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重提准确把握教材

重提准确把握教材

时间:2022-08-17 16:24:5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提准确把握教材

重 提 准 确 把 握 教 材           ——谈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大修订教科书的使用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在倡导“大语文教育观”背景下,在倡导“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的同时,仍要十分重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利用教科书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智慧。而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准确把握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修订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语文学科基本特点最为科学的概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大修订教科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1、人文性的体现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如课文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和平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有一定数量的选文;增加了情感性、哲理性的选文,反映亲情、友情的课文比以前多了,反映人生智慧的课文也比以前多了。课文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丰富人文性的内涵,使学生在读书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是体现在“预习”和“思考 练习”中。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探究天性,就是对人性的尊重。预习·思考练习题中的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文性。 2、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集中体现在课文的预习·练习中和运用·积累中。 二、 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特点 大修订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年段目标的整体性,原大纲是每个年级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通过教科书把目标具体分解到一系列的读写训练项目中。新大纲只有年段教学目标,读写训练项目比原本少 ,每篇课文的教学,每次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都着眼于年段的整体目标。 二是三个维度的整体性。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个整体,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二个整体。 三是听说读写是一具整体。在阅读教学中,讨论交流,就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小练笔,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 要准确把握课文 原教参教材说明部分写得很详细,为老师理解课文提供了帮助,当然也带来了副作用,即老师对课文的繁琐的内容分析也因之有了依据,新教参为了革除原教参所带来的弊端,教材说明部分写得很简略或比较简略,对课文思想内容只是概括说明,没有详尽的分析。这对老师独立钻研课文留有余地,但也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教师自学的阅读能力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准确把握课文,一是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对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能只是大体上知道它的意思。二是要准确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三是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准确把握课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以已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现实的。 四、 要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教学法的特点 教科书中蕴含哪些教学法的因素,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目标因素,课文前面的预习·思考·练习蕴含目标因素,因此要钻研预习·思考·练习题,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目标教学,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是提高重点和疑点,预习中提示重点,让你想一想重点,自己能读懂多少,思考·练习再提示重点,引导你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十一册《开国大典》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写下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思考·练习的要求是“读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讨论交流。 三是激发学习兴趣。修订大纲非常重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大修订教科书有充分体现。(1)课文的预习或是提供背景材料,或是提示课文内容要点,或是设置悬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思考·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而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四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合作探究。 新大纲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为落实新大纲精神,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引导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形式,如:提出问题供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提示探究的重点和探究的方法,提示是自主读书探究还是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等。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达到在读中感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少作思想内容的分析,是对教师能言之的,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读中的悟,就是傻读、导读,是对新大纲的曲解和误解。 五、 要准确把握作业特点 大修订教科书课文后面的作业,主要形式有二:(1)思考性的作业,这类作业,从内容上分,一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整体感知,二是对重点词、句、段、含义和表达特点的领悟,三是引导学生想开去,说说自己的见解。(2)读、背方面的题目,默写、抄写等书面作业,教材中出现的作业形式是基本形式,教学中可以加以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思考题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要求积累词句的题目,可以改为问题,填空题的形式。 “多读书,少做题”,“多”与“少”是相对的概念,不要把它绝对化。“多读书”,含多读中的悟,“少做题”,少的是机械的琐碎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智慧的题目还是有必要做,这类 还比较少,需要老师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