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时间:2023-03-02 17:57: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语文课要上得富有文化品位,教师的语言需要有文学的意蕴和美感,能让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有味,从中既吸收优美的语言,又受到人文雨露的滋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诗句语言精美,蕴涵深邃,凝结着诗人的语言智慧,教师恰当地借用诗句来组织语言,常会使语言隽永精粹,魅力四溢,大大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一.借诗句打造导语的文气美

上一篇课文,导语犹如是教师給学生吃的第一颗花生,若花生香.甜.脆,学生的食欲就会大增,便不住接着吃;反之,头一颗花生苦.酸.涩,味同嚼蜡,学生就会弃之而去,即便余下的都是好花生。

恰当地借用诗句进入导语,是扮靓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马》一文,一名教师的导语是:“在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征人在马背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将士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勇武。而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马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作者人文主义的情怀吧。”

导语中借用的诗句,让学生不仅听出了被人驯养的马的作用---心甘情愿地运货骑人、奋勇向前地打仗,而且从中感到马是人们忠实的朋友,听话的工具。精炼的诗句于叙事中传情达意,填补了现代学生心灵世界的空白,诗句中的“马”又切合课文的说明对象,和课文内容形成补充,有血有肉。形式上,诗句与其他词句组合自然,既实用又渲染了一种“文”的气息,显示了语言的美感。

二.借诗句打造“诠释语”的形象美

语文中的有些概念和事物难以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定义,也没有定义的必要,如果教师借用恰当的诗句进行描述式语言解释,往往使学生心领神会,刻骨铭心。

一名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给“理想”的话题作文拟题时描述《理想是M》的立意:“实现理想的道路并非平坦,有高山也有峡谷,有丛林也有江河,要实现理想须有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见山如红军那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遇水要‘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在给<<理想是A>>的立意是这样描述的:“追求理想的过程如同人们进行登山比赛,须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切勿半山腰上‘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名教师对两个题目的立意的描述性解释,借用诗句将抽象的内容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意象,题中的“M”中高出的是山,低凹的是山谷河流,山与水比喻不同的困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绘“M”形,比喻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十分形象;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知难而进的行为,比喻奇妙;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作比喻,从正面表现了在奔向理想的过程中英勇无畏的气势与奋斗精神;用“停车坐爱枫林晚”作比喻,从反面表现在奔向理想的途中只图享乐—游山玩水、不再进取的行为,它和前面短语组成了否定的句子意思。诗句在这里神形兼备,使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深深地感悟了作文拟题的技巧与构思的匠心。这得力于诗句在语言中形象表达。

三.借诗句打造评语的修辞美

师生互动是现代课堂运作中的重要特征,教师随时都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矫正错误,二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

上《出师表》一文时,一名教师问学生:“从这篇文章中,你们读出了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此时,有的学生开始朗朗读书,有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一会儿后,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一名忠君报国的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一名谨慎小心的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一名知人善计的人,还有一名学生说诸葛亮是一名迂腐之人。这名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同学们或议论纷纷,‘自在娇莺恰恰啼’;或朗朗读书,‘大珠小珠落玉盘。’说诸葛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后一名同学求异创新,‘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过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原来刘蝉是一名‘杨话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的昏君,诸葛亮要不谆谆嘱咐,蜀国恐怕在他率师出征不远就‘山河破碎风飘絮’了”。

教师借用诗句对学生的表达质量进行了评价,言辞里充满了褒扬的诗情和形象的画意,且诗句借用相连,比喻与借代整合,幽默与赞许相融,极具感染力。诗句“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恰恰啼”比喻学生“纷纷议论”,表现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主性极高的特点;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学生读书的声之美,感情之丰富,寓情于语;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评价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语言充满鼓励之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扬学生不拘一格,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用“扬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满天作雪飞”来形象评定刘禅缺乏知识少有才能,贬意中不乏调侃;用“山河破碎风飘絮”指代国家四分五裂。这些诗句在语言中熠熠生辉,具有修辞美,学生爱听这样有文采的语言,也在自然状态的交流中积累了美的语言。

四.借诗句打造启迪语的联想美

诗句大都具有形象的可感性和内涵的丰富性,能引发读者和听众由此及彼或由浅入深的思考。教师如果能借用与所教内容相近相似的诗句启发学生,会使学生有在“溪回谷转愁无路”时“忽有梅花一两枝”的发现与体悟。

教学《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学生很是疑惑,“愁”不是物,何以用船载?教师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借诗句来巧妙诱导:“南宋多愁善感的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挺有名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说愁如长江之水向东流去而不会中断,言愁无尽,用的是比喻的方法;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堪称佳句,以比喻.对照写意,言愁多而难以解脱。它们均化虚为实。”顿时,学生豁然开朗。

在这里,教师借用与课文诗句相同的表现方法的诗句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作比喻,言愁多而无尽,比喻贴切新颖,如果用“她的愁真多呀,简直是无穷无尽”来解释,那就毫无启发性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用生活现象作比喻,言愁重难消,比喻形象生动,如果用“她的愁真重呀,重得无法比拟”来解说,那就枯燥乏味了,且没有解决学生的真正疑问,是离题之语。而借用的诗句和课文诗句中的“愁”字合一,借用的诗句比喻通俗易懂,化虚为实明显,学生听后只要展开联想的翅膀就会恍然大悟,显示了语言的启迪联想之美。

五.借诗句打造“开拓语”的丰富美

汉语语言具有丰富性,开拓语言表达的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借诗句可以展示语言的丰富美,扩大学生的语言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一文中的“可怜白发生”时,一名教师是这样打造语言的:“这句话语浅意丰,抒写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此时,诗人的心理定然复杂,也许在想‘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许在想:‘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也许在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许在想…….大家能不能也找几句与诗人的心境相吻合的诗句来?”

教师借用的诗句,都与作者的心境相宜,诗人想杀敌报国,但岁月不熬人,他欲罢不能,其拳拳之心可见。他希望“平胡虏”,和平来到,家人团聚;他自然会想到战场“兵气连云屯”,尸骨遍野;想到朝庭腐败,奸臣当道,他心怀愤怒。借用的诗句都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这些诗句又被老师铺成整齐句式,后面设计问题搭桥过渡,能撩拨学生积极去开拓课文的资源的欲望,显示了语言表达的诱发性和丰富美,为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给了钥匙。

六.借诗句打造“结课语”的余音美

结束课堂如让学生吃最后一颗花生,若花生“香.甜.脆”,学生就觉得余味无穷。教师借用恰当的诗句可将“结课语”打造得余音绕梁,令人回肠荡气,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出师表》一文的结课时,一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不愧是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读了《出师表》,我还觉得他还是一位写作高手,他的表文先向刘禅提出建议,推荐咨询人才,可谓周全妥帖;他接着自叙经历和创业经过,表达知遇之恩的感激,继而表达兴复汉室的决心,最后归纳个方面的责任,也包括自己。情理动人,言辞真挚,闪烁着作者的智慧美,真可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教师在结课语中先梳理原文思路,间而用少数语言点评,最后借用陆游的诗句来赞美《出师表》举世无双。诗句在前面的叙说之后恰到好处地引出来,作抒情、比较、作结尾,由具体到概括,由“事例”到“结论”,画龙点睛,令人心服口服,强化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借诗句扮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相关文章:

税收扮靓我家作文05-05

巧用课本素材扮靓考场作文08-18

祖孙三代扮靓法03-21

扮靓服务小窗口树立为民大形象08-08

巧妙扮亮文章语言08-15

语言“扮”得文章“俏”08-16

借事抒情的诗句01-08

借雨抒情的诗句08-15

借月抒怀的诗句08-15