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用数学

用数学

时间:2022-08-17 17:25:07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数学

用数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人教版的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减法解答的用数学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对全面所学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根据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在例3“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方,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这幅综合情境图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图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做一做”中“热闹的小河边”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其中包括15只小鹿、17只小鸟、13条小鱼等。而且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用数学解决问题,另外图下面还提出了三个问题:(1)树上有几只小鸟?(2)跑了几只小鹿?(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以此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有指导的提问题,二是创造性地提问题。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意在通过情景的创设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能力目标:能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情景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谈话引入:春天到了,小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大自然的景色可美了。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郊外去看一看。
(伴随着音乐展示郊外的情境图,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幅图中藏着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
[配和着主题图的出现,教师饶有兴致的几句春天美境的描述,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他们最熟悉,也是最感兴趣的郊外活动场景,激发了一个好的开端。在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铺垫了更深层次的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学习的重点。]
情境二
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去一个新的地方上一堂数学课,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提问略)
师:当我们遇到不知道或不懂的事情时,常常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把它找出来跟大家提一提吗?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好问的特点,通过师生间的对话,用提问的形式过渡到学习的课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教师巧妙地引导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同时为全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情景三
录音:锅、碗、盆、勺及哗哗的流水声……
师:猜猜这美妙的生活音乐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原来是我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开始忙碌起来为我们准备可口的中饭呢!)
师:我们一起去食堂看看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
(展示:食堂忙碌的场景):食堂洗菜场地,有八位女员工正忙着洗带鱼,旁边放着十六小筐的带鱼,九筐章鱼,已经洗干净了的六筐青菜,六个头戴白色高帽的厨师正在厨房间忙着做菜,地上放着已经用完了的空的七个油壶,在一边的柜子里放着还是满壶的九壶备用油......
[充分借助多媒体用美妙的生活音乐引出食堂忙碌的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可谓巧妙之极。而食堂忙碌的场景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自然地把数学有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生1: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捉迷藏,有的丢手绢,有的踢足球。
    生2: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在捉迷藏。
    生3:有13个同学玩捉迷藏,捉的有6个人。
    生4:要有16人踢足球,已经来了9人。
    ……
  师:这些小朋友的活动真丰富,根据他们的活动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能)那就发挥小组的力量,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提得又多又好又特别。
(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然后汇报。)
生1:我们小组想说:捉迷藏的游戏,有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问题是:藏起来几人?(师板书问题1)
生2:我们说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踢足球,现在已经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有来?(师板书问题2)
生3:我们说丢手绢的活动,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师板书问题3)
 生4:我也说丢手鹃活动,我跟他不一样,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问题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师板书问题4)
 生5:我想这样提:有13人玩捉迷藏,有16人玩踢足球,捉迷藏和踢足球一共有多少人?(板书问题5)
生6:捉迷藏的有13人,踢足球的有16人,丢手绢的有14人,一共有几人?
生7:有13人捉迷藏,14人丢手绢,捉迷藏和丢手绢的共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么?(分组解决问题,能解决几个就几个)那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各组的代表来解答。(生分组讨论)
 师:看来每个同学都很会动脑,每组同学合作得也很好,那就把你们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吧!
(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提问,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
第一小组代表1:我们组解决问题1,算式是13-6=7(个)
生1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第一小组代表2回答: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就是从13人里去掉6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生2问:算式中13、6、7分别代表什么?
第一小组代表3答:13表示捉迷藏的总人数,6表示找人的有6个,7表示藏起来的人数。
……
(用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2、3、4)
师:谁能解决问题5、6呢?(引导学生拓展)
生1:要求捉迷藏的和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把捉迷藏和踢足球的人数合起来用加法算,13+16,但是得数不会算。
师:原来是计算算不出,不要紧,这个知识我们以后还会学。
生2:我能回答问题7,把三个活动的人数合起来就行,13+16+14=43。
师:太厉害了!……
[这些图中的活动其实是孩子们平时活动的缩影,让孩子们说他们的生活,可谓是找对了话题,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师顺水推舟、一蹴而就。教师将网铺张地很大,整堂课就绕着“根据他们的活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使学生有了自己选择自己喜欢思考的目标,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的内容。在这里老师的问题可谓匠心独具:自问自答、你问我答,培养学生的互动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设计二 
画面一:洗菜场上,一员工边洗菜边说,今天买了13筐青菜,已经洗完六筐,还要洗几筐?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1:13-6=7(筐)
师:对于他的解答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2: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1:从总数里去掉已经洗干净的就是剩下没洗的,所以13-6=7
生3:13、6、7分别表示什么?
生1:略
师:食堂里有师傅们的辛勤劳动,也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找找还有什么问题,我们身边的很多很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的情景是与数学息息相关的,通过食堂师傅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学会寻找平时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从而让孩子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想,为孩子今后学习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同时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打下基础。]
一个厨师说:这个月已经用了七壶油,还有九壶新的,
师:想想师傅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边板书他们的问题)
生1:师傅有可能会提这样的问题:一共买了几壶油?
生2:有可能会提:用完的比还没用的少几壶?
生3:还可以这样提:没用的多几壶?
师:你们把那位师傅还能干,一口气就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你想帮师傅解决哪个问题呢?
生1:我解决第二个9-7=2(壶)
生2:我解决第三个也是9-7=2(壶)
生3:我第一个,用加法:9+7=16(壶)
(师逐个板书)食堂里的数学还真不少呀!我们小组赛一赛,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发现的问题又多又好!
(小组活动)
汇报各组活动成果:
组2:食堂里有厨师6人,洗菜女员工8人,一共有几人?
组4:我们组也是这个内容,但问题不是一样的,我们是:厨师比洗菜的员工少几人?
师:这两组同学提的问题怎么不一样呢?谁对谁错?
生:都可以这样提?
师: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
组1:食堂运来带鱼16筐,章鱼9筐,一共几筐? 
组3:我们提的是:带鱼比章鱼多几筐?
[在上面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四、练习精品设计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师:小朋友在郊外玩得真开心,做完游戏,他们还欣赏了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课件出示20页稍作修改的主题图,增加6朵红花,7朵黄花,水中添加9只鸭子,岸上5只)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略)看着这一幅画,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根据回答,依次板书:
生1: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
生2: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有几只?
生3:水中有9只鸭,岸上有5只鸭,一共有几只鸭?
生4:草坪上有6朵红花,7朵黄花,共有几朵花?
……
根据问题解答(你喜欢哪个问题就答哪个或者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集体订正,生生互评。
[数学源于生活,找准数学在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将数学浓缩于一个主题中,使凌驾于高阁的数学归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个练习活动的设计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了的自主性、思维的多维性,完全避免了以往刻板的练习套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挥自己!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练习设计二
 出示(猴子嬉戏图,有18只猴子,有爬在树上的,有走在地上的,有黄颜色的,也有棕色的,有手里拿香蕉的和没有拿香蕉的猴子……)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小组讨论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问:你提的问题想请谁来回答?
生1:树上有8只猴子,地上有10点,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生2:共有18只猴子,吃香蕉的有9只,没有吃香蕉的有几只?
……
[采用学生喜爱的猴子嬉戏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图中看似单一的画面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5提高了“提问”能力,而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自由选择解答对象,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