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时间:2022-08-17 16:38: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李静艳
上海正在进行的课程教材改革旨在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上海的实际提几条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第一,加大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据统计,学生在校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语文是大学科,占的课时最多,所以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虽非一无是处,终属小修小改较多,总体突破不大。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质的训练:教学媒体、手段单一;教学节奏拖沓;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如,课堂中的主人究竟是准?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际中,究竟谁围着谁转?教师手捧教案,当然绝不否认认真备课的重要。但教师究竟是目中有“人”,教书育“人”,还是像节目主持人那样,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0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

怪学生“启而不发”。又如,教师强调教学进度紧,时间来不及,上课时提问、谈话、?训练反馈等总让好学生承包。?有人听课更是如此。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是个绝然不同的概念。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师的很多课堂用语、指令式表扬,一 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都说明教学观念还需要更新。

具体如何操作,我个人认为,当前要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每一个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人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化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在教师点拨下,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质。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反之,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

如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真正读懂,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自己不主动质疑。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现在教师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教学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实质上,指导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新旧知识之间发现矛盾,能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

如《中彩那天》,父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却“神情严肃,没有一 丝一毫的喜悦”,还“咆哮着叫儿子滚开”,这不是很矛盾吗?当汽车还掉以后,“这是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一对反义词又是一个矛盾。又如《天窗》一文,描述透过天窗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神奇的夜”,而以往学到的知识都是“寂静的夜晚”,这又是为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实质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通过读书、领悟,解决了这些疑问,就获得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是:“自学——质疑——导读——释疑——悟读——练习(应用)一一存疑”。这样周而复始,螺旋上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力。

具体教法可以多样。但模式、规律相通,而核心则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掌握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这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前提。

3.使课堂形成最佳学习氛围。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为其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矗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力主要渠道,以素质教育为战略目标,加大改革的力度,使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何况,多读多写就是学好语文的传统经验。但目前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而课内的阅读量又偏少。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材的篇目减少,识字量减少,作文的次数更少。然而,减轻应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前提则是为了提高质量,所以对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的大运动量训练应该彻底摒弃,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大大得益。

如在低年级可以开发学生的早期间读。低年级应保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应让学生多读注意的读物和儿童书报等。可以在课内加强指导、因为低年级的课文结构相似,往往是通过举一反三来说明一个道理,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去搞一些形式化的“训练”。如果能扩大一些容量,加快一些教学节奏、腾出一些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扩展阅读,效果将会更好,反之,将“阅览与自习”“语文活动课”都用作补课,恐怕就会得不偿失。

而中、高年级则要进一步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所谓真正的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地读。持久地读,有效地读;而阅读的方法可以有精读、略读。泛读……在阅读过程中作些读书笔记等。

第三,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其“童心”“童真”“重趣”。

作文教学历来流派众多,研究与争鸣一向十分活跃。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实际,讲究实效,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来改进作文教学。

作文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小学生应以“记真人,叙真事,写实景,抒实情”为宜。

但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项综合训练,有着双重转化的过程: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小作者的认识,再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即使有了生活与思想,但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是难以表达的,同时,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写什么”与“怎么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积累”与“倾吐”的关系,不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奉命作文,害怕作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个性,还其“童心”“童真”与“童趣”。

如一位二年级的男孩子,每天由妈妈骑着自行车送他上学,看到妈妈很累很忙,他就很动感情地写了一篇《假如我是一头大象》的短文。概述于下:瘦弱的妈妈每天急急忙忙地骑着老坦克送我去上学。我长得很胖,背上还背着个大书包,看妈妈累得直喘气,我真想变成一头大象,那该多好啊!让妈妈坐在我的背上,她的包挂在象鼻子上,我送她去上班……另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了一段话:“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累得直喊腰酸背痛。我很难过,可是又帮不上忙,后来我想,还是给妈妈敲敲背吧。我用力敲呀敲。妈妈笑了,说:‘舒服多了’。”

这两件小事都来自孩子的生活,却抒发了真情实感。不乏童趣,又体现了一 片赤子之心,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作文教学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写作动机,产生习作欲望,教师在作文过程中加以指导,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需要。

第四,严而有格,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奠定基础,教师进行严而有格、持之以恒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用,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表现。

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首先要严而有格,操作目标要十分明确。

明确目标后,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就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净化、美化语言环境。

社会上的大环境且不说,校园里、教室内都应该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讲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谈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该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做到规范。

让我们为提高

[1] [2] 下一页


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共同努力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