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时间:2023-02-27 11:36:1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重点科研课题。自1997年3月在 广东省汕头市的12所中学实施实验,从去年12月举行的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观摩竞赛课来看,这个课 题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普遍表现出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是实验之前 的语文课堂前所未有的。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产生,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形成的推动力,也有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形成的 爆发力。因此,一开始就得到章熊、于漪、张定远、陈金明等专家的关心和支持,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 个课题,抓住了语文教改的牛鼻子,既让学生能动地学习语文,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又在读写中创造性地 获取和运用语文资源,成为有创造力的学生。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我获得了一些深切的感受。
    一、认识“读写创”教改实验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是诞生在世纪之交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的。这个历史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与高度融合。冲突的焦点是恪守传统还是建立现代化,融合的熔点是中国的人文主义 与西方的科学主义的结合。这种冲突和融合,表现在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上,就有了年轻学者何清涟的《现代 化的陷阱》,她在书中真诚告诫:“转轨期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文精神。没有植根于人文精神这 块沃土上的人文关怀,人只会沦为纯粹的经济动物,丧失人所应具有的一切生存意蕴。”这种冲突和融合,表 现在关注中国现实的当代文学上,就有了人文精神的讨论,就有了“文学的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 精神的危机”(王晓明语),“这种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文艺创作上的最严重的表现,就是想象力的丧失”( 崔宜明语)的结论。这种冲突与融合所带来的人文精神之争,也深刻地影响了语文教学,语文界对盛行一时的 纯粹工具理性也开始作出反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多次指出:“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离开了 ‘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程红兵的《语 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一书的出版,更可看作是这种反思的一个标志。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就是 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构建起来的综合了科学、艺术、人文为一体的语文教学理想国。
    作为背景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经济的加速登陆,“创造力”被世界空前重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是靠创造力催生的,更要靠创造力去使其可持 续地发展。明天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就是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生产力的水平如何,就要看今天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造力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不得不反思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视程度,“创造”的话题 在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中热了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成了学科教学的重大问题。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正是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而问世。
    世纪末中国语文教学的大讨论是“读写创”教改实验诞生的又一宏大背景。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是一个世 纪难题。一百年来,语文教改的热烈讨论时有发生,但一般都在语文自身争来论去,少有痛痒。世纪末的大争 论是因为语文的应试教育已经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人们思索的是语文教学与育人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 的理论层面上讨论语文必须改革的问题。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实质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 语文知识、情感丰富,视野广博、思维敏锐,语文能力、自学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够胜任现代 化社会发展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可以说既是对世纪末语文 教学大讨论所作出的回答,也是求索语文教学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的新路。
    二、认识“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观念价值
    任何教学改革实验,没有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就不会有现代教育的价值。因此,中学语文“读写创 ”教改实验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现代教育观念渗透到实验中去。
    “以育人为根本”,就是这个课题的核心观念。对于教育界,这不是新鲜的说法,因而并不震聋发聩,但 对于并没有解决好语文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见“文”不见“人”的语文教学的普遍现实而言,却是最强有力的 矫正。人创造了教育,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文明和发展,人是之所以有教育的缘由。人使文字成了教育的媒介 ,成了传承人类理想、民族精神、科学文化的工具,若教育的结果反而是使文字独立于人类理想、民族精神、 科学文化之外,使它成为无所承载的载体,那么此种教育是有悖人类的生存现实和生存理想的。语文教学,与 人类的文化、文明的起源更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更具有育人的优势;作为教育的分支,语文教学不能违背育人 的宗旨。“读写创”这个课题提出“以育人为根本”,既是寻求学科教学的教育学视野,也是寻求语文学习的 规律,更是寻求学科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读写创”这个课题的实验都是据此观念来展开 的,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无不以“育人”作为思考问题的 起点,作为解决问题的旨归。
    教学民主的观念,对于“读写创”这个课题来说,极其重要。这个课题的现代性可以说主要就体现在民主 性和创新性。而民主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教学的民主,课堂便是专制者的课堂,专制是压抑创 新精神的;学生若普遍具有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没有束缚感和压抑感,那么他们的课堂、他 们的教师肯定是民主的。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课堂上主动、自觉学习的热情就会越高涨,创造性就会越 强。因此,“读写创”课题要实践叶圣陶先生“课文无非是例子”的教学思想,达到使学生“学会自读,学会 自写,学会自创”的目的,就一定要使教师们牢牢树立教学民主的观念,坚决摒弃教学中的专制主义。
    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也是“读写创”教改实验的重要观念之一。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语 文情感,广博的语文视野、语文思维和高强的语文能力,没有实施大语文教育不行。“读写创”的“读”,不 仅读课内,也读课外;不仅读书本,也读光盘。“写”,不仅写叙、议、说三大常用文体,也写小说、诗歌、 散文、剧本等文学文体。“创”,不仅课内读、说、思、写要创,而且课外读、说、思、写也要创。还必须进 一步认识“读写创”的真正源头和养分在社会、在生活,因此,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生活中 发现语文的存在,学习语文的运用,创造语文的新路,进而成为一个立足于社会能创造的人。
    读写创一体的观念,是“读写创”教改实验的基本观念。听说读写,是被认同的四方面的语文能力,它们 是一个整体,缺一都是不完整的,要获取完整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口脑手耳并用。能读会写,是最基本的语文 能力。读写是吸纳和传达信息的主要形式。“读写创”教改实验与一般的读写要求不相同,她强调既要使学生 获取基本的语文能力,也要使学生达到创造性地读写的层次,即创造性地吸纳信息和创造性地传达信息;“创 造”就体现在读写之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转化,创造是读写的方法,也是读写的目的。
    以育人为根本,实行民主教学,在大语文教学背景下,突出读写创一体的新体系,就是中学语文“读写创 ”教改实验的观念价值。
    三、认识“读写创”教改实验的方法价值
    一项教改实验,要解决观念变革的问题,也要解决方法变革的问题。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也是如 此,对教法学法势必提出新的要求,才可能达到实验目的。
    “读写创”课题,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读、自写、自创。学生不用教,自能阅读,学生不用教, 自能写作,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但长期以来,我们为达到这高境界所做的事太少,或者是做了一些 事,但效益太低,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实际上并不相信学生,并不相信可能存在这种高境界。因此,学生的主 体意识在课堂上常是一种沉睡状态,学习缺少自主性,方法太多依赖性。“读写创”教改实验要改变这一点, 要还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要培养学生能够终生学习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概括为自读、自写 、自创。自读是在导读的基础上实现的。自读的具体过程:整体把握—局部理解—分析鉴赏—发现创造。其中 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理解过程,有别于先局部后整体,这是由实验的目的——培养视野开阔、把握全局、有 语文创新能力及创造力的人——所决定的。自写是在导写的基础上实现的。自写,可以是在课堂上按要求独立 写作,也可以是在课外自觉地写下点儿什么。但两者都强调对于生活的理解、积累,也强调展开联想、想象, 写出独特感受到的人生。自创是在自读自写中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创造力表现出来的方法。要让 学生学会自读、自写、自创,就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性、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 是掌握学法的内在动机;整体性,是运用学法的内在视野;系统性,是所建立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内在联系; 科学性,是所采用的学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是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颖、独特、有价值。这些 方面的特性一旦形成于学生的语文自学过程,就必然带来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创新。自读、自写、自创也因人 而异的话,“读写创”实验便是开创了语文的个性学习的时代,学生普遍能自主学习并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就 不再是一个神话。
    四、认识“读写创”教改实验的效益价值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出效益。原有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把获取死的语文知识、统一的思维、八股式 的文章、应试的方法看成是效益,按标准答案正确率的高低作为断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而对人的发展 的重要指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视而不见。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对语文教学效益的衡量指标是语文能 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从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两年来的情况看,课堂效益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确立起来。
    “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课堂普遍有这样的特点:学生不再是“沉默的羔羊”,活跃的课堂也不再只是形式 上的热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问题的审辨、对社会的介入都是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态度和方式热烈地表现出 来,那种极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往往使上课的教师始料不及。汕头市第二中学朱丹虹老师用一课时完成对初 中第四册《发问的精神》一课的“读写创”教学,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迁移已学的 议论文知识和调动学习的经验,独立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和论证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从“发问的精神”联系到 “讨论的精神”,自由选择课文中适合的论证方法,就“讨论的精神”写一个议论的片断。整个教学过程都把 学生放在主动学习者的地位,而学生也因为教师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都主动积极地在“读 写创”中实现和表现自我实现的价值。翠英中学的陈琳老师执教初中第四册《俭以养德》一课,由提出改革开 放20年了,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要不要提倡勤俭的美德,再过渡到现时代还要不要学孔融让梨, 提倡谦让的美德上来。两个问题,前者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后者是对延伸的扩展,在深化—延伸—扩 展当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社会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有的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1] [2] 下一页


学生认为,即便是处在一个商品丰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也还是要提倡勤俭和谦让的美德;而有的学 生却语惊四座,直截了当地表示在你争我夺、岗位不足的市场经济社会,不能有谦让的美德。没有压抑思维, 即便是思想有时会走偏差,但却培养了极其宝贵的求异思维和实话实说的精神。
    2.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大语文教育观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打开与社会人生衔接的通道,使语文成为活的语文,成为社会的语文、 人生的语文,这样才可能改变应试的语文,学生才可能感受到语文能力对于人生的价值。汕头市第九中学的周 秀玲老师讲授初中第四册《怀疑与学问》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认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科学思 想之后,要学生就一幅挂钟漫画的内容发表评论,给出的问题是:有人说“人生犹如时钟一般,他的完美不在 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你认为贴切吗?如果你觉得不够贴切,那么,你认为最好把人生比做什么?为什 么?请说出你的看法。课堂旋即活跃起来,学生们的思维千差万别,有认为比喻贴切的,更有怀疑这种比喻, 认为“人生犹如太阳”“人生应如白杨树”“人生有如百米短跑”“人生犹如一艘大海上行驶的船”“人生应 像飞蛾扑火”“人生像一首歌”,学生们认为更贴切的比喻,其实其中蕴含了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或生活认识 。又如郭瑞芹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走得准,即便是钟,它也会有误差。就像物理中 说过,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人生不可能没有行差走错的时候,谁能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呢?古语亦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圣贤也会犯错。假如自己力求完美,那就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去尝试新 的事物,这样,就会停滞。只有在跟上时代步伐的同时,经过一次次挫折、失败,到达成功的彼岸,才会是一 个完美的人生。因此,我认为,人生应如帆板运动,有平静也有风浪,有失败也有成功,有鲜花也有眼泪,这 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诸如这样比较深刻地对人生的感情,是与语文教师课堂上启发质疑的思维活动联系 在一起的,既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又在社会人生的层面上激活了语文的学用价值。
    3.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读写创”教改实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如何使语文教学发挥发展思维、培养创造性的学科功能 。在教学实验中,全体实验教师彻底改变了以前重分数结果、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思想,对语文教学过程如何 激发学生思维、增强思维强度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了比较充分的考虑和设计,突出了语 文教学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的特征。汕头市第九中学周秀玲老师在执教《怀疑与学问》一课时,对指导学生理 解课文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语文例子使我们知道要以什么精神做学问?(2)我们应怎样看待书本和学问呢 ?(3)若只停留在前人的旧说上,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思维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地 动脑筋和彼此讨论,得到了答案,但教师并不因此止步,而是再往迁移、创造的方向引导,让学生由课内而课 外,完成了对课外一幅漫画的质疑和评论,得出了属于自己的但还有待人生验证的看法,因为还有待验证,学 习也就还在过程中。南澳中学洪俊河老师执教《七根火柴》一课,引导学生把文中描写无名战士交给战友七根 火柴的画面印入自己的大脑屏幕,又请两组四位学生将文中转印入大脑的画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出来,完成 了两次思维、两次创造的学习过程。只有把语文教学看作一个不断思维、求知、创造的过程,才可能保证以育 人为根本,使“读写创”一体的教改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
    4.使语文教学实现“少时高效,轻负高质”的目标。
    “少慢差费”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效率效益低的批评,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边批评着“少慢差费”,一 边又制造着“少慢差费”。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读写创”教改实验必然要探索和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对实验课提出速度、密度、强度、高度的“四度”指标。“速度”对阅读、思维、写作而言,“密度 ”对课堂结构和信息容量而言,“强度”对思维的张力、创造的能力而言,“高度”对单位时间的效率效益而 言。现在这四项指标已经成为实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注意到的“硬项”,实验教学也在“少时高效,轻负 高质”方面有所见效。汕头市海棠中学吴丹洁老师在执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长文时,只用了一个课时 ,她只突出地让学生了解课文说明十幅浮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后就自己最欣赏的一幅画面仔细研读, 由学生自己说出这一幅浮雕又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最后出示另一幅浮雕摄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说明顺序来写一篇短小说明文。汕头市林百欣中学廖斌鸿老师执教《记一辆纺车》的长 文,也只用了一个课时,她重点让学生研读第9自然段“纺线竞赛”的场面,让学生自己评点其内容和写法,按 着又抽去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对文中场面描写所起到的作用, 然后把课文做为例子,要求学生用上述写法描写“班际接力跑比赛”的场面。这两个课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实 验教师对教材的大胆取舍,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处理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不是面面俱到,生怕疏漏。她们 大胆取舍教材,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精心安排。这是建立在对教材体系比较熟悉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两个课例 ,就可见“四度”的指标在实验课中的落实。
    “读写创”教改实验要求在课内就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不把课内的训练留在课外,主张 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课外时空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爱好,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好作品 。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可以说是生逢其时,“民族创新能力”的话题正催化着创新的行动和成果, 但又因为大家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问题的重视,我们对这个教改实验又觉压力挺大,尤其是面对存 在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更觉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中国的语文教学必然要接受“民族创新”浪潮的洗礼 ,才可能为知识经济时代做点贡献,我们作为走在比较前面的探索群体,我们愿意用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 语文教学改革的路途铺下一块基石。

上一页  [1] [2]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教改带来的反思08-17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08-17

“读写例话”教学的认识与实践08-08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08-08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毁誉参半的教改实验08-17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08-26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阶段报告08-17

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08-17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外语实验报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