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对比03点拨04

对比03点拨04

时间:2022-08-17 14:28:4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比03点拨04

对比03点拨04 

   近几年中招语文试卷特别是去年的试卷对考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往年(特别是去年)考过的内容不会再考了,因而在复习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没有考过的篇目和知识点上。二是往年(特别是去年)那些新颖题型,会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得以保留和发展,考生应该适当地比较一下往年(尤其是去年)的中招语文试卷,挑选一部分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适应这类新题型。 2003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对今年的中招语文考试可能会有较强的导向性,今年要参加中招语文考试的考生应该注意这些变化。 2003年的中招语文试卷分为三个部分: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6分,阅读(含现代文和古诗文)44分,作文40分。 ?荩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包括字音、修改病句、古诗文背诵默写、句子仿写、《教学大纲》推荐的古典名著的课外阅读等五个内容。其中字音、修改病句、句子仿写是学生经常练习的内容,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和古典名著的课外阅读的得分情况相对较差,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第一,关于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有三种类型: 一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原诗文。例如第3小题的(1)题: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是给出要求和提示,要考生在理解原诗文的基础上作答。例如第3小题的(3)题:  《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三是开放性的试题,给出要求,由考生根据自己在古诗文方面的阅读积累情况答题,只要符合题干要求即可,不局限于课内必读、必背的篇目。本题的设计意在鼓励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例如第3小题的(5)题: 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风”“雪”的句子,请各写一句。(课内外均可,本试卷出现的及答其他题时用过的除外) 风: 雪: 此类题型,考查的内容既包括某类具体的事物、时间、地点,甚至是一个字、一个词语,又可以是抽象的哲理、感情等。对这类题型的复习,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如按描写风花雪月、山川河流、四时风景、忧国之心、报国之志、情操修养等类型整理。 古诗文背诵默写满分是6分,平均得分是2.9分,得分率在所有小题中排在倒数第二,得分率是很低的。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重背诵轻默写”,因而造成一字之差整句丢分的现象。如:“留取丹心照汉(汗)青”“身事(世)浮尘(沉)雨打平(萍)”“不见夕(曦)月”“花落直(知)多少”。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在会背诵之后及时地把训练重点转移到默写上来,以默写促背诵,以默写巩固背诵的成果。 第二,关于古典名著的课外阅读。 根据去年考生使用的《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试卷设计了两部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的试题,以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促使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例如第5小题的(1)(2)题: 《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此题的得分率只有52%,排在倒数第四。这是历年来第一次出现的题目,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考查《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的试题可能会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保留下来,考生一定要认真读一读这些推荐的文章和书籍。当然,由于试卷的篇幅的限制,考查的内容仍然会以名著中的主要人物、重点故事情节为主。 ?荩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2003年中招语文试卷阅读的现代文部分考查的是三篇课外文章,今年仍然会全部采用课外文章。这些试题主要采用开放性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内容涉及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等。例如第10小题: 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 显然,这样的题目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它完全是开放性的主观型题目,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2004年中招语文试卷中这种类型的题目可能还会出现,考生应该注意加强这种类型题目的训练,主要复习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比如字词、拼音、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等,重在把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上。 ?荩古诗文阅读赏析 2003年中招语文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现行教材中的新增篇目。古文阅读的选文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节选),古诗文赏析的诗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主要考查了词义理解、句子翻译、文意梳理、文化常识等,题型有选择、翻译、问答、概括、赏析等。如第22题: 作者写所见山之“高”、水之“大且深”的目的是什么? 此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而且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所选文段乃至全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本题共2分,得分率是33%,是所有小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个。 考虑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词语、翻译几个句子、背诵几篇诗文,还要注重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为此,试卷设计了两个小题来体现这个目的。如第23小题: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除“三苏”———苏洵、、苏辙外,还有 (该空写出一人即可) 此题虽然是识记性的题目,但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关诗文分布在各册教材中。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文的时候,对“唐宋八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而要正确回答此题,则不但需要具备“唐宋八大家”的知识背景,同时还要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概括的能力。所以此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识记题,而是把知识识记、文化积累、教材梳理、知识概括等能力结合起来的题。 又如第24小题的(3)题: “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此题属于诗歌赏析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赏析和表达能力,把“赏析点”用具体的问题来代替,从而降低了试题难度,有利于学生有话可说,顺利答题。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诗歌赏析题在各省市中招语文试卷中可以说是方兴未艾。2003年各省市的中招语文试卷中这种题型出现了很多,估计今年我省中招语文试卷还会出这种题。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 由于我省所用的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两种版本,中招考试时要兼顾到这两种教材,所以,古诗文的复习应多关注这两种教材中的共有篇目。此外,有些古诗文名篇以前多次考过,再考它们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复习时应向新增篇目倾斜。                  


【对比03点拨04】相关文章:

对比的作文06-06

对比优秀作文08-29

对比手法的句子06-02

对比产生美作文05-05

对比手法的句子06-18

水的对比作文08-22

新材料作文“面试”思路点拨与佳作展示08-23

2013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08-15

作文技巧之请试试对比08-18

词语的造句以及词语的对比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