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时间:2021-02-19 19:37:11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集群体智慧  备最佳课案
——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王绳起    

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常言道: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教研室集体备课,实质上就是集中运用和发挥全室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最佳备课方案之活动。它是群策之为和群力之举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应用和表现形式。教研室群策群力工作做好了,就为全室教师的成功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出色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呢?对此,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定位思考
教研室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如安排教学、政治学习、学术活动、教师培养……等等,那么要问,集体备课在教研室的诸多工作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对此,笔者只想借用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在课程评估汇报时所讲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进行回答,那就是:“集体备课是教研室的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提出,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名言的真理性,亦即正确性。教研室全体教师,确立了这一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自然就会更加自觉地投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动。换而言之,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也就有了根本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这一定位如从其依据审视,至少与教学、教师和教研室这“三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在教研室全部工作中所处之位置,之所以这样讲,因为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体备课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根本任务则是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就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借助群体的智慧、力量和经验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个人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而出色地去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教研室,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学的单位,而集体备课又是教研室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活动形式,如果教研室不将集体备课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教研室也就名不副实了,说得严重一点,教研室也就名存实亡了。以上问题的提出,既揭示了集体备课在与“三教”联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又表明了“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产生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吾认为,“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提出,便属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首创。教学实践者既然都认可了集体备课在教研室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各级教学管理者就应正确面对它、热情支持它和充分肯定它。讲得更加具体一点,就是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清理一下自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所制定的有关教学管理文件,对有悖于“第一要务”的规定内容应及时予以修改,使这一观念进一步转化为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共同认识。

二、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作用的思考
能否正确、全面、深入地评价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之作用,一方面关系到前述的定位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该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
教研室集体备课的作用同样是多方面的,本文开篇讲到的,有利于充分发挥群智和高度凝聚群力,是其基本功能。吾以为,还可由这一基本功能派生出以下作用:其一,可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施教进行集体把关,为其教学提供最基本的质量保证;其二,有利于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传帮带工作;其三,也是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因为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各教研室基本上是一个小的多民族群体,集体备课活动就为各民族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供了最理想的场所。教学的经常的有序的交流,其结果必然会增进各族教师间的友情和团结。如果我们进一步从哲学高度来思考该问题的继续发展会是什么结果的话,笔者认定,它又会反转过来促进包含集体备课在内的教研室全部工作的开展。用一句时髦的话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这就叫做集体备课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此,笔者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教研室集体备课规定所表现出的多种作用,也可以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高校组织教学方面的微观体现。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其眼中多几分政治,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然,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有的作用还潜存着,笔者没有发现;有的作用还会随着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于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以及形式上的不断创新而在形成过程中,这些都有待于老师们在各自的集体备课实践中去发现和总结。

三、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內容之思考
如果说前两点思考是通过对教研室集体备课重要意义的分析来解决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投入这项活动的问题,那么,接踵要阐述的则是怎样才能搞好教研室集体备课的问题。吾以为,要搞好教研室集体备课,就得在思想上明确其內容和了解其形式,否则,这项活动就会陷入盲动和形成无序状态。
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内容非常丰富,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规范型内容和非规范型内容。规范型内容是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手册中要求实施的内容。此类内容又分为两部分:一类系教案首页规定的内容,即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方法和组织安排、教学手段、基本教材和参考书等六大项。这六项内容既是教师个人备课需要认真思考并填写的,同时也是教研室集体备课必须研讨的,特别是新版教材,一定要在使用前进行集体讨论。另一部分是教案尾页的规定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像教案首页那样书面化和格式化,只是在学校2003年12月下发的《新疆医科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手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工作手册》)第二季度78页提到其规定内容,即“包括小结、复习要点或思考题(应围绕知识点出思考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等”。笔者之所以这样归类,因为学校办1999年12月6日颁布施行的《新疆医科大学教学管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作手册》中有关教研室集体备课的规定内容,都不如教案首、尾页所规定的内容那样详细和全面。非规范型内容是指上述规定项目以外而与提高教学质量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此项内容虽较前者来得更为广泛,但是由于其缺乏规范性,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增加一定的难度,不过它却能让广大教师在这一领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新实践。这种情况便是人们常说的事物的两面性在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非规范型内容虽无章可循,然而教研室可以因时、因教师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宜。有关这方面的做法,笔者仅向同仁献上两例:一是针对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为使其首战获得成功,某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专门安排了一次“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研讨活动;二是某教研室抓住民族教师通晓本民族语言的优势,开展了怎样运用民族语言去解释和阐发学科中的疑难概念与问题的探讨活动。笔者深信: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只要老师们在这块土地上进行辛勤耕耘,就定会获得丰硕的回报。

四、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形式之思考
明确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内容,是开展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継踵我们需要了解的另一重要条件,即集体备课之形式
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形式,同样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它也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规范型内容相适应的常规型形式,另一种是与非常规型内容相适应的较为灵活的非常规型形式。常规型形式可分为三种子型:主讲型、示范型和试验型。主讲型:由任教的主讲教师根据教案首、尾页的规定内容先行介绍个人的备课情况,然后展开研讨,这是集体备课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示范型:由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教学进度到知识点再到讲授技巧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示范性演教,然后大家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新任教的青年教师(儿少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进行过这一形式的尝试)和新版本教材的使用(免疫学教研室一直坚持这一活动);试验型:由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试验性讲课,然后由大家评教,这种形式教研室经常使用。非常规范型形式也大体上分为三种子类型,即交流型、学习型和专题型。交流型有内部交流和对外交流,如将本校相关学科教研室的老师或兄弟院校同行请进来和走出去进行经验交流,民族理论教研室做过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学习型:指组织对备课知识、有关规定和经验(指书面类文章)的学习,如哲学教研室曾组织学习过《“十二备”要义综释》等文章;专题型:指根据教研室集体备课之需要,确定研讨专题,然后由专人进行准备,再在安排的时间内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需要研究的专题极其为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它基本上是一块有待大家去开垦的处女地。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笔者拟出以下专题,供老师们运作时参考。
怎样备好开讲语和结束语;怎样运用新知识去巩固旧知识和运用旧知识去领会新知识;怎样处理好相关学科的重复内容;怎样收集和用好教学事例;版书安排的技改和艺术;怎样制作和运用好教学课件;实验课和理论课如何衔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如何配合使用;怎样用好彩色粉笔;怎样把握讲课时的语速和音量;怎样以姿势助语言;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怎样组织好课堂讨论;……等等。

五、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提高教师素质之关系的思考
提高教师素质的办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这些教育是需要的,但吾以为,在“求远”(如赴外地学习、进修等)的同时,决不要“舍近”。其实教研室集体备课也是提高教师素质——业务和思想——的重要阵地,而且它具备了到外地进修学习所不具有的各种优越性。首先,集体备课与自身的教学业务结合最为紧密,可直接服务于教学,这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外地学习则不一样,其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还有一个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专业的转化过程;其次,集体备课对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优点:系统性是指对本学科知识内容能够从不同角度如重点难点……等进行系统学习和科学把握;全面性是指对本学科知识的讲授可从施教方法、手段、板书……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准备;针对性是指对本学科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专门性的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这一点,在外地学习则难以做到;再次,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最后,我们还可以从经济角度来进行审视,教师在教研室开办的“集备学校”学习是免交学费的,如果细算这笔账,给学校节省的开支,那是相当可观的。故此,笔者建议:实施远近结合、内外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以加速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和思想素质。换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发教研室集体备课这一教育资源,将教师认真、主动、热情、积极投身集体备课活动,也纳入毕业后教育或继续教育的轨道。当然这样做是有条件的,至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符合上方有关规定的精神,请学校予以考虑。

六、关于健全教研室集体备课保障体制的思考
人们常说:“一朵红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教研室这个群体中,出一两位教学能师不足为奇,最可贵的则是,让能师借助并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将全室教师带动起来,使之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能师的这一表现,在政治上称之为无私奉献精神或曰集体主义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是高质量教学所需要的。因为一两位能师至多解决了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问题,而绝大多数班级的学子则不能受益。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呼吁请学校各级教学管理者,应在原有基础上尽快健全和完善我校的教研室集体备课保障体制。教研室集体备课保障体制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即教研室、教务处(科)和校院两级主管教学的领导。
——教研室:(一)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本室的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化,亦即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在这一方面,皮肤科教研室有一条规定是可取的,即“没有三件法宝(手写教案、电子讲稿和自制多媒体课件),不能进入课堂”(这是室主任在课程评估会上所讲的原话)。当然这“三宝”需经集体备课讨论认可。(二)人数较多的教研室,可设立集体备课督导小组,为集体备课提供组织保证。(三)教研室主任应和教学主管部门尽量协商,确定本室的集体备课时间,在该时间内避开给该室教师排课,从而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时间保障。(四)制定本室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集体备课计划,以保证该活动的有序开展。
——教务处(科):应还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本来地位,这是针对《条例》而言的。该《条例》共三章二十八条,而集体备课只是在第十四条第一款的第4点中作了规定。其具体内容是“4、集体备课:各教研室应1—2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协商讨论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要有记录和存档。”如果说这一规定在当时条件下,还能适应教研室的工作需要的话,那么,在五年后的今天,它则失去了该点的规范意义了。因为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实践,从内容到形式早已超越了其规定的范围。即使是后来出台的《工作手册》,虽然补充了一些内容,但也还是满足不了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之需要。针对《条例》和《工作手册》的滞后现象和教研室集体备课实践发展的良好趋势,笔者建议,应尽快修改补充《条例》和《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出台专门的教研室集体备课管理单行条例。以此来详细规范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使该项工作早日走上按章操作依规运行的轨道。
——学校及院系部教学主管领导:在日理万机的同时,定要设法抽身参加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此举既有利于把校院领导对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关注及对老师们的关怀带到活动现场,又可和第一线的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无障碍的零距离指导、学习和调研,长此下去,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建议两级领导在对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可否建立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奖励制度,制定奖励办法,对在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实施专门奖励,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全室教师的亲和力、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可以断言: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时间里,学校定能探索出一条以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为基础、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的成功之路。

 

《新疆医科大学》校报第265、268、269期连续刊载

【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相关文章:

集体备课论文04-06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03-15

物理集体电子备课教案有感12-05

关于潜能生问题的几点思考02-09

关于新闻起源问题的思考03-09

对反思性备课的若干思考11-14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教案02-09

浅析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11-22

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