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3-02-28 07:42:1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城桥中学  姜李美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用民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当前中学政治学习中民主教学的模式进行剖析,归纳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的策略即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尊重学生人格、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   和谐   构建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因为课堂应该是老师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创造师与生、教与学、语言和精神等方面和谐融洽的阵地,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才能感受到主体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烁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一、 和谐课堂构建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学生被动机械学习 、教师满堂灌、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以及平时听听考时背背等现象。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课堂。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构筑理想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因此,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和谐课堂的主要内容

  “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良好的教学生态是和谐课堂的标志。教学生态指教育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指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各因素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

  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和谐,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表现为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1)教室布置的和谐,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政治园地,分别有时政新闻剪报、新闻评论、新闻照片、优秀作业等栏目,由学生定期轮流负责完成。又如每学期有二期黑板报的主题围绕高中政治相关内容等。(2)构建课堂活动与课堂环境的和谐。如组织学生演讲或讨论时可以改变传统的座位模式,例让学生围坐成一个马蹄形状,教师或发言的学生处在马蹄状的开口端,这样的座位安排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直接有效的、面对面的视觉交流,从而加强了情感的沟通和相互感染。又如方格形座位模式不仅可以促成学生之间直接的情知交流,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讲座等,形成更多的情知信息交流回路,从而引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其次表现为“课堂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开放的课堂教学管理,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亲临实地,到一种特有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往往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如组织学生去前卫村理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社区资源体会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等。

  融合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的面貌,是和谐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师生的情感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其次,是师生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第三,教师要重视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某种教学方法相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言,是科学的,而相对于另外的教学目标而言,可能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当前的教学情境相适应,有利学生个性的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和谐课堂的构建提供依据。

  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把计算机技术引进课堂,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指导作用: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要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唤起他的力量,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要使他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要给他启迪。要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要听出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创造,要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要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要让学生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和谐的快愉、发现的惊喜。

  三、和谐课堂构建的现实意义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关注学生成长是和谐课堂的根本任务。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1、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不能生存,就不能发展,就不能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2、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知识,满足学生有自主发展的需要。

  3、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随着阅历的增长,学生能认识自我,体现自我,关注自我。在教育中,教师无端的指责、训斥、辱骂,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伤害。因此,享受平等是每个人的追求,一个人获得了尊重,也就获得了自信、幸福和快乐。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平等地相处,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4、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无论做什么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失败使人颓丧,成功使人激奋进。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不断地使学生走向成功,激励他们快乐的成长,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

  1、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我在平时备课中通常注意几种情况:其一、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出乎意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其二尽可能将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情绪。其三、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深层内涵,产生欲进一步琢磨推敲的兴趣情绪。其四、尽可能将易为学生所腻烦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实践和未来工作与事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显示的实用价值,产生要深入领会,掌握其要义的学习兴趣。其五一些易被学生认为陈旧的内容,可以与现代社会、高新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例:高三的哲学常识课学生认为是抽象晦涩、枯燥乏味的,在阐明哲学原理时,适当地应用文学名著中的警句笺言、世界名人的美谈佚事,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寓言故事,以至于笑林趣谈等,寓哲理于情趣之中,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用莱布尼茨在德国宫廷提出“在自然界中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的论断,以及宫女们到御花园中试图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故事,去论证矛盾的特殊性,从“风马牛不相及”反其义推出“猫羊可相及”的古怪的反命题,讲述达尔文发现的“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羊”之间的食物链,说明事物的普遍联系。这样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条件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首要的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夯实和谐根基。

  首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会进行认知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如果师生情感融洽,即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使师生关系处于积极和谐状态之中,那么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体会更深刻。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而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情感交流中往往处在主导的地位,因此 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有感情、有理智、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人,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 的 意见,积极改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气氛中主动学习。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之外,主动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如课外经常聊天,时间一长,在学生眼里,教师不仅仅是师长, 而且还是好友,在与他们海阔天空的闲聊中不但得到不少小秘密,还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信息,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之处。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妥善处理、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维护教学秩序严肃课堂纪律时,即使是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也应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 尊心,即使学生的行为有背于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多一份谅解和宽容,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师德。同时注意平等施教,倡导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当然师生关系会出现冲突矛盾,这就要教师主动、积极、巧妙地加以解决或化解。

  其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融洽生生关系。在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氛围,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在教师精心指导安排下,把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作业,在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3、开展师生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途径

  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如今,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教师的角色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生生关系的协调者。

  我们学校在不同年级开设了相应的拓展课和研究性课程。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确立,一般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家乡的社会科技发展,最后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分析,从而激发出探究事物的潜在能力。例如高二年级学校组织前卫村社会劳动实践一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开设了《崇明农家乐的现状分析》的研究课,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预先收集一定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与农户聊天,走访不同的农户,并且实地考察与游客交流,这样同学们对农家乐的形式、客流量、农户的实际收益、生活水平的变化、游客的评价等有了详细的认识,写出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及富有创新的建议,深受农户的欢迎,学生感言:尽管这次的学习中我们还很幼稚,但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确研究课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探索精神、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逐步提高。又如在高一开设拓展课有《我爱生态家乡——崇明岛》、《投资理财》,高三有《哲学与绘画》、《生活中的趣味哲学》等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桥梁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日之功,更不是随意组织。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其重要保证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水平,身心状况,只有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优化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以保证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进程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方法和教学法手段,给学生不同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双边活动和一定的科学程序把教师讲解和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学生动手和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学生作题和教师评改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生动形象的分析,简洁明快的点拨,精心设计的演示等。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把书面文字、口头语言和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更立体、更形象的感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这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围绕生态崇明的课堂大讨论、时政评论、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辩论赛等,如高一教材中有生活质量和消费的知识,针对学生中过分追求金钱、认为高消费即幸福的错误观点,我们就开展“金钱就等于幸福吗”为题的辩论赛,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找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特长,有发言的、有找资料的、有整理资料、有充当评委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争辩中明白了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充满自信,而且鼓励学生论点要鲜明,富有独立的个性,不要老调重提,拘泥于条条框框,当然也要给于一定正确的引导,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的推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5、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评价使用得当,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因评价而和谐,因和谐而焕发生机。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评价,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例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时政新闻发言奖、时政新闻评论奖、收集处理资料奖、课堂提问奖、教学活动参与组织奖、富有人性化的书面考查等等。

  同时新课程要求用激励性的评价观评价学生。激励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催化剂,激励评价能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真实、准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个性化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的闪光点,如学习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分式,或发言中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及时点评,使学生有信心参与到整个教学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技能和方法的提高,从中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实践中,“好同学”易产生骄傲之气,认为自己了不起,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天资聪明,对这些同学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更多地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节其预期水平,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用激励的方法来调节,从一无是处的境况中找出闪光点,消除或缓解他们消极的情绪。如我班中有一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学习一直处于班级后几名,导致他情绪低落,但是他的电脑技术学得相当好,我就充分利用他的特长,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找资料、制作幻灯片、制作小动画等,学生们一致认为他非常聪明,给了他收集处理奖,我也经常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感受,同时劝导他与周围学生比,让他看到自己在某个方面也有长处,也有优势,以增强他加倍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这位学生的成绩逐渐提高。

  五、和谐课堂构建的成效

  通过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形成师生和谐成长、互教互学的新型校风。

  (一)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使更多的学生从原来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习得者;使学生改变了原来的知识的“容器”,成为获得知识的“活水”。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自理、自制、自律的行为得到了提高,使班级形成了奋发向上,致力探求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知识的学习既活又实。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种政治学科的竞赛活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促进了教师的转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角色的转换;使教师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者”和“促进者”;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使广大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获取了更新知识,更新思维方法,掌握新技能。

  (三)课堂的变化   走进现在的课堂,发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言踊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育模式由“灌输型”向“重实践、重自学能力型”转变;教育手段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教育内容由“知识型”向“知情型”转变。

  参考文献:

  1、胡佐勇  《教育环境的和谐共生》  《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一期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2005.6期

  3、《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2005.11期

  4、许序修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人民教育》2004.21期

  5、崔新建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人民教育》,2004.23期

  6、黄忠敬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7期。

  7、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1999。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相关文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08-18

论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08-0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利用乡土资源的教学实践07-26

情境教学策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5

浅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8-17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08-20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化的理性思考08-25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08-12

思想政治课中的发现教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