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几点思考

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7 13:57:36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几点思考

 

 

2000年新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在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对实践活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易穿新鞋走老路,或是课堂竞赛不断、热闹非凡,或是将活动设计为智力训练,要求层层拔高;有些教师苦于找不到活动的素材,或疲于为活动准备材料,对实践活动望而生畏,不愿意开展;凡此种种。本文就此谈谈对“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1.从广义上来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沉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也许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捷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经历探索的“弯路”、“岔路”和纠偏的过程,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知识、建立数学概念,同时启迪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狭义上讲,实践活动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新大纲上提出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就是指的这种小课题学习。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如“教室的装修问题”,教师只给出问题情节:“我们的教室在假期里要进行装修,请同学们帮学校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至于装修时会遇到一些什么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采用怎样的策略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对教室装修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

1.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孩子们常会遇到的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某校响应上级的号召,建议在校小学生每人每天喝一杯豆奶,此事立即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许多人疑惑学校是不是为了赚学生的钱?学生每天喝一杯豆奶究竟有什么好处?有一天,几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一杯豆奶到底需要多少成本?”“我们怎样吃才合算?”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并由此引发学生开展了“关于豆奶工程中的数学”的课题研究。又如,某人想在学校附近开一家袜子店,请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这家店该怎样开生意才会好?这其中就蕴涵了许多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如操作类的:学了面积、周长与体积的计算后,可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如有几个包装好了的礼品盒,如何装进一个体积一定的大箱子;熟练了混合运算后可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的活动;认识了时间后可研究有关“钟表与时间”、“旅行与行车时刻表”等课题;学习了概率问题可让学生分析社会上一些模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等。

三、创设情境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四则运算知识。

3.创设大课堂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如“分数”问题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的分数问题。“关于行车路线的规划”,需要学生考虑公交车的行车路线、停靠站点、停车时间、车站距学校和家的距离等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四、促进活动中的数学交流是实践活动深入进行的基础数学之所以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应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景之中,鼓励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活动中,应看出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自己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时,不要批评而是提问,在向同学解释自己的策略时,学生就不得不重新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实践活动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就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以外的其他人进行调查、访谈,以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或开启自己的思路,以求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当今的信息社会直接用到原来学校学到的知识将会越来越少,因而让学生从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提高数学素养便显得十分重要。数学素养主要是指独特的数学能力,它既包括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应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策略。《小学数学教育》200年第4期

     


【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几点思考08-18

网络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08-19

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08-27

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08-24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08-25

关于地理美育的几点思考08-20

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08-19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08-19

学校情感德育的几点思考08-20

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几点思考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