知识结构注重青年教师在职培训   现代化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的优化也依赖于教学手段的优化。   蚌埠市三中把培养青年教师运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作为提高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建立了培训学习、考核实绩、实际操作、服务教学的“一条龙”培训制度,规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把是否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列为一堂好课的评比标准,以此来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结合度日趋紧密,许多新概念、新知识已经渗透到中学教学内容中,青年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知识,不发展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在抓学历结构优化的同时,必须抓知识结构的优化,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在职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教材教法培训班,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继续教育,以及课件制作考试等多种形式来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新学科教学观念。   校本教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晓明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各校“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法,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   集体备课改生硬统一为平等探讨   南山区一改过去集体备课强调统一的做法,转变成平等讨论,共同探究。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围绕若干个中心议题(主要来自前一阶段教学实验的困惑和障碍),采取“头脑风暴”方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集体研讨,整理出较好的设计思路供大家分享。   备课时,老师们把各自带来的不同的备课资料和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激发了他们教学的想象力。在《历史与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中,集体备课的作用尤为明显。   这种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通过不同背景的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对话,通过不同感受和体会的教师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二是通过对话和交流,老师门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专业引领形成课改骨干教师群   南山区教育局根据教师的学科专业和实践经验,通过全区教学大比武,确定全区“课改挂牌教师”,这些挂牌教师可在全区各学校上观摩课、研讨课。各校确定每学科或每单元的“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则是本校的课改示范教师。   全区以“课改挂牌教师”和“主讲教师”为核心,形成课改骨干教师群,从而为教师树立了身边的榜样,也有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也充分发挥外请的国家及省、市课改理论专家的指导作用,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进入新课程后,南山区先后邀请了省内外著名的专家数十名,给全区教师讲学、作报告。   通过以上工作,使得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不但有了课改理论专家的理论指导,而且有了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的现身说法,从而把课改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期大大缩短,加速了全区的课程改革进程。   案例研讨在问题中提升授课技巧   案例研讨的核心是通过提问使意见或观点得以检验,提问包括开放性问题、假设性问题、诊断性问题、扩展性问题等。南山区开展案例研讨的基本过程是:先是由授课者(一般为本区或本校本学科课改先进教师或教研员)介绍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然后让研讨者分组进行合作讨论。接着,由研讨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并进行相互交流。   案例研讨,不仅使各科教师超越了学科知识本身的界限,而且使教师深入探讨了课程的共同价值,不仅使教师能够有效的吸收先进的课程设计思想,而且能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进一步提升设计的艺术。因此,案例研讨法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受到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科目教师的欢迎。   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同步提高   南山区对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模式进行了改造,改为以“优”帮“后”(“优”指区课改挂牌教师或校课改先进教师,“后”则指不能准确把握课改理念的教师)。要求双方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既欣赏又质疑,加强相互间的研讨和动态合作,从而提升双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双方的专业发展。   南山区鼓励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课改以来,听课交流蔚然成风,单就综合课程实验教师而言,每位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都在30节以上。   同伴互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而且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无疑会有效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的理解。         

学校工作永恒主题


【学校工作永恒主题】相关文章:

爱——教育中永恒的主题08-25

爱,班主任永恒的主题工作体会04-21

读书,教师的永恒主题08-17

学校主题的工作总结09-07

永恒的瞬间08-24

永恒的阅读08-26

永恒的记忆08-18

永恒的定格07-29

永恒的瞬间02-17

邮政职工工作体会--永恒的平凡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