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

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

时间:2022-08-17 15:09:4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

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
  
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主任 董静

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

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给宣武教育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为课程改革实验保驾护航。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研员提出新挑战

为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委提出了:政府行为推动,教研部门护航,以科研为先导,以校为本,促进3个发展、实现3个转变的工作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研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转变、实现课程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全区教研员努力学习、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验,明确职能,找准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形成4点共识。

1.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新课程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教研员在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研员必须先行领悟新课程理念,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体系。

2.教研员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研员不再以“专家”“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而应与教师建立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氛围,尊重老师,关注教师需求。教研员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吸纳实践的例证,完善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修正,教师在与教研员的交往中,摆脱教而不研的被动局面,提升教研水平。

3.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理论工作者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育理论的验证者和实证材料的提供者。教研员头顶理论、脚踩实践,起着内化理论、引导实践的职能。

4.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要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地回归理论,反思教学实践行为,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在亲身参与课改实践研究中,与教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明确教研工作重心,把培训贯穿始终

针对初次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均是“一级培训”,教师还难以完全把握课程改革实质的实际,我们拟定了“三全”即:全员、全面、全程;“两互动”即:学习与实践互动、观念与行为互动的培训原则,采用自修反思、参与分享、实践领悟、研训一体等多种方法。在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由区教研员主持操作层面的新一轮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1.实践中培训。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迈好课改“第一步”,一时间成为我区实验教师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老师们最感困惑的问题。在教研员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教研室于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出示体现“挖掘、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学习资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基本理念《数一数》数学课;落实“活动中学,游戏中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和落实新课程阶段目标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语文课及英语、音乐、美术各学科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课堂教学实例,在实践中解读新课程。

2.研讨中反思。采取参与互动的教研活动方式,由灌输式向参与式转变,由教研员“独唱”,向与教师“合唱”转移,从单程传递,为多向交流,让实验教师在共同交流、研讨中,反思教学行为。从新学期伊始到现在,参与互动的区域性教研活动50余次,实现了以共同商讨促思维碰撞、认识聚焦;以共同交流促信息传播、资源采集;以共同总结促认识生成、行为转变。在反思中认识新课程。

3.困惑中学习。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问题与困惑不断产生,我们积极应对,深入学习,回归理论,对比分析。针对问题与困惑组织实验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转变学习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在新课程观下如何认识实施评价》等专题讲座。在学习中理解新课程。

4.领悟中探索。开展课任学科横向联合的教研活动,是探索教研工作方式改革的又一尝试。首先,新课程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从人的素质需求出发设置相应课程,解决传统教育中独立分科教学产生的问题,即所谓的学科本位问题,提倡课程的整合性,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这为我们进行多学科交流,建立了理性认识基础。其次,课程的综合性也提出学科交融的需求,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学科间的交融。再者,通过实践证实学校、教师对学科融合探索,活动过程中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是空前的,课后踊跃的研讨也反映出特有的积极性。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是一种新的形式,它将对今后的学科教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以校为本,建立校本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建立校本科研、培训和教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的取向。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教科研工作方式的转变,将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明确职责,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发展校本特色。开展校本系列研讨活动。调动学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生机与活力,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构建校本课程,形成校本特色。采取自定主题、自定攻关学科、自定展示形式的'三自定'原则,及时组织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系列开放研讨活动。9场18节现场教学课例,辐射内容面宽,既涉及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课程,又有地方设置的科学与英语,还包含校本课程,如:古诗诵读、形体训练、艺术欣赏、探究课;课时由20分钟、30分钟、35分钟、40分钟,时间不等,全予展示。课程改革实验系列研讨活动,为探讨课程改革创设宽松氛围,搭建宽广平台。

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研工作方式,只是刚刚起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长期系统工程相比,任务还很艰巨,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力求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创造性的突破。

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力求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创造性的突破。


【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研工作方式】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08-23

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08-17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08-24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分组教学的探索08-20

适应入世新形势   探索办学市场化04-16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08-17

适应市场需求、探索驾校发展新路子08-18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开题报告08-23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08-2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索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