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一堂有“争议”的课

一堂有“争议”的课

时间:2022-08-17 12:20:1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堂有“争议”的课

[片断一]:   师:小稻秧病倒了,杂草们得意忘形。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来了?   生:辛勤的农民伯伯……   生未说完,师示意生停下来。   师:谁读出来了?   生:喷雾气大夫赶来了。   师:很好,你的发现真及时,这下小稻秧有救了。     两位教师争议的焦点是课堂教学“实”与“活”和“课堂效益”问题。所谓“实”就是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要尊重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语文不能以“浮躁”的形式来代替语言的训练。所谓“活”就是放飞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的空间,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判断、思辩所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活”还指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精神建构。   其实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课堂教学“为谁而教”。是为教师的功利而教,还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从功利上来说,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为我而用”。从发展上说,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向的是学生的生活与未来。那么学生的“生活与未来”是教师已经设计的吗?生命在别人的关爱下,最终要靠自己来主宰。生命的自我意识应该得到尊重。   从课程的意识来讲,教师、文本、学生、环境都是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那么教师要做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课程意识,让他们通过自我的感知、理解、体验来建构学习过程。这样来说,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学应该允许学生出错或有不正确的观点,当学生把问题呈现出来,引起了大家的思辩,这就达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生命的自我检验。教师的意识行为不能强加于学生,当然也不是“姑息”学生,问题要在对话中,通过思维的“碰撞”,自我化解心中的疑惑。   关于课堂效率,主要要看关注的是什么?你是关注教师的教,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你关注的是知识,还是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一堂教学,虽然学生没有完全学会规定的生字,但是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这不是更可贵吗?——为的是终身学习打基础     [片断二]: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   师:小稻秧为什么很高兴呢?   生:我知道,毛毛雨(喷雾气大夫)做了一件好事。   师:(认真)我是说他为什么高兴?   生:(高高举手)小稻秧被杂草害得脸上腊黄,心里很难过。   师:(耐心)我是问,小稻秧为什么很高兴呢?   生:因为杂草们被喷雾气大夫治死了。     这是出现了所问非所答的问题。无论这么说,学生的发言应当鼓励,虽然学生发言与问题不着边际,但这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表现。我感到学生没有注意倾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从学生反映的问题,引起的反思是:课堂教学应注意谁的问题?学生为什么要说自己的问题?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老师的问题,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那么教师为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呢?如果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更好吗?我们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主张自我提问、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提炼,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变教师的角色。这不是说教师的主导削弱了,而是把学生推倒主体地位,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来尝试学习,在学生出现困惑的时候,教师启发、点拨、引导。概括说“以学论教”。       [片断三]   师:学完了课文,大家伙说说谁最让我们敬佩?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我最敬佩喷雾器大夫,他挽救了小稻秧的生命。   生:我最敬佩杂草……   生未说完,其余学生开始小声议论。   生:杂草是坏东西。   生:他也是有生命的。   生:杂草会破坏庄稼。   生:他只不过生长的位置选错了。   师示意静下来,继续听这位学生说。   生:他们“一拥而上”、“拼命”,这些是说他们有团队精神。   师:很好,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我最敬佩化学除草剂,因为他才是除去杂草的功臣。没有他,再多的喷雾器也没用。   师:(点头)还有要说的吗?   生:我最敬佩小稻秧,他能给人们带来丰收,带来欢乐。   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   这是一个“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个性理解”问题。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前一段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与关注。我们追求的是个性化的教学,同时我们也关注学生健康的发展,注重完美的人格教育。在现实的教学中确实存在“文本价值”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我觉得在处理上应该“就事论事”。既不能“形而上学”,也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个性理解应该是遵循“自圆其说”,有一个“发散到认同”的过程。   学生对杂草的理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的,体现了个性化的解读。对学生的观点应该支持与鼓励,“真善美”与“假恶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与对比,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是受社会、法律、民俗、道德等条件的制约。   杂草对庄稼有害,但杂草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不能“拿来”呢?不是教育学生用这种精神去做有害的事,而是要做有益的事。   伊拉克战争说明,美国军人面对伊拉克的军人是“敌人”,而伊拉克的军人面对美国军人也是“敌人”,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的。   如果抛弃对人类的贡献问题,杂草与庄稼是谁的自尊问题。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小学教学也应渗透哲学的观点。            


【一堂有“争议”的课】相关文章:

一堂声乐课08-24

一堂有趣的课08-23

一堂难忘的课08-24

一堂有趣的课04-09

一堂安全课作文08-18

一堂有趣的课作文08-21

一堂课作文08-24

一堂难忘的课作文08-18

一堂难熬的课作文04-26

一堂有趣的课作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