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学会做教师

学会做教师

时间:2022-08-17 17:05:06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做教师


学会做教师 “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南省桃源县泥窝潭乡中心小学  周世庆     刘振华老师在《人民教育》2004.10期撰文《为什么不会做教师了》,深刻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茫然与困惑。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为:课堂展示了浅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了小组合作,进行了探究,热热闹闹风光无限的课堂教学似乎就是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我们少数教师观摩、学习新课程教改实验课时,常常这样想,有了新教材,套用现成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自然水到水渠成。无需专家、学者、实验教师研讨再研讨,实验再实验。似乎新教材一到,新课程实施便可扬帆启程,一泄千里。而当新教材确确实实在展现在我们面前时,第一个反应是:怎么备课啊!短短的“拼一拼” “摆一摆” “做一做”,一、两个活动就是一节课!走进课堂,发现教了几十年书的自己竟不会上课了。无怪乎,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一、二年级已全部使用新教材)感叹:“不会做教师了”。这里不会做教师的原因与表象,刘振华老师已经作了深入剖析,无须赘言,现就两则同一内容的教学片断呈现给大家,与各位同行交流反思。 教学内容背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例4 片断一: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该课题是教者自己确定的课题,值得商榷。】 课件出示例4(图),读题。 师:第一个人有什么想法?第二个人有什么想法? 生答。(复述图中人物对话)略 师相机板书二(1)班16面红旗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者试图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实际上学生并没动脑,积极参与。】 生:二(2)班有多少面红旗?(教师板书,把问题补充完整。) 师:(指点图,比较二(1)班和二(2)班的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红旗怎么算呢? 生:16-3 师:对,说得好,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师板书课题。 师:大家算一算16-3=?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6-3=13(面) 师:(再次指导看图)你们还能像这样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以范例为例,诱导学生提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并补充完整) 生(1)  四(1)班比二(2)班多多少面小红旗? 生(2):三(1)班比二(1)班少2面小红旗,三(1)班有多少面红旗? 师:对生(1)的问题略作讲解,重点讲解生(2)的列式,计算。 【教者试图紧扣本章内容:退位减法,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这一概念,但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牵着走,被动地接受。思维局限于大数减小数。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被拒之于门外。】 第二天,笔者特意走进别一间二年级教室,听了另一位数学教师上这同一内容的课。 点击屏幕,出示例4,理解题意思。 1、学生看图 。  2、同桌交流(跟同桌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3、师指导看图。 师: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1):二(2)班得了多少面红旗?……(师中断该生发言,板书生(1)的问题) 师:二(2)班与二(1)班从图上看有什么关系? 生答,师相机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在“少”字下面作着重记号“  ”。 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交流16-3=? 师:为什么用减法?(启发学生) 课堂一片静默,忽然一学生站起来答曰:“书上写的” 师:那你抄的书上的? 【这一细节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首先是学生观的问题:尊重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如何体现;再就是如何对待教材与教师权威,迷信还是审慎?】 生(2):二(2)班比二(1)班少 ,有一个“少”字。(师赞许) 再现大屏幕 师:能不能换一种说法:用比……多……? 生:二(1)班比二(2)班多9面 师:把题目补充完整。 生:二(2)班有多少面红旗? 师:好,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显然,这一环节,教者要比上一节课的教者处理得要好,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打开】 但此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又回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预定方案之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思维还是在老师的暗示框架内排徊。事实上,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大胆鼓励。学生明亮的眼睛,活泼的心灵就会惊奇地发现:原业还有许多方法,可以用减法,还可以用加法,有的甚至不用计算,一眼就能看出来。 反思一:理念  教材  目标 1、 形式上体现新课程理念,根子里还是传统的灌注式教学。 两堂课的教者形式上都采取了:“发现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实践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遗憾的是仅仅走了过场,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打开。无论是教师的点拨还是有意无意的暗示,都向学生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减法。好像拓展开了就背离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完不成预设的教学方案。第二位教者也许是想放开一点,有了“换一种说法”,但也仅仅是青蜓点水式的,平静的课堂泛起了阵阵涟漪,可惜的是教师并没有把握机会,乘机推波助浪,掀几点闪亮的浪花,课堂上又很快恢复了平静。学生成了等待填装的容器。这种浮于表面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还是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学生并没有富有个性的独立思考和感悟。在“第二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负责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等专家就多次强调:创造性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靠学生悟出来。我们只有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比较、思考、质疑、交流,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选取素材体现了“数学生活化,选题开放化”新课程理念。但从这两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者并没有达成编者的意图。首先从课题来看,这两位教者都定位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虽然例4的教学安排在“两位数减两位数”这一章节中,在提倡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这样的命题显然有明显的不足。可以是求比一个数多,也可求比一个数少,还可以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因而我认为如果要给该堂课定一个课题的话,至少可以这样定位: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故而,笔者在确定本篇的题目时在教者的课题基础上加上了(多)字。新教材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只有深钻教材,才能不囿泥于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如果连教材都没看懂,创造性的用好教材那就更无从谈起了。 3、双基固然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 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我们不少教师教学重双基,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可有可无。教材例4的素材选取可以说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一课程理念。“卫生评比”在多数学校都在施行,学生并不陌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等思想教育。可以说这两位教师都忽视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整堂课40分钟师生的价值指向都是:为什么用减法,怎么计算,都是围绕着巩固双基来进行,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结果和计算的准确,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和方法简单直接。如何用好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的演算,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产生自觉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要重视双基,更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 反思二:学习  实践  成长 新一轮课堂改革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的实施已不再是遥远的童话,如今已切切实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在此走不通了,如何合理使用新教材,发掘新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踏踏实实地坐下来,静心学习、实践,与学生一道成长。 学习:“学习决定眼光,学习决定态度,学习决定思想的深度和技术的高度”“学习是生命盎然的源泉”[摘自《人民教育》2004.10《学习: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对待学习我们必须摆正几个观点。 1、重新诠释“敬业精神”。“勤勤恳恳,一生都站在讲台上”是敬业,但不等于高质量的敬业。我们小学教师确实很辛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教师编制、班额的限制,大部分教师一个学期的备课厚厚的教案本是五、六本,甚至十几本,码起来厚厚的一叠,除了上课就是在埋头赶写教案,少有空闲。但没有学习,哪能站得高,望得远,没有学习,哪能真正转变观念。观念的更新决定了你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所以,请我们的教师暂缓勿勿奔向教室的脚步,放下手中赶写教案的钢笔。静下心来——学习。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融入了“学习”的敬业才是真正的敬业。 2、重视校本培训。 能够走出去聆听专家讲座,感临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无疑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好方式。但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教师都走出去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教师必须重视校本培训。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我们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远程教育的推广,互联网的普及,教学实录光盘,有文本的,有电子的,这为我们拉近了与外界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足不出校,就可以了解教改最新动态,欣赏顶级优秀教师的风采。当然,学校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确定学习、研究的内容、方向,建立学习机制,让我们的教师有时间、有责任,主动积极参与校本培训之中。 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的延伸。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没有实践的教学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我们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也可以从模仿、移植开始,再到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用了十几、几十年了的老模式、老方法对于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本人也许还不适应,这并不奇怪。但我们要坚信: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要换条路径,改革才有生命力。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反思每一堂课的成败。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们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预定的教学方案必须根据课堂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只有实践了,并且不断地在反思中调整我们的实践,这才是有效的实践。 成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动态生成的,故而无论你是刚刚踏上讲台的年青教师,还是即将离开讲台的老年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我们的知识积累,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也就无疑需要不断进步,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找准自己的症结所在,转变观念,勤于学习,努力实践,与时俱进,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成长起来,学会做一名教师,并且做一名好教师。  

学会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