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时间:2022-08-17 16:24:1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李希贵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听语文课,学习生字词,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

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同学们研究各自记忆生词的方法。

其实,在这两个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目中有人”,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我想起了课堂上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师要同学们按照统一的方法记忆“蛙”字时,大家齐背老师早为之编好的口诀,不想一个小同学“呼”地站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妈叫夏永桂,‘桂’字换换偏旁就是‘蛙’字。”这下惹出事来了,老师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些同学站出来:“老师,我爸爸书房里挂着一张画,画的就是青蛙和荷花,上面的‘蛙’字写得特好玩。”“老师,我奶奶说青蛙肉不能吃。你看它带一个‘虫’字呢。”……这些同学似乎在告诉老师,口诀是不需要再继续背下去了。我们记住了,但不是按照口诀记的。

知识是客观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

我又想起了听一年级语文课时,发生在我身边几个孩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何谓“小池塘”。争论的内容很简单,又很重要,因为“小池塘”正是课文的题目。有的说,小池塘就是小河;有的说,不完全是小河,是河边;还有的孩子显得神秘兮兮,说小池塘其实就是一种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可惜,课已经上完了,孩子们只好留下这样一些本不该留下的知识遗憾。我翻了一下教材,其实,在这一课的前面,就是《雨点》一课,前两句就是“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我再往前翻,在“识字4”里,早就有这一个“池塘”而且是被列入生字表的。这就怪了,经过这么一些回合的折腾,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啦,为何就是不把它教给学生?当我课下问老师时,老师显得很吃惊,他不相信孩子们竟然不知道“小池塘”为何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小池塘”是南方的称谓,对北方的孩子们来说,一个水湾而已,天天都能见到的东西,一改称池塘,就云山雾罩起来。可我们当老师的站得太高了,以至于漠视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心中的幻想,甚至于对他们身边一些真实的问题,我们也不曾认真地对待,我们脱离孩子们的世界太久了。

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还算是教育吗?忘记了孩子的教师,当然就不能称之为教师。平等、民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这些理念我们不知何时已经把它丢弃,又怎么把它捡回来,想到这里,我真的出了一身冷汗。

(摘自《山东教育》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