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大力改进习作教学

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大力改进习作教学

时间:2022-08-17 12:16:1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大力改进习作教学

书面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人用得着的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所着力培养的。但时至今日,作文教学问题颇多,学生的作文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练写命题作文,很多时候题目出得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作文讲评多指责,少激励,多教师评价,少师生交流……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作文没兴趣,没愿望;勉强写成的作文,也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作为一门核心课程,理应走在改革的前列。作为语文课程老大难之一的作文教学,要抓住这次课程改革的机遇,实行根本的变革,以使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能满足日常需要的作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的一些理念,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做法,应当成为我们改进习作教学(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1~2年级将作文称为“写话”,3~6年级将作文称为“习作”。故本文以下均用“习作”、“习作教学”的提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凭借。诸如,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充分重视、大力改进习作教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语文课程资源--这无疑是对习作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向自然、社会开放的强有力的引导;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六个学年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学生果真达到了上述阅读量,就会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课程标准第一次在各个学段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一全新的语文学习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机会,特别是实用的表达能力的机会;课程标准在小学各个学段“习作”的目标中,分别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既指明了各个学段习作训练的重点,又明确了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激发习作兴趣,培植习作自信。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首要的工作是让小学生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而且要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如,一位入学不久的小朋友写道:wǒ学会写字了,我。以后,读了课文,可以写自己的想法。如,学了《小小的船》,就写:wǒ也xiǎng到上看一看。又如,学了“电”字,回家看看家里都有哪些家用电器。一位仅上了两个月学的一年级同学写道:我的家里有电视、电话、电灯、电fànbāo,是电qìhuà了。小学生一旦会写话了,老师表扬,家长夸奖,自己也很得意,必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内容越丰富。而不断的成功,会不断地培植自信,会不断期待自己有下一次的成功。于是,读了课文,有感而发就写,经历了高兴的、难忘的事就写,触景生情就写,只要有想说、想记的话就写。这样,学生还会觉得习作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吗?作文时还会冥思苦想硬“作”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需要、生活学习需要的自然而然的事,就会对习作有浓厚的兴趣,对习作充满自信。如果每个学生都如此,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指导观察、发现,丰富习作内容。      目前,小学生习作仍存在千人一面的情况,表现在:为了突出思想性,写人--高、大、全,写事--意义要大,写景--发出赞叹;内容、写法惊人地相似,写老师总是加班加点、带病工作,写好事总是拾钱包找失主、扶盲人过马路,写闹钟总是联系到爱惜时间,写活动总是不忘好好学习……究其原因,从教师方面说,和教师的导向或命题有直接关系,总让学生写难忘的人、有意义的事,脱离学生生活,学生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方面说,要么生活单调,要么缺少发现。      可见,学生习作首先遇到的,也是比较难解决的是作文内容的问题,是写什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老师们从以下几方面多作努力。      1.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有所发现;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滑冰、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又如,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开展扶老助残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总之,使学生总能感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生活是这么美好,从而人人争做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小主人。      2.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只要用心去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生物角的小蝌蚪长出后腿了,今年的桃花比去年开得早,李强从不迟到今天却迟到了,居民小区新建了儿童活动站……勤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必定会不断地有所发现。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总之,要使学生争做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做留心周围事物的有心人。      3.创造条件,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在进步,现在不仅有万卷书,而且有互联网。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上网,不仅查询与当前学习有关的资料,而且要广泛浏览,天、地、生、数、理、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要是有益的、读得懂的,都可以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但是,读书、上网,得到的还只是间接经验,如有可能,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游山玩水,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让他们自己阅读、感受自然、社会这部“大书”,并在丰富阅历、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历史的、文化的熏陶,储存习作的材料。即人人争做见多识广的一代新人。        三、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增加文化和语言储备。      与书籍的海洋相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靠课内学习,更靠课外读写。为此,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      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激发学生读书、藏书的兴趣,使他们渐渐学会通过广泛浏览,增长见闻,增加文化储备,学会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语言储备。书读得多了,如果再渐渐养成随手摘录,写点儿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势必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有比较丰厚的文化和语言储备。这样,学生写出的习作还会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少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语言吗?        四、各年段习作既要有所侧重,又要整体推进。      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贯串着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当然,不同年段也有所侧重: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从第一次写话开始,就要使学生轻轻松松,没有任何负担,觉得写话是一件乐事;在不断写话的过程中,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自信心,从而对写话充满欲望,甚至乐此不疲,实现有兴趣?愿写话?有信心的良性循环。低年级写话,内容不限,长短不拘,一两句也行,三五句更好。低年级学生富于想像,鼓励他们续编故事,给几个角色让他们自己编故事(暂时写不出来可以说),是激发兴趣、激活想像力、培养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多观察,多感受,多体验。有发现,有感受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中,写日记或周记,是培养观察力、促进勤动笔的好办法。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写常用应用文,最好养成随手摘录好句好段,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所写的记实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内容、语言都是自己的,不模仿,不编造。所写的想像作文,尽可能地展开想像、联想甚至幻想,借以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丰富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总之,学生习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要变迎合老师、奉命而写,为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内容,不空洞,讲实话,不造假,语言朴实,讲童言稚语,不说大人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新感觉、新想法,从内容、形式到语言,要有自己的特点。其中,贵在真、实,难在活、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小学生习作追求的境界。      最后,还想就教师的指导说两点意思。      一是切忌导法在先,提倡在作中指导。作文指导时大讲作法,不仅束缚学生手脚,限制学生思路,而且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调动积蓄,使人人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可在作中根据问题和需要,或面对全班,或针对个人,在写法上、语言上作一点儿点拨,以学定教,点到为止。这是讲中低年级。对高年级学生,在基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以后,作文指导还要教会学生“想心思”,即有了内容、材料,怎样才能有顺序、有条理、有个性地表达出来。要训练学生写出与他人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要训练学生顺畅有序地表达这些不同的内容、体验、感受。      二是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写下水文,你就会真切地体会到这次作文哪些地方需要指导,该怎样指导。除了和同学一起,写同一内容、同一体裁的作文,教师还可用笔和同学一一进行对话、谈心。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给老师,老师把最想说的话写给学生。这既是学生练笔,教师“下水”,又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其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作文,而且是学做人;对老师来说,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语文,而且可以从中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做到相互沟通,教学相长。       

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大力改进习作教学


【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大力改进习作教学】相关文章:

抓住机遇作文05-30

善于抓住机遇_650字02-22

抓住机遇作文14篇05-30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8

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方法改进初探08-19

(推荐)抓住机遇作文15篇11-10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08-20

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论文08-24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误区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