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

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

时间:2022-08-17 15:19:0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德育功能的转换问题。德育功能乃教育者在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定势于政治倾向性方面。更有甚者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用读报纸、讲形势代替德育课,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滞留于表层现象和形式,违背了德育活动规律,致使德育工作一度陷入误区。我们知道:学校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 者在德育活动中各具功效。德育内容首先源于生产实践活动,又服务于一定社会生产,其中道德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方法,政治教育是方向,它们之间的作用不可替代,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德育内容的有机整体,并产生不同的效能,我国德育的功能制约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德育功能必须服从于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决定了一定时期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而教育方针又是一定历史时期党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所以,德育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教育方针的要求开展活动,以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同时,德育功能的实现和转换要受其内在变化因素的影响。德育功能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德育目的的稳定性。德育价值集中体现在培养为本阶段服务所需要的且具有符合本阶段利益的道德标准、政治倾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才,以满足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这是由德育功能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二是德育内容的发展性。德育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比较稳定,但每一部分具体内容则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不同阶级和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道德、思想和政治的内涵不断变化,德育内容的发展必然促使德育功能产生变化。三是德育功能的层次性。德育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受教育者一定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和培养目标之基础上,对学生培养规格的规定影响德育功能的作用,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相应的品德标准。四是德育方法的灵活性。德育方法表现了德育的途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方法必然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由于德育自身内在规律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功能的发展性和时代适应性,德育功能的置换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德育功能的性质和发展动因为契机,根植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态势和生产关系变革之要求。

德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德育的政治功能越发倾向于经济性,通过经济职能实现政治目的,德育的生产日渐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在保持稳定、明确的政治方向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经济性功能。德育的政治功能是德育活动的主体性功能,随着社会政治活动重点的转移,德育政治功能的表现形式必将有所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工作中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工作,也是全国人民面临的最大政治任务,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尤其在当前形势下这种特点极为鲜明。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就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德育工作要突出这个核心,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密切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推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实现德育的经济价值,这正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显著特点之一。

德育活动本身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德育的生产性必须通过劳动力的中介作用并同一定的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价值。近年来现代大生产和高科技的发展加快了人类自身素质发展的步伐,作为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与过去相比较主要表现在: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思维方式、创造欲望、心理素质、精神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意义,人的内在素质和精神价值成为现代生产不可忽视的生产潜能,它是现代生产的重要生产构成要素,德育正是通过启迪、塑造、挖掘人的这些潜在因素,有效地作用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生产过程,使之转换成经济价值,社会越进步德育的经济价值越突出。

那么,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同智育和体育有何关系呢?一般来说,智育和体育是德育经济价值的基础,没有智育和体育良好、完美、和谐的发展,德育则难以很好实现经济功能。另一方面,德育在智育、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它制约二者能力形成的状况和经济功能实现的程度。人们对教育经济功能的认识始于体育和智育,通过人这个劳动力同社会生产力发生联系,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之和的认识上,认为智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脑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体育是训练和发展人的体质的重要手段,以此论证教育与劳动力关系容易使人们接受。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人们对劳动力价值因素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劣的情况下,人的劳动能力主要通过体力实现的,即人的肌体素质决定劳动能力的大小;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条件下,判断劳动力的能量主要通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越好,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高;现代大生产条件对劳动力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由智育和体育形成的人的劳动能力是有工具性特点,这种能力的使用和发挥程度,受德育过程所形成的人的品德素质的影响。

由此看来,对德育经济功能的剖析属于深层次的认识。智育、体育具备一定的生产职能,但作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并非机器,随时可以启动且不停地机械运转。

因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受高层次意识活动的支配,即人的道德价值、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的约束,它是人的一切行为的中枢,是指挥、协调和控制人的活动的核心,人的各种行为都摆脱不了这种控制模式,这正是德育功能作用之所在。德育的经济功能通过五个方面实现的。一是加工、塑造劳动能力。人的教育过程是劳动力的造就过程,对尚未成年的劳动者施以德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我约束力,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养成认真扎实、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坚韧不拔的作风,训练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思想素质,这些方面从外在分析表现的是一种学习态度,从内在分析则表现为劳动力的再生产性,德育过程直接影响上述问题的效果,表现了德育功能的潜在经济性。二是积极调动人的劳动能力。人的劳动受一定劳动目的和劳动需要的影响,当个体的劳动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时,劳动者将会付出较高的劳动热情,发挥现有的劳动力积极创造劳动成果。由于人总是受社会阶层、地位和价值观的制约,个体的劳动意愿决定了劳动的时间强度、数量和质量。当一个人因个人意愿和价值目标的冲突,拒绝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即使本人劳动能力很强,其劳动价值依然为零,甚至产生极大的负效应。这种情况下的德育工作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思想上的沟通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三是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现有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是德育工作的一般要求,德育经济功能的高层次体现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产能动性,把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全部调动起来,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活动,科学技术的发明到生产应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经济的腾飞需要以人的开拓性为基点,德育目标要立足于人的潜能的挖掘,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的内在需要。四是协调经济管理活动。社会分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分工就越细。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趋向社会集约化,协调自我行为、协调个人与他人利益以及同集休利益的关系十分重要,德育作用于价值目标的内化影响,取得个人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将会大大提高生产劳动效率。五是更新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玫革,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属于意识形成的范畴,陈旧的观念意识限制人的开拓思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我国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观念的冲突,固有意识往往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习惯势力。德育内容要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不断注入适应时代精神要求的新鲜血液,促进观念体系的更新。当前经济领域逐步强化了民主观念、科技观念、法制观念、价值观念、联合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市场观念、信誉观念、效益观念、主体意识、开拓精神等,这些观念意识是在道德价值判断的交锋中完善的,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

其实,德育的经济性不是今天才提出的热门课题,德育内容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生产范围的扩大和进步,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透过德育内容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渗透着显著生产要求和合作特征,溶政治思想与生产性于一体。传统德育一方面突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阶级观念等鲜明的政治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纪律观念等与生产接近的观念意识,要求人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今天德育内容在继承传统内容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主要增加了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科学观念、参与观念等现代意识,使德育的内容更贴近生产和实际需要,代表未来生产发展的要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

可见,德育的经济功能不是不存在,而是人们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领悟,被一 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性所淡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透过德育政治功能的表现形式,解剖其经济功能结构的实质。德育的经济功能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性反映的是对劳动力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决定劳动价值量;间接性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关系作用于生产力影响经济效果的大校德育功能的多元化不仅能调节自我价值,还能自觉调节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达到某种程度的默契和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目标。

德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的大小一般限制于德育内化的程度,不是所有社会个体实施相同的德育内容都能产生等同效果,这与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前期教育、个性特征、思想品质等状况密切相联。认识德育的经济功能有利于转变现代人的意识,把德育从独立的政治范畴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统一,研究德育经济功能的特点,则有助于人们澄清是非观念,明确任务和方向,科学运用德育功能,为完善市场经济服务。德育经济功能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德育经济功能的主导性。

人是生物有机体,又是劳动能力的载体,人的脑力和体力之和即劳动力,其中体力主要指人的身体素质状况,脑力涵盖了两层意义,一是指贮存科学文化知识和运用思维能力;二是指与社会目的相联系的品德,而品德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决定人的知识、能力和专长的服务对象或目标。所以,德育效果直接牵制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它是劳动者主体活动的指挥中心,通过意识活动调节人的思维,支配肌体的运动,决定劳动能量的释放、指导人的经济行为。

2.德育经济功能的潜在性。

德育的经济功能并不产生于德育过程,而是通过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使之内化为人的心理需要,这种观念意识附着于人脑之中,不能从外观显现,呈隐性状态。因而人们不易直观考察。当劳动力一旦与物质生产过程连结,德育的生产阶值便会呈现出来,主观意识依照个体价值的需求,协调大脑积极思维,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产生经济效益,现代企业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祟质的提高,实质上是在进行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价值、道德规范是潜在的经济价值,与生产结合随即变成现实生产力。

3.德育经济功能的社会性。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社会阶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差别较大,决定了人的生产目的和劳动态度,任何一个人不可进行脱离现实的劳动,劳动行为必然从属于一定的价值需要,外在强迫的劳动与内在需要的劳动,其劳动性质不同,创造的经济价值绝然不同。生长于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人,必须明确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行为必须同国家需要结合。这样才能使个人需要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德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将来全身心地投入经济建设之中。

4.德育经济功能的间接性

德育的经济价值十分特殊,它不能在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

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控制个体与社会团体的利益关系实现的。德育是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个体而言,它必须依靠活的劳动力肌体和一定脑力的中介作用才能体现出价值来;另一方面,它是通过培养人的观念意识,训练人的行为道德习惯,自觉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自我约束个人行动适应生产要求;第三是通过培养高层次管理人员,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建立社会新秩序,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提高经济效果的目的。这些特点都反映了德育经济价值的间接作用。

5.德育经济功能的长效性。

人的品德形成后,会长期控制人的行为,甚至终生产生走向作用。道德品质一般比较稳定,受外界因素干扰少,能够持续保持已有的人格特性,良好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财富,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培养青少年较高的道德规范,是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6.德育经济功能的整体性。

德育经济功能具有多层次的表现,首先是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较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协调发展。其次是有利于集体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国家利益是建立在集体利益发展之基础上。最后德育经济功能的个体体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情操,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社会同样会给予个体劳动者以较高的经济报酬享受等价的劳动待遇。因此,德育的经济功能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也能不同程度地具体表现出来,这正是德育经济功能的多元性。

总之,德育对经济发展具有综合性的作用,它是现代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条件,这是被实践所证实的客观事实,但德育经济价值不易量化,只能做定性分析。

重视德育经济功能的研究对转变人的德育政治化认识定势极为有益,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极为复杂,我们必须注意处理传统德育与德育发展的关系,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关系,德育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关系等。在道德意识与道德价值的判断过程中,要注重吸收、继承、批判与发展的关系,促使学校德育顺应时代的召唤,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改革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恰当处理人在社会化进程中的矛盾,摆正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位置,使德育工作迈向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之路,此乃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相关文章:

论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的内在逻辑08-18

论《数学之美》08-24

论藏族历史发展的开放特征08-17

论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08-27

有效课堂中的德育功能初探08-20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08-18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上)08-17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下)08-17

论同心同德之团队建设08-17

论“追星”之现象作文1000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