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

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

时间:2023-02-27 10:13:1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其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其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试对这两条教学策略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假设”的初步检验。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 “质” 和 “量” 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以便为研究教学、精选作业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过去我们长期奉行强制性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正像古人所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近年来,上述两条教学策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对两条策略的兴趣,逐渐转变成为对数学的兴趣。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有许多证据支持学生所发生的这种积极变化。以下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成绩一直不太好的某学生说:“过去我们的数学作业不仅量大,老师还逼着交,没办法只好抄别人的。现在我们把过去只重视‘交没交’,变成了关心‘会不会’,这是个质的变化,作业量虽小了,但却练得实了。”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却有另一番积极的评论。如一位学生说:“我最欣赏老师让我们找症结这一条,它不仅有效杜绝了抄袭别人作业和凑结论的做法,而且还诱导我们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许多作业题都是在一步步寻找症结中解决的。”平心而论,虽然考试成绩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进步。笔者所教班的统考平均分高于兄弟班10分之多,至少可以作为学生发生积极变化的证据。其次,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习惯也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面对一时不会做的题,这些学生能一反过去的知难而退或盲目抄袭,变得能深入思考,直至问题的解决。少数优秀学生在难题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跃跃欲试、坚韧不拔、必欲攻克而后快的钻研精神,更属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两条策略的精髓是“精练”与“反思”,而且反思愈深刻,练习就可以愈精巧。因此,能否使全体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是两条策略能否实现既“减负”又“增效”的关键。实践中,总有个别学生钻“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的空子,而不去认真分析症结,这是两条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肯于刻苦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其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其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试对这两条教学策略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假设”的初步检验。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 “质” 和 “量” 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

[1] [2] 下一页


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以便为研究教学、精选作业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过去我们长期奉行强制性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正像古人所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近年来,上述两条教学策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对两条策略的兴趣,逐渐转变成为对数学的兴趣。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有许多证据支持学生所发生的这种积极变化。以下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成绩一直不太好的某学生说:“过去我们的数学作业不仅量大,老师还逼着交,没办法只好抄别人的。现在我们把过去只重视‘交没交’,变成了关心‘会不会’,这是个质的变化,作业量虽小了,但却练得实了。”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却有另一番积极的评论。如一位学生说:“我最欣赏老师让我们找症结这一条,它不仅有效杜绝了抄袭别人作业和凑结论的做法,而且还诱导我们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许多作业题都是在一步步寻找症结中解决的。”平心而论,虽然考试成绩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进步。笔者所教班的统考平均分高于兄弟班10分之多,至少可以作为学生发生积极变化的证据。其次,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习惯也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面对一时不会做的题,这些学生能一反过去的知难而退或盲目抄袭,变得能深入思考,直至问题的解决。少数优秀学生在难题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跃跃欲试、坚韧不拔、必欲攻克而后快的钻研精神,更属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两条策略的精髓是“精练”与“反思”,而且反思愈深刻,练习就可以愈精巧。因此,能否使全体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是两条策略能否实现既“减负”又“增效”的关键。实践中,总有个别学生钻“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的空子,而不去认真分析症结,这是两条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肯于刻苦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上一页  [1] [2] 


【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相关文章:

[中学数学]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08-17

增效减负,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08-15

减负增效——谈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08-17

小小“作业免写券” 减负增效好办法04-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立足课堂,减负增效08-24

中学教育减负增效的思考08-20

浅谈小学语文减负增效05-31

减负增效心得体会01-20

减负增效心得体会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