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以“三老”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

以“三老”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

时间:2022-08-17 16:42:3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三老”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

 学习“三老”教育思想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向语文教育领域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索与研究。为了将学 习“三老”教育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三老”教育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作 用,我们在市青语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三老”教育思想课题研究组,全面系统地学习“三老”关于语文教学的 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索和研究。
    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识到:语文教改近20年来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作文教学仍然 处于费力大而收效微的状况,尤其是高中作文教学,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和相应的广泛适用的写 作教材,致使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本可依,处于教师头痛,学生怵学的境地。而“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集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前辈半个多世纪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的丰富经验与精粹思想, 既可以在宏观上指导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改革,又提出了许多具体做法和建议。高中作文教学要改变被动局面 ,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就应从“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以“三老”在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上所达到的高度为出发点,进一步开拓创新,才能够有所发现和建树。
    经过这样带有明确研究方向的认真学习后,我们体会到:
    一、要树立大作文观念
    大作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型的作文教育观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有三点:写作目标由“应试”转为为 四个现代化服务;写作内容呈开放型,以社会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人 ”为本位。在学习中我们发现,这三个特征,“三老”在几十年前就早有论述。
    叶老曾指出,写作目的应由“应试”为目标转变为以“应需”为首务,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应应生活 之需,切生活之用。他说:“尽量运用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 生活能力。”(《略谈学习国文》)这是极具现代意识的写作教育观。
    叶老认为写作教学要以“立诚”为本。所谓“立诚”,即“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 不可征验的,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概括地说, 就是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应需 ”与“立诚”的统一,是叶老写作教育思想的精髓。
    叶老还指出,作文与“作人”要统一起来。其中的“统一”即作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写作 教学是以整个人类历史文化背景为载体的,对学生而言,写作的基本能力是显性的,文化素质是隐性的。但后 者是前者的根基,不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作文能力的形成就会架空。以往作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 重短期效应,忽略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大作文教育观指导下的作文教学,以培养四个现代化 所需要的人才为终极目标,注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创设与作文教学相关的社会的、学校的、 家庭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真正把作文与“作人”统一起来。
    二、要把思维训练与语文训练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
    以往作文教学较多强调文体知识、写作知识的传授,未能触及写作的根本。通过学习“三老”有关论著, 我们体会到,思维和语言应是训练体系中的“两翼”,不可偏废。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早在1984年,叶老就在《中国教育报 》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同年,他再 次著文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 这是当然之理,语文课是教育的一部分,怎么能不顾到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 基础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
    叶老的论述道出了写作的本质。如果把写作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感于物”、“得于心”、“形于文 ”。那么其中“感于物”、“得于心”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其 间有着看不清、摸不着,充满矛盾的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思维能力当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活动的各 个环节——观察、想像、构思成文无一不是思维沿着一定轨迹的运行。“形于文”则是指用语言把作者的思想 、情感表达出来。语言不仅使写作对象成为表达上的现实存在,而且一切手法、技巧也只能借助语言加以体现 。因此,尽管写作能力不能说等同于语言表达能力,但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在写作中的特殊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
    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一方面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使学 生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像、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也 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知”,而且能“行”,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三、在操练中培养写作能力
    叶老认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 的事情,虽然不一定有害处,但是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通过 有目的、有计划的“操练”。
    学生的习作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始终借助内部语言展开,同时伴随动手等“动作技能”,而“内部 语言”的外化与“动作技能”的形成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二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如学生作文都有自己的“习惯”,往往选用自己喜欢的语句,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这些“习 惯”一旦养成,不通过训练难以打破,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写作知能结构。另外,从 写作教学的本旨看,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而要如叶老 所说,让学生“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习惯好比 一条巨缆,需要我们一根线一根线地把它们编织起来,这“编织”本身就是历练。
    当然,训练并非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而要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符合学生由易而 难的认知规律,建立科学的训练序列。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 ,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 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 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科学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四定”:(1)定向, 即 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分目标,这些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 度。(2)定序,即思想感情、写作知识、 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四体一体,形成知识分类、能力分层、单元分 项的相互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阶梯。(3)定量,即有合理的量次控制, 既不能过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又不能过小,以致训练力度不够。(4 )定度,即训练设计的要求、方法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符合学生的 认知水平。此外,训练时还要把握有利时机,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方法的实质是赋予训练内容以明确的目的 性和达到目标所采用手段的有效性的统一。吕叔湘先生认为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活”,活教规律,教活规律 。可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根据高中生一般的作文认识规律和切实的写作需要,对作文内容类别、文体形式、表 现手法、语言运用诸方面做了整体设计和精心安排,编写出了《高中作文指导与训练》一书。书中对高中三年 的作文教学确定了明确的训练目标,构成了相互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阶梯;在每一训练单元就教学内容作了 要点指导,同时精选例文加以解说;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还安排了循序渐进的专题训练项目的 “启智搭桥”;“例文点评”又能为教学提供可借鉴的作文范例。
    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和探索仅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 要使这一训练体系进一步科学和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下一步,我们将有计划地按这一作文训练体 系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际运用中更深入地体会“三老”教育思想,为建立科学完备的作文训练体系打下更坚实 的理论基础,积累更丰富的实践资料。

以“三老”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