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时间:2022-08-17 16:58:0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下,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粜米》一文农民的感情经历了由满怀希望→大失所望→满腔愤怒→陷入痛苦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旧时代农民这一形象命运的悲剧性。 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一颗纯真、善良之心。 4、辩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一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在理解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时,还应引领学生联系到“抗美援朝”这一时代的背景,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上来认识人物的伟大形象。
  2、想象入情。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动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时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一分试验田》中,彭总和“我”进行对话时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教学时,可以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讽刺挖苦意味,便可体会到彭总对“浮夸风”的憎恨之情。教者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
  4、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杨科偷摸小提琴,被发现,遭毒打,课文中并没有作出过多的描述。但从“骂声”、“鞭打声”、“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等表声词汇上,可以推测猜想到杨科遭了一顿打。这些词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杨科遭毒打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杨科的同情和爱怜之心。
  “泻情”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相机地创设好佳境佳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健全学生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蓄情”是前提,“酿情”是延展,“泻情”是最终目标,遵循了这一科学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便能有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教材的情达到四情有机相融、和谐统一,促使情感教学的优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此文获省实验小学教科研专业委员会98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