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

《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

时间:2022-08-17 16:32:1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

依据教材实际设计不同教法 ——刘克《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 钱芹书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什么样的地方叫草塘?生:长满野草的低湿地叫草塘。 师:课文中写的是哪儿的草塘?生:文中写的是北大荒的草塘。 师:那么,这北大荒的草塘究竟可爱在哪儿呢?我们现在来学习课文。同学们先默读第一段,然后说说“我”初到北大荒时有什么感受。生:“我”初到北大荒时感到一切都不习惯。师:用小丽的话说就是——生:“呆腻了。” 师:怎么理解“呆腻了”?生:“呆腻了”就是呆得厌烦了。师:(板书:厌烦)“我”为什么呆得厌烦了?生:是因为“我”对北大荒还不够了解,觉得这儿没意思,所以感到厌烦了。 师:说得对。而正在“我”闲得无聊时,小丽提出到野地里去散散心,“我”欣然同意了。那么,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感受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 师:这段主要写什么?生:这段主要写草塘的景色。 师:(板书:草塘)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出了草塘的特点?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师: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生:(齐)大、美。师:(板书:大、美)文中哪儿写草塘的大?生:文中的比喻句“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是写草塘的大。 师:那么谁能联系大海来说说草塘是怎样的大?生:大海非常辽阔,一望无际,这草塘也是辽阔无边的。 师:当你站在海边向远处望时,给你的感觉是——(教者打手势启发学生思考)生:水天相接。 师:这草塘怎么样呢?生:也是水天相接。(多数学生笑并举手) 师:哟,是水天相接吗?生:(自己纠正)不,应该是草天相接。师:对。同学们看看课文哪句话是在写“草天相接”?生:“浪花……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这草塘可真大啊,像大海那样一望无际。那么文中的“浪花”指的是什么?生:“浪花”是指那生长得十分茂盛的草。 师:你们把作者描写风吹草动的词画出来。生:我画的词有:“欢笑”、“翻滚”、“涌向”。生:我还为他补充一个词,“赶着”。 师:好。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些词的?先说说草怎么会“欢笑”?生:我认为风吹草动,草就互相碰撞、磨擦,发出“哗哗”的声音,像是在欢笑。 师:这是什么写法?生:这是拟人写法。 师:好。把下面的几个词连起来说说。生:(边说边打手势)当风吹来的时候,这草塘里的草一起一伏的,就像海上的波浪那样翻滚着,而且是层层叠叠不断地向远处滚去,所以是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部分,体会一下这草塘的大和美。(自由读后,教师又要求齐读,并要注意重点词语。) 师:作者在这部分中通过几个动词把草塘写活了。这是什么描写?生:这是对事物的动态描写。 师:说得对。你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草塘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生:作者抓住了草塘颜色的特点,也就是抓住“绿”来写的。 师: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草塘的“绿”?生:(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 师:啊,举目一望,这草塘绿得那么旺盛,绿得那么有生机。再由近及远地看,草塘的颜色怎么样?生:(读)“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 师:这满塘的绿草,为什么绿得不一样呢?生:我认为是光线的问题,光线强的地方颜色就鲜艳一些,反之就暗一些。生:我认为是风吹过草塘,草一起一伏,颜色就发生了变化。 师: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课文中应写成“·有·的呈鲜绿色,·有·的呈翠绿色,·有·的呈墨绿色”。可是课文写的是:“近处的”,“远一点儿的”,“再远的”……是有层次的。再想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学生先是沉思,而后举手。)生:我认为是视觉关系。 师:思路对了,接着说。生:我们看近处的草颜色浅些,看远处的草颜色就深些。师:说说什么原因。生:我们看近处的草看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都呈现在眼前,所以那颜色是鲜绿的;而越远处草就越密集,颜色就越深。 师:嗯。你们看,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才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这一色彩的微妙变化把草塘的整体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组成了草塘那特有的画面,使整个草塘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谁愿意读读这几句,要表现出这草塘的美。(生读“仔细瞧……跟蓝天相接”。)师:读得比较好,应该把写颜色的词语的重音读出来,谁再读一遍。(生读一遍,读得很有感情。) 师:她读得怎么样?生:读得好,有感情。师:好,我们就像她这样读。(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啊,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说明你们也喜欢这美丽的草塘。所以“我”目睹了这美丽的草塘后,情不自禁地说——生:(齐)“这草塘真美啊!” 师:“情不自禁”怎样讲?生:“情不自禁”的意思是激动的感情自己抑制不祝生:它是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师:那么“真美氨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生:赞叹、赞美……师:(板书:赞美)可小丽却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她认为什么时候最好呢?都讲了哪几件事来说明的呢?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生:(默读后回答)小丽说北大荒的春天和冬天最好,因为春天可以用瓢舀鱼,冬天可以捉野鸡、逮狍子。 师:(板书:春天、冬天、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三件事都写进去了?读一读。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师:结合课文,说说这三件事是怎么回事?(学生纷纷发言,不但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谈了这句话和全段的内在联系。)师:好,学到这里,你能不能用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概括出这两段的内容。生:草塘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师:(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还可以怎样说?生:北大荒的草塘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师:说得很好。也正因如此,小丽自豪地说——生:这北大荒的草塘好得“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师:小丽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也觉得北大荒神秘莫测,乐趣无穷。而这北大荒的夏季到底怎么个好法呢?我们来看第四段,默读后说说“我”又看到了哪几处景物。生:“我”又看到了水泡子和小河。师:(板书:水泡子、小河)水泡子有什么特点?生:水泡子里的鱼多。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鱼多?生:从“挤挤挨挨”这个词看出鱼多。生:从“我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这句话看出鱼多。 师:你抓的词是——生:两个“不妆。师:好,还有吗?生:“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这句话也说明鱼多,如果鱼不是特别多,他不会惊叫。 师:这是从“我”的感受上看出鱼多。生:从“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看出鱼多。因为这是个不大的水泡子,却有好几种鱼,所以说鱼很多。生:我从“波光粼粼”这个词看出鱼多。 师:你具体说说看。生:这个水泡子里的鱼多,把水面搅得动荡起来,再加上鱼鳞的闪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就会波光粼粼的。生:从“逮”这个词看出鱼多,他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就能捉住鱼,说明鱼很多。师:鱼这么多,这么好逮,以至篮子装满了,“我”才恋恋不舍上了岸。“恋恋不舍”怎么讲?生: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师:(板书:留恋)“我”对北大荒的草塘的感情更进一步了,而“我”上了岸又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条小河。师:读读书上的句子。(生读:“我举目四望……出现在我的眼前。”) 师:“奇迹”怎么讲?生:想象不到的事情。师:这条小河什么地方令人想象不到?生:它是隐蔽在芦苇中的一条小河,令人想象不到。生:它是那么清澈,令人想象不到。 师:(板书:清澈)读读写小河清澈的句子,并说说这是什么句式?强调什么?生:(读句子)这是排比句式,强调小河的清澈。师:谁再来读读这个排比句,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要重音朗读。(生读排比句) 师:这小河美吗?生:美! 师:奇吗?生:奇!师:那好,我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同时要想象一下这美丽的画面。(指名读这一段) 师: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生: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草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中倒映着绿草、蓝天和白云。(师打开投影仪,出示画面。) 师:是和这画面一样吗?生:嗯,差不多。生:老师,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比这还要美。师:哦,那么你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生朗读,特别有感情。) 师:看来你脑海中的画面的确很美。 同学们拿好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师:面对这清澈的小河,我忍不转—生:“想捧起……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师:但是——“我犹豫了”。“犹豫”怎么讲?生:“犹豫”就是拿不定主意。师:“我”为什么犹豫?生:因为“我”生怕弄坏眼前这幅美好的画卷。 师:“生怕”的近义词有哪些?生:有“恐怕”、“很怕”。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生怕”而不用其他词呢?生:因为“生怕”表达的程度比其他几个词表达的程度深。 师:“我”为什么怕到这种程度?生:因为“我”太喜欢这条小河了。生:因为“我”已被这条小河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所以生怕这美景被破坏了。 师:说得真好。(板书:陶醉)联想一下全文,“这幅美好的画卷”仅仅是指这条清澈的小河吗?生:它指的是整个草塘的景物构成的一幅美好的画卷。 师:“我”愿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表达了对草塘无比喜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我”仅仅是喜欢草塘吗?生:我认为全文表达了“我”对北大荒的热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这也就是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生:中心思想。师:好,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我们一起根据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可爱的草塘风情画。贯穿全文的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对草塘不断认识的线索,是一条“明线”;另一条是“我”对草塘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互相渗透,使景与情步步升华,证明了北大荒的草塘——生:(齐)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师:的确是个——生:(齐)可爱的草塘。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法,对一篇具体的课文也要根据各段的语言和内容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地去设计教法。在这方面,刘克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第一段,刘老师根据课文开头内容简单、语言浅显这个情况,通过提问,侧重使学生了解“我”初到北大荒的感受(呆腻了,没意思)。同时,用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这一段是略讲,处理得很恰当。第二段,课文的内容主要是写草塘的景色。写景色离不开描写的词语,因此,刘老师根据这个情况,侧重让学生抓住形容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去感受草塘的美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出了“浪花、欢笑、翻滚、涌向、赶着、情不自禁”等词语,并理解了这些词语所指的事物,从而获得了对草塘的总体感受:大、美。第三段,课文主要是总括叙述北大荒物产丰富,是第二段的进一层发展。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让学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的含义,同时通过造句练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的递进关系,培养了理解课文内在联系的能力。第四段,课文主要是通过写捉鱼的情景,体现北大荒物产丰富。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引导学生找出写鱼多的语句,通过分析,体会物产丰富。学生找出了“挤挤挨挨”、“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等语句,进一步体会到草塘的美,北大荒的确是物产丰富。 在理解词句、掌握内容、体会感情的同时,刘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把理解的东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印证、强化了理解。此外,在这段教学中,刘老师还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启发学生理解了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的作用,学习了语言表达的方法。这些教学设计,都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阅读教学有其基本的原则,但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侧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切忌千篇一律。

《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