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课堂教学 贵在学生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 贵在学生参与

时间:2022-08-17 16:40:5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 贵在学生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 贵在学生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 贵在学生参与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文化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通过他们内部的矛盾斗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成。 现在初中生介于14-16岁之间,他们好新好奇好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实施素质教育,需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敞开他们的知识大门,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可见,“爱生”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立足点。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待,优差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客观公正,建立起和谐 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以亲密、融洽的感情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活动的条件,也是活动过程的特点和结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喜欢自己的学生,教育过程中能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一种“双向”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学教并重,以学为本;学是内因,教是外围”的教学原则。 如何沟通?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充分利用 课前课后等时间,或谈心闲聊,或共同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增进师生的感情和友谊,达到相互了解,密切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内心喜欢你,从而达到一种由人格的喜欢过渡到对你学科的喜爱,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觉地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动参与的关键 教法呆板,陈旧、学生厌恶,并处于慢慢欲睡之状态、这样的教学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教师需根据教材体系,范文内涵,教学目的,学生实际精心设计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但项活而不散,变而不乱,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的达成能动地参与,在参与中去伪存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1、善于激疑。南宋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放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思考之开始,学习之缘由,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紧扣文眼精心设计一些足以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急于知道”的心 理下学习,满怀激情地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我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如何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是全文的重点一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哀莫大于丧子”,毛主席在得知爱子岸英牺牲后的心情怎样?他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主席神态、动作、心理 的语句加以思考。全体同学积级性高涨,抱着急切的心情,明确的学习内容,手脑并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这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效果显然不同。又如,我教《皇帝的新装》一文,紧扣皇帝自己。大臣及随员们都明知“什么也没穿”,却参加游行大典,甘愿受骗这一闹剧的原因设置疑问,组织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积极,轻松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文章的主题、童话的特点。 可见,激疑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地吸收知识,无形中提高能力。 疑问的设计,既不可是简单的对错是否,也不能难得使学生茫然失措无从着手。而应根据教材、学生,体现“跳一跳、摘桃子”双手脑并用为原则。 2、以图析文。语文教学系统是个信息系统。教师要使自己传递的新信息为学生接受,他必须根据学生心理水平与认识水平,把需要传递的信息变换成学生所熟悉、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信号形式。运用“图示法”就能使某些课文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如我在导读《大明湖》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回顾并画好 《社会》学科中一般定向法的坐标: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方位名调阅读课文,并在坐标上画出“老残”游历的景点、行程的线路。经检查,百分九十几的同学画出较标准的图示:如右图。这样,学生就理清了“老残”从鹊华桥出发,乘船向北到历下亭,后向西到铁公祠,步行向东至“古水仙祠”,最后乘船统历下亭原路返回的游历线路,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示”浏览全文,展开讨论,这就水到渠成地解怎样利用“图”这一工具去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意,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把分析文章、发展思维的钥匙,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迁移能力。 3、课堂讨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当,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 废除“逐句讲解”的方法。课堂上干什么?叶老指出:“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师生两个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启动讨论,把握课文的真谛。同时,要大胆地跳出众多练习资料参考答案的圈子,鼓励学生对语义片断、篇章结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进行切磋质疑,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讨论练习之后思考问题,提出疑虑,经过讨论比较,集思广益,求同存异,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阐发自己的见解,互相后发,互相学习,。经过这样的质疑讨论,学生不仅能学到真知,而且会养成认真读书、能动参与、独立思考、主动吸收的良好习惯。在注重课堂讨论的同时,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对答教师的考问,在教师,是对教学情况的了解;在学生,是对学习的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这一过程,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和谐 地处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正确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启发、引导.指点的作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二,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整个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此过程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领会了方法。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及学生由“扶到不扶”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过程。 4、角色互换。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当前较多的一种课堂现象是教师‘一言堂”的封闭式教学,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教师预定的轨迹: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布置、学生作业。这样,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奈地投身参与。这不利于“减负提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变换角色,让学生当主角,上讲台表演,畅谈自己的看法(见解),领悟成功的乐趣。例如作文评讲课中,对一篇较好的习作,通常是教师念学生听,教师评析学生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念,自己评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稍加评点,那效果就不一样,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释疑、争辩,还须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向老师质疑或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需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有机贯穿。可质疑讨论,可文学欣赏,可作文指导,可习作评讲。有条件的还可在每单元范文教学后安排小先生课,多方位、多角度地让学生来充当“老师”,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无群益。 三,激励或评价是学主持续参与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参与中,学生所提的问题,发表的见解,考问的对答难免带有偏见与不足。或幼稚,成紊乱,或残缺,成不着边,甚至完全错误。但教师都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肯定激励式好价,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使用,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从而保护了学生持续参与的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思维活跃,在积极的状态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反之,学生的积极性消退,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步入“一言堂”之境地,事倍而功半。故教师在教学中务项运用‘正强化”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其首要条件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须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活动中来实现。因而,研究学生的课堂参与对提高素质,减轻负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所谈的是一些肤浅的体会、简单的做法,有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实践、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